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策略

时间:2022-10-14 04:27:24

浅谈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策略

社会发展对公民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人,当他具有相应的能力时,他就要对某些事情负责,成长到一定的时期,就应具备责任感。责任感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一种自觉地把分内的事情做好得意识。只有能对自己负责,才能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负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常见有一类人,他们头脑聪明也很能干,但却工作平平,甚至常出纰漏,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责任感。相反,另一类人并无过人之处,但做事却目标明确,坚毅果断,敢做敢当,事业有成,与其共事的人也很信任他,具有良好的信誉,分析原因也很简单,对人、对事、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可见,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条件,更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责任感呢?笔者的尝试是:

一、言传身教,率先士卒法

班主任是学生品质修养、作风习惯乃至兴趣爱好,言谈举止的榜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切实有效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除了班主任的言教以外,还必须重视身教。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自己首先就不能做。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比如,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无故旷课,是班主任经常向每个学生提出的最起码的要求。可是,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是有少数学生难以做到。针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雪,应该身先士卒,按时到校,甚至还要提前十几二十分钟到校。只要班主任提前到校了,学生就会仿效老师的行动,产生不可迟到旷课的趋动力和压力,迟到旷课现象就会完全杜绝。有时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班主任也要尽量参加,并且始终要把自己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既要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又要为班级的各项活动出谋献策,时刻保持集体的完整和统一,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比赛,作为班主任也要“打气加油”,给学生以坚持到底为班争光的信心和力量。平时卫生大扫除时,要求学生速度快、质量好,班主任首先就得干得比学生速度更快,质量更好,而且看到体弱的同学就主动去帮,直到让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为止。这样整个班级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就会出现体力好的同学协助体力的差的同学,体力差的同学也不示弱,积极抢重活干;干部在前,同学跟上;男生照顾女生,而女生也会抢在男同学前面帮助干活的情景。学生能有这样的责任感、使命感,能有这样的干劲和热情是教师身教和言教的结合,并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共鸣,促使思想教育产生实效性结果。

二、因人而异,明确目标法

学生有没有责任感,与老师和家长是不是给他们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要求有着很大关系。有的同学的父母平时工作很忙,但学生自己的衣服甚至饭碗都要家长洗刷,这是父母没有对孩子提出家务劳动的要求;有的学生在学校连拖地都不会,这是因为班主任没有对他们提出明确的劳动目标。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必须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使他们在目标的推动下,按时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在确立目标时,要因人而异,目标要有高有低。对有些学生要依据他的兴趣爱好,会同他的家长帮助他确立一个比较低的目标,让他在家中种一株草,养一盆花,做一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要求他写好观察日记;对有些学生要帮助他确立一个比较高的目标,给他们布置一项或多项活动,并要求他们在做好活动的同时做好活动记录,等活动结束后,老师要及时验收、集体要及时评估。每当给同学们确立了不同的目标,全班同学都很投入,都会争先恐后地为班级献计献策,表现出积极地责任心。应该说,低目标体现了学生自身的价值,高目标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目标越高,责任感就越强,成就越大。

三、严格监督,共同提高法

为了让学生懂得所有的人都应该承担责任,懂得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必须去做的,不论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要担负起责任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把班级各项活动进行平均分配,实行“承包制”,大到区域劳动卫生,小到每一块玻璃,每一处墙壁的擦洗,每天都要接受老师和值日同学的检查评比。对那些责任感差,不积极完成学习或其他任务的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坚持耐心地说服教育,最终督促其完成,哪怕是极细小的诸如扫地、抹桌子也一定要监督他干完干好为止,干不好就重来。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迁就谁,放松谁。否则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就有百弊而无一利。当然,学生的责任感增强了,老师也就自然可以有的放矢,做到由扶到放了。

四、轮流站岗,共同管理法

在班级管理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他们养成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优秀品质。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尖子生而是为了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因此,要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及其他各项活动。平时学校实行的“值周”制度,就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有力举措。在班级管理中,也相应地实行“卫生值日值周”、“班级管理值日班长负责制”、“值日班长轮换制”等一系列制度。改单边管理为多边管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的教育原则,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主人翁意识和自治自理能力。破除“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消极不负责的心理,培养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他们敢于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并在工作中显露自己的才华,进一步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工作实践,既可以培养学生、干部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五、互相竞争,合理评价法

在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学生全面提高。过去,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优秀、评先进,往往过多地注重分数,以分数评优劣,结果出现了不少学生人格的畸形发展。由于缺乏责任感,有些高分学生对集体事业不关心,对长辈缺少孝心,爱国意识模糊,所以要转变评价学生的观念。看一个学生的好与差,首先就要看他有没有责任感,其次就要看他有没有协作精神等。借评优引进竞争机制,但是竞争不是决胜第一、第二,竞争的结果不是竞争的初衷,而是要注重竞争的过程。让学生在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合规章、合法律的环境与前提下,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中,努力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班级的事抢着做,别人的事帮着做”,在合作协助中增强一份主动性,在看谁做得好、做得优秀中,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增强责任感,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目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尊重自己,确认自己,担负起做人的责任,逐步形成对家庭、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感。

上一篇:研讨式教学法在干部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让阳光洒满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