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平台怎一个“乱”字了得

时间:2022-10-14 09:53:29

理财平台怎一个“乱”字了得

最强监管风暴终于来了!

监管层的清理整顿之意坚决,各种理财平台开始人人自危:对于各类大大小小的理财平台可以算是大洗牌,这些平台一旦触碰红线,迎来的都可能是灭顶之灾,P2P、线下理财平台进入“崩盘”的高危季节。

从2016年4月开始,一场涉及全国,涵盖网络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和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的专项整治活动席卷开来。随着监管的不断升级,由部委到地方包括地方政府和公安局的紧密配合,这场为时一年的金融专项整治活动陡然增添了不少紧张的气氛,众多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互联网金融正在迎来史上最严的监管阶段。

监管层的清理整顿之意坚决,各种理财平台开始人人自危:对于各类大大小小的理财平台可以算是大洗牌,这些平台一旦触碰红线,迎来的都可能是灭顶之灾。近日,相关机构的行业研究报告直指,P2P、线下理财平台进入“崩盘”的高危季节,这些理财平台更应该审慎发展,合规经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资产和风控上。

理财平台怎一个“乱”字了得

最近两年,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可谓风头强劲,特别是在2013年后,发展速度迅猛,平台数量也呈“井喷”状增长,整体规模不断突破,在2015年突破了8000亿元。在短短的两三年里,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成为了投资理财领域的关注热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监管层突然发力呢?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当下的一些理财平台,这个字就是“乱”。具体而言,整体行业野蛮生长,大量劣质平台鱼目混珠,非法集资、诈骗跑路等风险事件频发。除此之外,一些背景雄厚、专家学者背书的所谓“优质”平台并没有省心多少。根据网贷之家统计显示,2015 年全年问题平台达896家,占比为35%,是2014年的3.26倍。截至今年4月,国内累计成立的P2P平台达到4029家,其中停业及问题平台高达1598家,占比接近40%。

线下理财平台同样是乱象丛生,银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非法集资新发案数量同比上升71%,涉案金额同比上升57%,是历年最高值。而这其中,除P2P借贷外,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线下理财平台当属罪魁祸首。

成立于2011年的泛亚吸引了22万投资者的投资,总金额达到400亿元,2015年4月资金链出现问题,陷入兑付危机,22万投资者血本无归;2014年7月上线的e租宝,以高额利息为诱饵,虚构融资租赁项目,持续采用借新还旧、自我担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累计交易发生额达700多亿元,深陷“骗局”的投资者多达90多万人;百亿级平台“中晋系”公司通过合伙制股权基金模式,线上线下向投资人承诺高额年化收益,将非法筹得的资金违规投入非上市公司可转债或股权等项目,在三四年的时间中,“中晋系”公司向2.5万名投资者非法吸收存款近399亿元,未兑付金额达52亿元,涉及投资者1.28万余名……

一例例鲜活的案件摆在眼前,理财平台的乱象清晰可循,正是线上线下理财平台野蛮生长带来的巨大风险,才使国家监管部门痛下决心,整治到底。

除此之外,监管的缺位也很大程度地助长了理财平台野蛮生长的不正之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就直指,互联网金融乱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监管缺位。他表示,在互联网金融刚刚起步的时候,市场并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审批规范不明确,准入门槛低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发展的诟病。同时,相关业内人士也认为很多跑路、出事的高利贷、骗子公司之所以能够“得逞”,正是因为一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低门槛给了骗子“通行证”,可怕的是,这些非法公司一直都在披着互联网金融的“外衣”招摇撞骗。

监管“砝码”不断增加

如果说,开始于4月的行业整顿对于以互联网金融为主的理财平台而言是一场席卷开来的风雨的话,那么这并不属于疾风骤雨,早在半年以前,对行业的“紧箍咒”已经开始“念起”。

2016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提出,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定下了主基调,紧随其后的是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措施,严打非法集资活动。除此之外,全国范围内,公安机关也在集中开展相关的专项整治,严厉防范、打击与之相关的犯罪活动。2016年4月14日,国务院组织了14个部委召开会议,确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一场涉及全国,涵盖网络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和互联网保险、线下理财等领域的监管“大网”全面铺开。公安部将全力配合这次清查,线下理财、P2P网贷等新型互联网金融理财,是这次清查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银行也开始收紧与P2P的合作。包括交行、平安银行等,相继叫停或调整P2P平台充值通道业务,对于P2P资金存管业务,银行也变得更为谨慎。

“山雨欲来风满楼”,监管层“利剑出鞘”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规范作用,同时对于地方性的线下理财更是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曹磊表示,监管层的严整会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同时有利于行业建立科学量化的风险评价机制,引入“负面清单”制度来实现监管。

具体落实方面,不少地区已经大刀阔斧地展开。比如,上海地区重点以线下理财门店和有投诉的平台为切入点,进行清理整顿。对于线上平台重在规范,对于线下门店除了整顿之外,情形严重的将予以取缔,浙江开始全面开展自查整改,江苏省的相关措施也在紧锣密鼓的实行阶段。

大潮退去裸泳者现

随着监管的不断严格,不少大型理财平台轰然倒塌,比如,绍兴49家投融资咨询类公司被查处,92人被警方刑拘或取保候审,共冻结资金3603万元,追回非法吸储资金1.17多亿元。与此同时,公众对P2P的负面评价与日俱增,正如上文提到的一样,鱼目混珠的所谓理财平台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所以不少P2P平台并不买单,纷纷表示“这锅不背”,相关的业内人士认为,P2P理财平台作为信息中介而存在,平台所承担的是撮合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的交易,那些不断爆发的被查、跑路,轰然倒塌的理财平台多是线下理财机构。

据了解,目前出现问题的理财平台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从事非法集资甚至集资诈骗;另一类则由信息中介蜕变为信用中介,明明没有牌照却做着和银行一样的吸储业务,这类平台普遍运作资金池和资产池,无法做到资金和资产的一一匹配,又严重缺乏风险准备金,很容易发生挤兑。

此次监管“风暴”中线下理财平台成为“千夫所指”并不冤枉。根据相关机构的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开始,线下理财平台出现大规模增长,其数量在2015年达到最高值。但是在公司实际操作中,不少线下平台“挂羊头,卖狗肉”,先吸收投资人资金再放贷,这类模式极易形成资金池,乃至庞氏骗局,一点点地为投资者编织好了“被套”的网。

监管砝码增加无疑是利好,但与此同时业内也有其他的担心。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使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有近八成的平台可能面临淘汰。除此之外地方政策的执行中出现的“一刀切”的现象也使业内人士产生了担忧。网贷之家首席分析师马骏认为,目前的监管有点“一刀切”,他指出各地监管和执法机构水平不一,导致地域性监管差异,可能会引起地域性风险。

“风暴”之下优胜劣汰,一批劣质的中小平台被淘汰是应有之意,不过,对于投资者真正有意义的还是这些平台以何种方式退出才会把投资的影响降到最小。需要指出的是,投资者都应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谨慎投资,“小心驶得万年船”。

只有当大潮退去的时候,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也许,只有在严监管的风暴下,真正优质的理财平台才会真正走到投资者面前。

上一篇:中国女性易被社交媒体摆布 下一篇:B类基金“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