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的几点心得

时间:2022-10-14 11:28:29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的几点心得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是大教育家孔子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学生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面对这样的客观现实,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策略。2010年9月我县有幸参与了北师大以《数学分层测试卡》为载体的数学分层教学实验,一年多来,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呢?笔者就本县的实验经验总结如下:

1了解差异,学生分层

我们所说的分层教学是在同一个班级实施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把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区别对待。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对学生分层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隐形分层原则:分层教学并不是要人为地把班里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体现一种“能者多劳” 的思想。教师在对学生分层时一定要做到隐形分层。教师心中明白、记录在案即可,不要将分层结果在班上公布。避免伤害学生,和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和心理压力。

动态分层原则:对学生的分层是不固定的,分层对象随着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可以变动。B层次、C层次的学生进步了我们可以将他们划到高一层次中,A层次的学生退步了也可以变动到低一层次中。同一个学生可能计算能力较差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我们可以在教学计算知识时将他划分到B层次,到了教学解决问题板块儿时再将他划到A层次。动态的分层才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多元化分层原则: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一般情况下都是按考试分数来分层,同一个分数段的学生会相应地分在同一组别,但这不是绝对的,还要看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因素。教师要整体的分析每一位学生,科学、合理的进行分层。

2针对差异,目标分层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伤害他的身体,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倒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出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即:学困生能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优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设定了这样的知识目标:①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②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③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困生达到第一层目标即可,中等生要达到第一和第二层目标,学优生三层目标都必须达标。这样根据学生间的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教学内容,从而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增强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使每一个学生能看到自己成功的曙光,而且他们通过努力也的确能获得成功,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

3结合实际,作业分层

如果作业的布置没有层次性,容易导致优等生因作业重复简单而厌学,学困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量力而行。如,按照“基础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练习”的模式设计难度递进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除了完成基础性练习外,还可以自选其他综合性练习和拓展练习,不同层次的作业将会有不同的星级评价。这样学生就有了充分的作业选择权,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设计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

基础练习: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综合练习: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周长4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拓展练习:学校要在操场上用16米长的栏杆围成一个各边的长都是整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花坛,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怎样围花坛里种的花最多?

这样,学生练习时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训练。对学生练习的弹性设计,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都有收获,不同程度的享受成功的体验。

4重在发展,评价分层

4.1分层评价,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看到他取得的成绩,又指出不足,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学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4.2评价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恰如其分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特别是小学生个性鲜明,有的喜欢表现,有的不喜欢表现,有的喜欢默默地、较含蓄的表现。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恰如其分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于性格内向、敏感、不够自信的学生,要寻找机会多表扬,表扬略过一点;对于性格外向、开朗、自信的学生,要给与适当、点到为止的表扬,表扬不要太过。

4.3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

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是两种不同的评价形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口头评价随机性大、运用灵活,是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可以及时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同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种评价语言稍纵即逝,对学生缺少持久的激励作用。而且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实施口头评价。书面检查就可以弥补这一点,教师设计有层次的课堂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完成,做对一个层次就可以得到一个百分、红花或者星星。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评价不应该是“筛子”而应该是“泵”,课堂上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评价,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可以不断的激励孩子从成功走向成功。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新课程理念的。它遵循了学生的发展规律,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尽可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上一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下一篇:网络教研突破常规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