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思考和探索

时间:2022-10-14 09:46:04

初中作文教学思考和探索

学生作文内容苍白,废话连篇,套话严重,怎样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我谈谈自己的写作教学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真情作文教学之法。

一、营造民主氛围,拓展作文空间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让学生自己做主,自主体验。写作本应该成为每一个学生自发的行为,但对作文技法的过分重视使教师过多地介入学生的写作活动中,减弱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因此,要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感官去看、听、摸、闻,只有在多角度的体验中,学生才会有话想说,从笔尖流淌出心底的语言。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一个帮助者、引导者,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教师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在宽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写法,但不能要求他们的思想按照教师规定的思路展开。作文教学应成为师生的对话,在人格平等与相互信赖的氛围下启智心灵,给学生以释放情感的空间,让心灵在交流对话中走向自由,且让他们在交流和对话中用儿童的方式自由表达,学生们才会拥有自己的语言空间,才不会“代人说话”,才能展示真实的自我。

二、引进生活源泉,丰富作文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融合着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和社会万千气象,演绎着身边的人物事故,包含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只要细心观察和思考,写出的文章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学生滚烫炙热的内心是一座蕴藏丰富的矿床,教师是经验丰富的地质工程师。教师要善于挖掘出学生身上蕴藏的“金矿”,让真情流淌在学生的作文里。

(一)充分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

学生对身边的人、身、物司空见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文章就无新鲜感和吸引力。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周边的环境美,如灿烂的阳光、弯弯的月亮、青青的山、蓝蓝的水,发现人群的心灵美,发现身边的人情美。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应注意“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充分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说、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教会学生从父母的一个眼神、一次守候,老师的一个关心、一个,行人的一个帮助等细节去体验的感受人间温情。让学生常常处于一种“有话要说”“有话要写”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引导学生写日记,做生活的有心人。

写日记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也是让学生写出真情作文的重要途径。写日记最忌讳的就是无素材可写,无恒心和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生活中的花草树木、可爱的小动物、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和同学一起快乐的游戏等都是写日记的好素材;当日记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时自己因此烦恼的心情等都可以是素材。引导学生写日记这一过程是双赢的;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另一方面学生个体成和的愉快和烦恼在日记中会沉积下来,于是学生的真情也会在作文里不时地表露出来。教师引导得当,学生自小成为有心之人,又何愁写不出真情实感的佳作?

总之,学生思维的开阔,主题各异,议论深刻,而这皆归功于生活,是生活中学生各自的体验让他们有了写作的话题,让他们的文笔生动,感情丰富。

三、注重作文点评,激发作文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倡过程性评价,教师要充分发挥点评的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发挥潜能,教师的点评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和发展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习作获得成功的有力杠杆。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父母等长辈的表扬和鼓励。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以欣赏的眼光阅读写作、发挥写作中的亮点,以鼓励性的评语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你观察真仔细,描写逼真,真不愧是班级的小作家。”“这个句子妙,写出了牡丹花的神采。”等鼓励性的评语,会让学生如坐春风,不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仔细观察,而且使学生写作的动力大增。

一名好教师,他的教学点评具有很强烈的启迪性,且善于通过巧妙的语言点评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学生在习作中会有意无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点评,而且要营造民主的氛围,引进生活源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欲,大面积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龚志娟.科技新报之教育科研.2011,(21).

[2]文学前沿.2002,(02).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教学研究 下一篇:培养学生语文情感, 提高学生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