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职学生恋爱现象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时间:2022-10-14 12:08:41

当代中职学生恋爱现象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个人的幸福不仅取决于青年一代对这种伟大的智慧―――爱掌握到何种程度,而且我们全社会的美好、道德的纯净安宁都取决于它。”真正的爱情能催人奋进,它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当代中职学生随着性生理发育的成熟,性意识开始觉醒,同样希望获得爱情。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性知识,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的缺乏,很多学生因为恋爱而陷入困境,因恋爱失败而退学、甚至伤害自己与他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因此,研究中职学生恋爱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加强恋爱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他们正常发展和成才的需要,也是中职院校管理者不可回避的责任。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调查方式。采取抽样的方式对广州三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2份。其中男生569人,女生453人;机电数控类学生占43.2%,维修类学生占35.7%,服务类学生占21.1%;一年级占31.3%,二年级占26.9%,三年级占25.6%,四年级占16.2%。来源情况为:来自城镇的学生为53.2%,来自农村的学生为46.8%。

(二)研究工具

1学生恋爱情况调查问卷

以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编制的《中学生性现状调查问卷》[1]为工具,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的访谈情况加以适当增补,编制成《学生恋爱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个人背景资料,包括性别、生源属地、恋爱状况等;二是个人恋爱态度;三是性心理健康资料,包括性知识、性观念、;四是应对恋爱挫折的能力。

2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2]

由成员对父母的养育方式进行评定,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

3自尊量表(SES)[3]

评价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由10个条目组成,得分与自尊水平成正比。

4艾森克人格问卷(EPQ)[4]

由成员评定自身的人格特质,共有四个分量表。

(三)研究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自尊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和自编的学生恋爱情况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后的调查员主持,对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施测时以班级为单位,由主试讲明要求,解释指导语,答卷不商讨,填写后当场收回。为了避免掩饰造成的偏差,答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另外还对其它两所技工学校的学生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所有数据利用SPSS11.5进行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的相关分析

将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表2。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中职学生恋爱现象与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中,曾经谈过恋爱与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正在谈恋爱与偏爱被试、过度保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表2中可以看到,在中职学生恋爱现象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中,曾经谈过恋爱与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正在谈恋爱与过度干涉保护、偏爱被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二)人格特质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的相关分析

将人格特质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中可看出,曾谈过恋爱与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内向不稳定有显著正相关;正在恋爱与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有显著正相关。

(三)自尊水平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的差异比较

由表4可知,自尊水平与恋爱现象存在显著性差异,低自尊组曾经谈过恋爱和正在恋爱的学生显著高于高自尊组,在暂不恋爱这一维度上,低自尊水平组的学生显著低于高自尊组,表明在低自尊组中,没谈过恋爱的学生数显著低于高自尊组。

三问题的讨论

(一)中职学生恋爱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1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学生恋爱问题的影响

总体而言,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存在显著相关。具体到各个维度来看,在中职学生恋爱现象与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中,曾经谈过恋爱与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正在谈恋爱与偏爱被试、过度保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中职学生恋爱现象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中,曾经谈过恋爱与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正在谈恋爱与过度干涉保护、偏爱被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了由于父母的这些教养方式让子女感到缺乏关爱,没有安全感并产生叛逆心理,从而导致恋爱现象的发生。

另外,在中职学生的恋爱现象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比较强烈,渴望得到情感温暖,这可能是由于现在城市父母忙于工作、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导致子女与父母相处时间比较少,沟通联系比较少,在其成长过程中得不到父母的情感支持,缺少家庭的关注和呵护,渴望从异性那里寻求慰籍。

2人格特质对中职学生恋爱问题的影响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人格特质与中职学生的恋爱问题存在着显著相关,曾谈过恋爱与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内向不稳定有显著正相关;正在恋爱与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有显著正相关。这反映出中职学生中对于恋爱关系发生的观念不稳定,主要依赖于情感上的依恋,恋爱观不够成熟。这种不稳定性表现在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当事物发展顺乎心意时,便兴高采烈甚至忘乎所以,而当挫折出乎意料地出现时又惊慌失措甚至灰心丧气,没有正确的应对方法。另外,性格外向的学生也容易发生恋爱现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热情、开朗、善于社交,更容易获得异性的好感。

