浅谈水稻灌溉技术

时间:2022-10-14 05:49:17

浅谈水稻灌溉技术

摘 要:水稻在一生生育期间对水的要求分阶段性需求不同,水稻在生长期间,叶面的蒸腾也随着各个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植株间的蒸发和土地的渗透的水量和称为需水量,前两者又称为水田的蒸发量。

关键词:水稻;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5文献标识码:A

1 水田的需水量

1.1 水田的蒸发量

植物制造1G的物质所消耗的水分的克数称为蒸腾系数,水稻的蒸腾系数大约在221~300,与内外因素有关系。如水、肥、气、热、光等条件良好,稻株的光合作用效率高时,蒸腾系数就小,反之蒸腾系数就大。生育期短的品种,对水分的利用不经济,蒸腾系数就大。水稻的蒸腾量也叫耗水强度。不同生育期,耗水强度也不一样,声誉初期叶面子小,蒸腾量也就小,随着声誉期的进展叶面积扩大,蒸腾量逐渐增加。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其后随着叶面积的下降而减小。根据调查,一般水稻栽培,返青期每天蒸腾量为1mm、分蘖期为1.5mm、拔节孕穗期为2.3~4.0mm、抽穗开花期为4.5mm、乳熟期为3.8mm。

1.2 稻株间的蒸发量

稻田植株间的蒸发量受植株荫蔽程度的影响,故随着叶面积的增大而变小,和蒸腾量相反。到拔节封行后期趋于稳定,每天为2mm左右。它受气候的条件影响很大,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蒸腾量与饱和温度有一定关系。在雨量充足、湿度大时,蒸发量就小;在干燥少雨,风多风大时,蒸腾量就大。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温度高,蒸发量就大;温度低,蒸发量就小。

1.3 土壤的渗透

土壤的渗透量因土质、水文和栽培措施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土质黏重的稻田,全生育期日平均渗透量为10~20mm,多的可达到50mm以上。地下水位高,含水量大的稻田渗透量小,反之渗透量就大。旱耕、旱耙,少耕少耙,有机肥量多,渗透量就小。丰产水稻要求土壤有适度的渗透量、适度的还原程度,要求既通气爽水,又要保水保肥,而改变土壤环境,改善土壤的营养条件,也可以为土壤补充氧气,并将施入肥的肥料带入根系。实践证明,丰产水稻田渗透水量以10mm为益。上述蒸腾量、蒸发量、渗透量的规律,是水田适时适量灌溉的主要依据。

2 水田的灌溉定额

水田的需要水量,一部分靠降水供给,一部分需要靠人工灌溉来补给,每公顷稻田补给的水量称为稻田的灌溉定额。公式为:稻田的灌溉定额=稻田的需水量-有效降水量+整地泡田用水量,上述中,有效降水量一般按生育期间降水量的70%~80%计算。整地泡田用水量包括水耕、水耙、盐碱地泡田洗盐,以及插秧前保持水层等,各地差异很大。北方稻区,每公顷为11250~15000m3,多达22500m3。吉林省前郭灌溉区定额为15000~19500m3。其中包括洗烟碱4500~15000m3。只要科学灌水,实行单排单灌,按需供给,不搞大水漫灌,灌溉定额可以大大减少。水源不足严重影响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影响以往开发的水田面积能否稳定住的大问题。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水稻植株全生育期需要水量为2310m3,占总用水量的11%;蒸发量为3735m3,占17%;而渗透量则多至15660m3,占72%。这样不难看出水稻本身需水量不大,大量耗水量是蒸发量和渗透量。

3 稻田灌水技术

3.1 一般水田的水层管理

3.1.1 插秧至返青期的水层管理

水层的深浅对于插秧的质量影响很大,田面无水或水层过深,都不利于提高插秧质量。田面无水插秧不能进行;水层过深,就会增加漂秧率;灌有深水层有利于插秧顺利进行,保证插秧质量。插秧后应该适当地加深水田保苗秧苗,为秧苗创造一个温度、湿度比较稳定的环境,并减少秧苗的水分蒸腾,以利于早生新根,加速返青。在返青期,无论温度高低,早、中、晚稻都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层,至于具体深度则视稻苗强弱、大小、天气阴晴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以2~3cm为益,但移栽弱苗、徒长苗或移栽后遇到低温天气时,则需要4~5cm深水护苗,以利保温并减轻叶片蒸腾量。深水护苗的日数需要3~4d,待苗发出一定数量的新根、生新叶、不产生凋萎现象时,可立即排水,保持新水层,以提高水温,促进分蘖早生快发。移栽后的水稻对温度特别敏感,而温度全靠灌水来调节。因此返青期的用水管理在寒冷地区,不仅关系到稻苗返青的快慢,更关系到稻苗早期的生长,在水稻高产栽培中具有重要意义。

