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

时间:2022-10-14 05:38:01

摘 要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表现,认识FNH的CT特征。方法:5例FNH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分析其CT表现。5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5例FNH均为单发性结节,位于肝右叶4例,肝左叶1例。肿瘤直径1.5~8.4cm。5例平扫均为低密度,其中4例病灶(直径均>3.5cm)中央区有星芒状的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区4个结节明显强化,1个中等强化,病灶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稍有下降,4个高于或等于肝实质,1个低于肝实质;延迟期3个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2个低于肝实质。结论:FNH 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主要特征。

关键词 结节增生 CT表现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肝脏少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其病因尚不明确,无恶变倾向及并发症,,影像学表现虽有特征性,但缺乏特异性。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5例经手术和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FNH的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3~68岁,平均45.5岁。所有患者均无慢性肝病病史,各种肿瘤标志物检查均为阴性。均无乙肝病史。肝功能均正常。

影像学检查:使用SIEMENS Emotion螺旋CT机,以上腹部定位片选定扫描范围,平扫后行常规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层厚5mm,螺距1.5。非离子型对比剂以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入,流量3ml/秒,总量75~90ml,三期扫描时间分别为开始注入对比剂后23秒、40~50秒、3~4分钟。

结 果

CT表现:5例FNH均为单发结节,4个位于肝右叶,1个位于左叶,均位于肝包膜下,病灶直径1.5~8.4cm,平均5.2cm。5例FNH平扫为低或略低密度,3个呈分叶状,4个(直径>3.5cm)的病灶内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影,呈点状,裂隙状或星芒状;5例均未见肝硬化脾大改变。增强扫描,动脉期:4个病灶明显强化,1个中度强化并低于肝实质,中央低密度瘢痕区均无强化,1个病灶中央或周边见明显扭曲,增粗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4个高于或等于肝实质,1个低于肝实质。延迟期:3个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2个低于肝实质。4个病灶中央点状、裂隙或星芒状瘢痕部分或全部强化,病理证实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小胆管增生,分割肝组织呈结节状,周围肝小叶结构存在,肝细胞呈结节样,无异型性,汇管区尚见淋巴细胞浸润;3个病灶见包膜样强化,但手术标本均未见真正肿瘤包膜;本组病例延迟期中,2个低于肝实质的病灶,内部裂隙样低密度无或仅部分填充,2例与肝实质接近的病灶,中央裂隙样低密度未见确切强化。

讨 论

目前,FNH被认为是肝细胞对血管异常的一种增生性反应,属良性局灶性肝实质性病变,以往文献报道认为多见于20~50的女性,但近期的研究发现,其发病年龄及性别差异并无显著性,本组5例中就有3例为男性。典型的FNH为结节状,好发于肝包膜下,边界清楚,但无包膜,以切面中央有星芒状瘢痕为其病理特征,增生的纤维间隔将肝组织分割成结节状,结节内肝细胞形态正常,大小一致,无异型性,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纤维间隔内可见厚壁血管及增生的小胆管,并有炎症细胞浸润。非典型的FNH病灶中无增生的纤维间隔,而是扩张充血的血管腔。FNH多不引起临床症状,除个别病灶较大引起上腹不适外,多为体检偶尔发现,本组病例即如此。因而CT是主要的检查方法。

FNH的典型CT表现为平扫多呈等或稍低密度,中央瘢痕呈星芒状低密度,动脉期除瘢痕外显著均匀强化,门脉期呈等或略高密度,及延迟期呈等密度,而中央瘢痕出现延迟期强化,强化模式以“快进慢出”为特点,与肝癌的“快进快出”不同,其中以动脉期瘢痕外的显著均匀强化为最重要特征。本组病例注药后进行三期动脉扫描,5例FNH,除1例于动脉期呈中等强化并低于肝实质外,其余4例均明显强化高于肝实质,经门脉期至延迟期,仍有3例高于或略高于肝实质,并且4个病灶的中央瘢痕出现强化,有较为典型的表现。目前,动脉期病灶的中央或周边出现明显增粗迂曲的血管(供血动脉)被认为亦是FNH的一个特征征象,但本组仅有1例可见到这种特征表现,并不多见。本组4个直径>3.5cm的FNH病理上均有较为典型的中央瘢痕结构,可见当病灶直径>3.5cm时,中央瘢痕结构出现率较高。

尽管如此,由于FNH往往伴有不典型征象,导致术前的确诊率不高。本组病例FNH的非典型表现有动脉期强化不显著而低于肝实质;动脉期出现动动脉-门脉、动脉-静脉分流;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密度和(或)中央瘢痕不强化。这些不典型表现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FNH呈现不典型表现的机会并不少见,需要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以及肝腺瘤鉴别。

上一篇:大兴安岭林区医院感染细菌学检测与管理 下一篇: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与血浆脑钠素关系的临床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