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素质培养

时间:2022-10-14 02:18:07

课外阅读的素质培养

吕叔湘先生说:“课外阅读,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的迁移能力,并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语文修养。”课外阅读是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学生通过课外广泛阅读,可以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并能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运用语文。那么如何把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外的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经过研究与实践,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落实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教学质量也有了大面积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我校是一间农村中学,学生阅读水平及能力差。经了解发现初中学生课业较重,课余时间常被挤占,再加上升学竞争的压力,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课外书籍,缺乏课外阅读的积极兴趣。课外阅读的目的和读物种类的选择也存在问题,大多数初中学生读课外书只为消遣,为调剂精神或打发一些课余时光,以至于选择的读物有明显的偏向,多数是消遣性的报纸和武侠言情作品。为解决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我的做法是培养竞争意识,加强语言表达训练,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开展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初一阶段故事大王比赛,初二阶段名人事迹介绍,初三阶段热门热点问题讨论等。教师要为学生搭设舞台,创造其表现自我的机会,或点评某篇文章、点评某篇文章的主人公、或谈阅读心得等等,看谁说得好、看谁想得妙。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可让他们参加词语接龙、朗读等比赛,解答力所能及的竞争性题目,使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调动其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久而久之,阅读的竟争意识就会不断加强,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好学上进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树立观念,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中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面对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教师应树立观念,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中。第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参与阅读的欲望。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以课内教材为载体,引起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兴趣。第二,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切忌为考试而阅读,或游离于文学鉴赏之外的故事情节欣赏。把训练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感交织在一起,一读多用、一读多能、步步深化、整体提高。第三,把阅读方法的指导融入到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示范、学习过程的指点、学习规律的揭示、学习能力的培养。第四,倡导在课外阅读中“用经典感染学生”。通过对“经典”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列举著名文学家、作家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质的事例,介绍一些名著梗概;让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谈课外阅读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课外广泛阅读,可以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并能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运用语文。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面对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对语言能力水平尚待提高的农村初中生来说,没有科学的阅读指导显然是不行的。因此,教师必须运用良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少留书面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每周固定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或读书竞赛活动。

2.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3.做读书笔记。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手到”就是指做读书笔记。我要求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笔记按作品名称、作者简介、内容简介、好词好句好段、读后收获感想这四部分内容来写,如果是写人的作品,还可写出我最欣赏(或最讨厌)的人物及理由,通过这样的要求,学生在读课外书的时候就会有针对性,会真正地去读懂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文章的大意。好词则要求多抄四字词,数量在10个以上,好句最少为5句,可摘抄比喻、拟人、排比、联想等等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好句子,片段则可以选择你认为文中最精彩的段落描写一段进行摘抄,这无疑是对学生词句积累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熟能生巧,在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运用相关的词句。而对整篇文章的感受及人物的分析则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文章中吸取精华,加强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过这样的笔记,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良好辅助、深化课内知识的掌握。

经过研究、实践,我充分体验到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我将继续扎实进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常规工作,深入推进研究的各项活动,为山区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如何克服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下一篇: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自由翱翔”的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