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训练

时间:2022-10-14 12:45:02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读写轻听说。这是违背课程标准的,也是不符合时展要求的。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声音的保留和传播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听说活动的进行比以前更为广泛了。中学生今后的社会活动实践几乎全是面对基层、面向群众,没有相应的听说能力是无从开展工作的。那么听说能力应如何培养和训练呢?下面谈几种主要方式。

一、课堂回答问题

上课时,听众较多,踊跃举手回答教师的提问,可以培养和训练在公众场合讲话的能力,而且有教师的当场评判,便于了解练习的效果。比如,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教师这样提问:1.通过阅读,请回答紫藤萝盛开的特点。2.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紫藤萝?3.这种由物到人的写作方法叫什么方法?这三个问题难度适中、简明扼要,大多数同学稍加思索即可回答。接着教师又设问:请同学们考虑五分钟,任意选择一种花草树木托物言志,每人谈三分种。由于有了头三个问题的铺垫,最后一个问题也即顺水行船了。值得指出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学生的思维才能逐渐伸发与扩展,这样训练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复述

复述仍然是语文教师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手段。复述的方法很多,可详可略可发挥。但是无论哪一种复述都要求熟悉所复述的原始材料。另外,为了引起学生的高度集中,应该注意复述材料的趣味性、生动性、启发性。

例如,有一则笑话叫《俩夫妻找火柴》。说的是:从前有俩夫妻勤勤恳恳地过日子,小小心心地花着他们的每一个铜钱,也勉强能够撑持。有一天,他们不小心丢了一根火柴,夫妻俩决心要找回这根火柴,于是他们找啊找,从中午找到傍晚都没有找到这根丢失的火柴。他们想,我们一向都勤俭持家,这根火柴非找回不可。天黑了,他们划着一根又一根火柴,最后当一盒火柴划完的时候,终于找到了那根丢失的火柴。他们感叹道,像我们这样过日子,一定会富起来。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只要掌握住记叙文的六要素,做到准确复述是不难的。

由于选取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因此能够即时诱发学生思维展开发挥性复述。有的同学就编出了《俩夫妻找火柴》的续集:俩夫妻累了一天,终于睡了。临睡前约法三章:谁也不许说话,谁说话,明早谁煮饭。半夜时分,有人越墙而入,但为了遵守盟约,俩夫妻谁也不说话,当劫贼把家里的东西偷走时,妻子终于按捺不住,大叫起来。丈夫立即喊道:“明天该你煮饭啦!”

三、发表议论

在一个人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每天都要针对遇到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是发议论。有的人一语中的,议论中肯,娓娓道来,以理服人;而有的人却不是说不到点子上,就是语调吓人,难以服人。其实这就是一个技巧问题,前者,有理有利有节、有材料、有分析;后者,空有观点而无充足材料,缺少分析,或才提出观点就产生结论,这怎么叫人信服呢?针对后者教师应向学生强调观察、调查、分析、研究事物是正确发表议论的基础,成功的议论不应只有结论,而应运用举例、引用、对比、类比等方法作出分析,这样才能让对方心悦诚服。

例如,在当年的热旋风中,为了能从这种热现象中得出一个冷静思考,有同学就自费赴韶山实地考察了故乡的人民对的认识。结果意外地发现韶山人民对伟人始终保持一种朴素而冷静的态度,他们是从内在的气质、品质、意志、人格方面去学习、怀念的,而不是仅仅在形式上、口头上。由于这个同学收集的是第一手材料,有亲身的所见所闻,因此在班上组织的专题讨论会上,见地深刻,翘然鹤立。

四、绕口令

绕口令是一种练习口语的传统方法,它灵活、多变、富于情趣,学生非常乐意使用此法。绕口令的特点有三点:第一,能够灵活、快速地锻炼人们的口语反应能力,选择不同的内容反复练习,的确能够收到明显效果,嘴笨的同学最宜使用这种方法。第二,能够帮助人们准确发音,这对推广普通话和提高语音水平是大有益处的。第三,练习形式不拘一格,可选择任何场地,可采用任何频率,可多人一起练,也可单人独练。一般地讲一段绕口令练上十遍左右即可顺口,十段口令一气绕出也就达到十分精彩的程度了。民间流传的绕口令很多,在这里我就不再举例说明了。如在需要的老师,可以到网上搜一搜。

听说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交谈、采访、演讲、讲座、辩论、讲故事、讲述事件、说明事物、口头报告等等,不一而足,许多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常常用到。只要我们老师肯钻研,还能找到更多的听说训练的方法来。

上一篇:让多媒体为现代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下一篇: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