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10-14 02:03:08

中学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中学阶段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通过培养学生养成其独立思考习惯,让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分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让学生从“苦学”过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帮助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 积极性 独立思考 查阅资料课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27-01

英语自学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英语知识,培养英语技能,提高英语水平的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智力活动。它包括确定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教师要充分利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策略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目的,这也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也说明了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好知识至关重要的问题。所谓自学,就是通过受教育者自主、自动地学习并获取知识的过程。自学能力是指独立地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具有自学能力的人,一般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能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技能。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无疑将会让我们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教师从“教书匠”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人们对“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已达成共识,传授知识只是一种手段,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才是教育的目的。而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也显示了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必要性。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一切活动,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同时,学生在课余时间还可以利用英语广播、电视、报刊、小说等视听工具和材料拓宽知识,增加课堂知识的复现机会,提高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的自学能力。英语教学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受用终生的知识,因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培养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能积极地开动脑筋,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才会用心去听、去说、去思考。有了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不怕困难,奋勇拼搏。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渐培养出来的,因此,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例如:在农村的七年级新生刚学英语时,有新鲜感,有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培养他们的听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多过分地指责,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的优点,要充分给予表扬,对那些内向、胆小的学生,要多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耐心给他们讲解。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特别考虑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有利于丰富课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培养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任何良好的教学方法都有一个适应阶段,教师要打破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要什么都讲,教师讲得多,并不代表学生学得多。相反,教师把学生要掌握的东西全讲了,学生就没有思考的空间,久而久之,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最终导致学生像机器一样,离不开教师的操作。因此,培养学生养成预习习惯也显得非常重要,在上新课前,教师应布置任务,拟定一个预习提纲,规定学生在预习新课时要完成哪些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遇到问题要作好笔记,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若还存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及时向老师请教。

在半自主阶段要在学生具有一定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师生共同展开讨论,在课堂上尽量采用问答形式,教师把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分成若干个小块,通过师生的讨论,问答互动环节把本节课重新整合,教师应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动脑,动手查阅工具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向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阶段过渡。

而自主阶段教师应以课本为中心,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自己确定重难点,并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相关的信息,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最后,教师根据本章节内容,设立练习题库,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教师应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遇到生词,培养他们联系上下文、周围的信息去猜测单词,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利用手中的词典、语法参考书籍等,对照即将学习的知识点进行阅读,对自己不懂的地方,用笔勾画出来,在老师的讲授中认真听讲并作好笔记,只有这样,学生所学知识才会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才会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才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在英语教学中更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读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规律,成为一个真正的英语学习者。

参考文献:

[1]罗勃特.W. 布莱尔.外语教学新方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5.

[2]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3]Ellis, Rod.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上一篇:对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探索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