3自尊水平对中职学生恋爱问题的影响

自尊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中职学生对待恋爱的态度,具体来说,低自尊水平的学生比高自尊水平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恋爱关系。这说明高自尊的学生有着良好的自我体验和自我价值感,其自我评价较高,他们看重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更好的控制自身行为,而低自尊的学生其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感相对较低,缺乏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

自我评价是个体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所作的判断。若个体不能正确地评价自身的优缺点,一旦出现失败就会丧失信心,从而产生较低的自尊水平。而为了维护其自尊水平,这些学生可能会从异性那里来寻找这种成功感。

(二)解决对策

1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加强对子女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过程中的恋爱问题是很多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经验、性发展水平、认知结构都不同,这就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育,而父母正是子女青春期教育最好的老师[5]。父母要改善教养方式,子女的恋爱问题不是靠围追堵截、严厉呵斥就能解决的,相反可能产生“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使得恋情更加牢固。正确的做法是要了解和关注子女在青春期发展的身心特点和出现的问题,加强对青春期子女教育,应认识到子女在这一阶段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心理发展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其身心发展极为不平衡、常处于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之中,他们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受情绪的支配而不能理智地思考问题,不能用意志加以控制,易对异性产生恋爱感。因此,父母要采用情感关怀的方式给予子女家庭温暖和关怀、满足子女在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增加家庭吸引力,消除子女向外寻求感情寄托的失助心理。另外要多与子女沟通,学会耐心做他们的听众,找到恋爱发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耐心疏导,教育其尽早割舍不应有的恋情。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格特质,提升自尊水平

人格的形成是先天与后天的结合,遗传素质只是奠定了基础,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比如,一个孩子很胆小,不愿与人交往,后来的工作环境是销售,这是个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参加许多集体活动,甚至残酷的谈判,这样的环境就会使他变得坚强、开朗、豁达。所以环境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教师要给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氛围,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其次,教师要提供机会使这些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寻找他们潜在的能力与特长,这样才能使这些低自尊的学生对成功报有希望,建立多方面的价值追求,积极寻找多方面的成功机会,逐步提升自尊水平。

3重视学生的性教育,培养正确的恋爱观

弗罗姆认为,爱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需要学习的艺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在恋爱中遇到困惑的中职学生希望学校可以给予相应的指导。而目前中职院校对学生的性教育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非常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往往是在学生恋爱出现严重问题后才会引起足够重视。现在恋爱已经不再是校园中的,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性知识并非从学校、父母处获得,而是通过网络、影视、杂志获得,本应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性知识变成了一种偷偷摸摸的行为,更增加了这层神秘感与学生的好奇心,于是学生出于好奇也开始尝试谈恋爱[6]。所以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开设科学的性教育课程,让中职学生掌握正确的性知识,形成正确的恋爱观,这样才能使其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首先需要采用开放的教育课程,不能是政治说教、简单灌输,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很容易让教师的良苦用心变成学生反感的源泉。其次,恋爱观的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果还是采用过去的教育内容,“犹抱琵琶半遮面”,只能促使学生另辟蹊径。此外,恋爱观的教育一定要在尊重学生人格与自尊的前提下才能正常开展,如果对学生的某些思想观念不加分析、粗暴指责,或是在对学生的思想不加研究的情况下就简单地定原则、提要求,都会使性教育课程效果犹如浮云。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的恋爱问题已成为中职院校管理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它受到社会、家庭、个人等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寻找解决中职学生恋爱问题教育的新策略,让他们顺利渡过人生中的这一重要阶段。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6-319.

[2]岳冬梅.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1993(3):97一101.

[3]季益富,于欣.Rosenberg M.自尊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 1999(增刊):318-321.

[4]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J].心理学报,1983(2):53-56.

[5]王秋英.当前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J〕,教育探索,2001(2):76一79.

[6]利文虎,雷良忻,黄海.青少年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及性教育现状研究[J].心理学探新, 2003, 23(4): 39-41.

上一篇:放飞风筝,尽享快乐 下一篇:用高昂情绪激发学生音乐才能让音乐课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