3.1.2 整平田面是水层管理的前提

在田面不平,难于确保均匀一致的灌水层时,应首先照顾高处苗,使之得浅水层,以免秧苗干枯。2~3d将水层落下来使低处秧苗得浅水层,以免秧苗淹没而死。此后隔几天采取1次“跑马水”措施,使得高低两处秧苗均能得到合理的水分,这样不仅能提高秧苗的成活率,而且能促进水稻迅速生长。

3.2 分蘖期的水层管理

水稻在分蘖期2~4cm浅水灌溉比较适当。

3.2.1 促进分蘖

浅水灌溉时,日光可直接照射土壤及稻株基部,使温度提高而且氧气充足,有利于促进低位分蘖的萌发和提早分蘖。

3.2.2 有利于有机肥分解养分吸收

浅水灌溉能供给土壤较多的氧气,有利于细菌和微生物的活动及其根的呼吸作用增强,同时,土壤的养分浓度也比深水层的高。

3.2.3 有利于根系的发育

分蘖时期,水稻光合作用的产物多少,分蘖的萌动和生长,根与分蘖相对生长常取决与对水层的伸浅和有无。在土壤水分较少或浅灌时,光合作用产物可更多地用于根的形成上,因此须根多,根扎的比较深。土壤水分不足会严重的影响分蘖。分蘖后期应采取措施,抑制无效分蘖。通常有2种方法:深灌采取水层6~10cm灌溉,降低水温、土温,减少日温差,消弱植株基部的光照强度,抑制后期分蘖,但深灌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7~10d为益。如延长到拔节以后,会使稻株地上第1~2节间过度伸长,而造成早期倒伏,导致减产。排水晒田的目的是使稻田耕层土壤水分显著减少。断水断肥,使根系活动减弱,进入稻体内的水分、养分减少。因此,水稻地上、地下部分的生育都受到抑制,从而控制了水稻的无效分蘖。晒田的适宜始期为无效分蘖期,即分蘖高峰期,在吉林省一般为6月末到7月初。晒田的标准是地面上产生细的裂纹,根际周围发生新根。保水性能差和长势不足的稻田不宜晒田。

3.2.4 穗发育期的水层管理

此时是水稻田营养生长期进入生殖生长期,叶面积增大,外界气温高,光合作用强,物质代谢旺盛,尤其是水分代谢非常活跃,因此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为了满足稻株生育中期的需水要求,水层保持在3~4cm,这样能为正在发育中的幼穗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和环境,有利于枝梗的分化和粒数增多。在高寒稻区水稻减数分裂期常出现底气温,有必要把水层加深到8~10cm,通过深水来保护幼苗的发育,预防障碍型冷害。水稻拔节孕穗期正植夏季,中午水温有时可达35℃以上,采用生育期保持水层,从插秧后到分蘖时期保持浅水2~4cm,在有效分蘖末期按土壤肥力及水稻生长状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晒田或灌深水,孕穗期加深水层,达到3~5cm,尤其遇到低温,加深水层,以保幼苗不受冻害,最好使田间水层达到7~10cm。乳熟以后采用浅水或者干干湿湿的灌溉法,到9月15日以后彻底排除积水以促早熟。

3.3 实行浅、湿、浅间歇的节水灌田模式

3.3.1 插秧至分蘖浅水灌溉

插秧时水层调节到1cm左右,插秧后灌水4~5cm护苗3~4d,秧苗返青后直到有效分蘖终止期(6月28日左右)浅灌,保持浅水不漏地,深水不过寸的程度。

3.3.2 有效分蘖终止期至幼穗分化终止期湿润灌溉或晒田

6月25日至7月5日左右湿润灌溉,对长势过旺的田间要排水晒田7~10d,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

3.3.3 孕穗至乳熟期浅灌

7月10日至8月20日灌水深度3~5cm。在减数分裂期如遇特殊天气,气温低于17℃时要把水层加深到10~15cm,采用深水保温,保护发育中的幼穗,防御障碍型冷害。低温过后恢复浅水灌溉。

3.3.4 蜡熟期以后采用间歇灌水方式

9月初期停止灌水。西部烟碱稻田插秧前灌水泡田1~2d,洗烟洗碱,秋天排水必须晚,至少在黄熟期排水停灌。井灌区要设置水池,延长水路,应昼灌夜停,提高水温促进早熟。

综上所述:随着水田面积的不断扩大,吉林省的水资源不足,部分地区出现泡不上田和插后干的现象。因此,水稻节水灌田迫在眉睫,除上述节水灌溉以外,各地还总结了一些节水措施:全面推广旱育苗、采用旋耕整地、泡田、耙地、插秧三集中,减少作业排水量,提高用水效率。采用系统管理流量,定面积、定时间、定片、定量供给水资源!

作者简介:薛淼(1980-),女,吉林省通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提高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录入质量的技巧 下一篇:电子商务视角下传统百货业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