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14 04:08:55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摘 要】合作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培养和树立良好集体观念的重要载体。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以促进和提升学生集体观念的有效养成和树立。本文结合新课标要求和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策略及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开展的探求新知、解决问题等各项活动,离不开学生群体的帮助和支持。在数学课堂上,部分优等生总是教师的“宠儿”,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主角”,大部分学生则是“配角”,优等生往往比中差等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这一状况。合作学习能使每个成员获得的机会均等,而且通过合作互助,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合作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乐观态度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设置有效合作教学情境,点燃学生互助合作的情感“火花”

情感是人们解决问题、克服苦难、主动进取的“助推剂”。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而初中生内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善于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主动“投身”教学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异同点”内容时,如果单独让学生进行探知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整体性以及丰富性特性,在讲解该知识点时,采用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设置出“某电信公司开展有奖通讯消费”的一次函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借助图像法,观察分析图像,并通过转化,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数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补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从而实现对该知识点内涵的有效掌握。

二、重视学习方法要领传授,传授学生合作学习“要诀”

合作学习活动是学生借助外界力量和智慧开展的学习活动,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要领,才能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可见,“方法”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深入推进的“金钥匙”。合作学习活动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方法传授作为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补充,搭建学生锻炼和解答问题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答过程的“回头看”,反思解题过程和方法,总结解题经验和要领,逐步形成问题解答的一般要领,从而使学生带着方法要领进行互助合作学习活动,提升互助合作学习效能。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几个问题:(1)先让学生任意画一个ABC,画出过点A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并比较同桌所画的上述三条线段的位置情况;(2)再画当AC=BC时,观察上述三条线段会产生怎样的现象?(3)在AC=BC时,又让学生画腰上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继续观察上述三条线段的情况;(4)能说出你的猜想吗?通过类比,很多学生都能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猜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了观察试验、归纳、类比以及概括经验事实并使之一般化和抽象化,形成猜想或假设一系列过程。此时,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等腰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会重合在一起?”再一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说理的方法,从而验证猜想。

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不仅对问题进行了有效解答,同时为有效合作学习活动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方法论”指导。

三、强化合作活动指导,奠定学生合作素养“基石”

合作学习活动作为学生个体之间开展学习方式之一,需要具有良好的学习水平和解题素养作为支撑。教师要发挥自身在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引导,使学生能够解决合作解题中的困难,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对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有的放矢的“纠偏”工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互助合作学习思想和习惯。

四、加强交流,培养小组合作思维创新能力

交流是小组讨论的拓展与延伸。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小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小组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等,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使合作得以滋润和优化;还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创新。对于小组讨论的共同智慧,在交流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分析和积极的赞许,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提高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总之,合作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培养和树立良好集体观念的重要载体。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以促进和提升学生集体观念的有效养成和树立。

上一篇:幼儿园新手教师培养初探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四要四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