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启示

时间:2022-10-14 02:33:18

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启示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美国公立社区学院的发展历史、社会作用、办学特点和定位,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类比和研究,借鉴美国社区学院中的长处和优点,加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美国社区学院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 借鉴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6.010

美国公立的社区学院(下面简称社区学院)为两年制教学,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获得副学士学位,其在社会教育系统中扮演的角色类似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美国国内有一千二百多所社区学院,有一千多万学生入学就读,在全美就读的大学生群体中,在社区学院就读的学生占了44%。在美国高等高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此庞大的社区学院的学生人群,对美国的经济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历史和办学特点

1.1 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历史

美国原为英国的殖民地,即使在1877年脱离英国宣布独立之后,虽然在政治上独立,但是在职业教育方面依旧采用英国的学徒制办学方式,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直到1958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在该部法令推动下,各州和联邦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超过3000美元,保证了充足的办学经费,降低了入学费用,使得更多不太富裕的家庭中的孩子能接受职业教育,接受技能培训,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①

为了进一步保证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于1963年颁布了著名的《职业教育法案》,②确立了社区学院成为了职业教育的主力军;1994年颁布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机会法》,并依据国家的情况逐年修订,把受教育者的个体技能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使得职业教育可操作性强,重视弱势群体;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利和职责进一步被确定,明确了地方是社区学院教育即职业教育的重心所在。③这些措施使得美国的社区学院得到了蓬勃快速的发展,新的工艺流程、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使得美国的经济产业结构上升到了更高、更好的台阶。

1.2 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点

(1)服务于社区服务,以社区需要为办学首要任务。美国公立社区学院的办学立足于社区的经济体系,社区学院开设的专业专门为社区服务,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这是因为社区为相应的公立社区学院提供相当大的教学经费,不完全统计全美国社区学院的开支经费中, 州政府出45%的经费,当地政府拨款占20%,学生自掏腰包占 20%,联邦政府经费占5%,其他则来源于校友和社会捐赠。可见将近一半的开支费用是社区的税收提供的,所以社区和社区学院之间是水和鱼的关系,互哺互助。(2)零门槛入学,人人教育。社区学院入学条件简单,不限年龄,亦无须通过入学考试普及终身教育,目的是推广全民教育,提高全民的技能水平。(3)与企业紧密结合。以美国加州洛杉矶海港技术学院为例,美国很多医院非常紧缺护士,以至于许多护士都是从菲律宾等进口聘用。所以海港技术学院就适时的建立了该学院中最大的护理(Nurse)专业,在日常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中均按照医院的要求来授课,因此护士还未毕业就已经与各大医院签订了就业协议,就业非常好。一般来说如果社区学院附近如果有一些汽车修理厂,则它在汽车服务和维修方面的课程就比较强。

1.3 美国公立社区学院的定位

美国公立社区学院的办学分为学术型和职业型两大类,学术性是为扫盲教育为教学目标,职业型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为教学目标。社区学院办学的目的就是为社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社区就业,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

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定位

2.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1)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在20 世纪80年代中国就开始开办高等职业教育,到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时间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截至2014年职业院校的数量已经达到1321所。④涵盖了传统的三大产业和新兴产业,建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2)有门槛入学,入学目标明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入学的学生必须要通过全国统一的高考,且达到一定的分数后才可以入学就读,属于有门槛入学类型。就读高职的学生虽然文化成绩不高,但是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因为他们在入校之前就明白自己将来可能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所以学习目的性很强。

(3)校企合作密切。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是针对性的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实现了企业和学校信息共享的双赢。校企合作使得学生所学与企业工作岗位真正“零接轨”,真正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有“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校企互动式模式”、“订单式合作”等五大类,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良性发展。在合作过程中学校能较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可以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的优秀学生,扩大了企业的品牌的影响力,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单位的“双赢”。

2.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高职教育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⑤进一步确定了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工作技能,还有一定的人文道德素养,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人。

3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美国的社区教育定位类似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均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是又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学生生源、学生就业方式、校企合作方式、立法等等均不一样。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依旧在发展中,还未成熟,美国的职业教育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

3.1 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

美国的课堂教学是非常自由和放松的,一切以学生为本。学生在课堂上遇见任何不清楚的问题,随时都可以向老师提问,以便能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也会有计划的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见和意愿。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一直处在改革、探索中,一直在试图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和技能点。

3.2 终身教育,个性化教育

我国的职业教育属于高职教育的一个分支,远远达不到全民教育、人人教育的要求。社会各个阶段的人若想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充电开展终身教育时,首先要迈过高考这个难度较高的门槛。这阻碍了许多人进入校园继续深造的机会。

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终身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职业教育需要依据当前经济和社会的情况不断创新和变革,培养适合当前经济和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构建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终身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建设“处处能学、人人皆学、时时可学”的良好学习环境,让人人得以有受教育的机会,促进国家经济社会良好发展。

3.3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完善合作立法制度

我国非常重视校企合作,我国的职业院校与与企均有深浅不一的合作,许多职业院校为企业专门开办了定制的“订单班”,这些订单班不仅为企业培养了量身定做的人才,还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深受学生和企业的欢迎。但是目前却没有出台一套完备的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没有任何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校企合作,因此无法真正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企业的负担重,另一个就是大部分企业在以生产为前提下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使得在合作过程中,当企业无法在合作中获取利益时,学校就变成了企业的负担和压力,使得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热情和动力。

因此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强制约束合作的形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将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和职责写入法律法规中,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助和补贴,促进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动力。

3.4 加大行政立法,完善立法制度,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和良性发展

在我国的已经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中,从1993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到200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199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它是一部较完备和齐全的规范了职业教育的活动的法律法规。共计5章40条。⑥这部法律法规详细了阐述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职业教育的可实施办法,为职业教育的健康、良性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比如:职业教育的定位不够规范,主体不够明确,有太多的原则性条款,可供人们具体实施和操作的条款却太少。如今,我国处于新常态的国家经济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必须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助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公平,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只有逐渐加大和完善立法制度,且逐步修订和完善对应的法律法规,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保障职业教育稳步良好的发展。

上一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管理问题探析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遥感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