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幼儿感恩情感潜能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10-14 09:23:10

挖掘幼儿感恩情感潜能的实践与研究

摘 要: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在内心深处都有其感性善良的一面,这就要靠成人、教育工作者挖掘其感恩情感的潜能,树立感恩榜样,实施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其爱心和同情心,孩子若常怀感恩之心,则不仅能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幼儿 感恩 情感潜能 实践与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意识心态的进入,“感恩”这词汇正从我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但是直视现在这个社会,到底有多少人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呢?孩子,祖国的未来,正在被潜移默化渲染得以自我为中心。

为了解幼儿在“感恩”情感方面的情况,我曾对自己幼儿园的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家长作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比如说,爷爷、奶奶或父母生病了,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究其原因,就家长而言,在对孩子的培养上,不少家长只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部分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就幼儿教师来说,在幼儿园课程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内容很少,再加上幼儿教师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意识,因此,对幼儿也就自然而然地欠缺感恩教育。

综上所述,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却非一朝一夕就能有成效的,必须通过家庭、幼儿园乃至全社会共同去关注、教育。挖掘孩子的原始善心,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是感恩教育的源泉。

二、概念界定

感恩情感潜能:唤醒幼儿心中原始的善心,挖掘幼儿的感恩意识,激发孩子的感恩心。

感恩意识:不是简单地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三、研究综述

谈到感恩,可能人们很快会想到西方国家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的感恩节。西方国家有多个教道,他们崇尚神。基督教强调人的幸福源于神的恩典,所以,人应该对神和神所创造的世界怀有感恩之心。

感恩文化体现在美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神的感恩意味着对他人的感恩,美国人的集体活动无论规模大小,基本都有短暂的感恩仪式。美国式的个人主义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造就出原子般孤独的个人,因为对神、世界、他人的感恩意识使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中蕴涵着一种以神为中心的集体主义。每个人都是感恩者和感恩的对象,是与神圣存在和他人联结着的个体,所以感恩文化实际上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和现世目的的群体文化。

日本人对于“恩”的敬重也是日本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日本人得到别人的帮助就意味着从他们那里得到“恩”,别人就是自己的“恩人”,受人之恩时一定要还。日本人“忠诚”,但是“忠诚”的源泉在于感恩,日语中有一句谚语“有子方知父母恩”。所以日本人都有潜在的感恩情感。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教育部非常重视学校的道德课。因为他们认为美国的自由和民主教育已经使日本社会道德体系受到了极大摧残,几乎“礼崩乐坏”,在他们的坚定支持下,现在日本的道德内容表面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精神上并没有多少改变,日本还是一个“礼”制国家。

四、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感恩教育不是说教。由于当前中国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被过分呵护的状态中。在他的生命体验中,觉得父母长辈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因而在对孩子进行实施感恩教育,挖掘潜在的感恩情感潜能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或表达感恩时的心情,或愉悦或温暖,或宁静或虔诚,多一些正面积极情感的体验和积累,必将使孩子长久地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挖掘幼儿尊敬长辈的感恩情感潜能,感知父母舔犊情深。

让幼儿知道要对自己的父母、长辈感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无私地养育我们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那就不是一个好孩子。让幼儿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父母是怎么样无私奉献的,父母工作的辛苦,赚钱的不易,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生肖等,挖掘幼儿的内心感恩父母的情感。

2.挖掘幼儿尊重老师的感恩情感潜能,感受老师的教诲之恩。

师幼互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师的情感特征促进或干扰幼儿的发展,幼儿的情感特征反过来也影响和调节着老师的情绪。现在的幼儿对于老师的“穿脱衣服、打扫卫生、折叠被子……”常常熟视无睹,他们能很坦然地接受他人的爱,而无爱他人的意识,类似情况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教师应对幼儿倾注尊重、理解、期待和关怀,走进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使幼儿心灵走向自由。用“尊幼”替代“爱幼”,真实承认“教师”与“幼儿”具有人格上的平等性,孩子心中那份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的感受会通过健康、快乐的心情流露出来,相信他们会在自由、平等、宽松的人气氛围中,对你说“感谢”,并以一颗感恩的心快乐成长。

3.挖掘幼儿交往中接受他人帮助的感恩情感潜能,感受同伴友谊。

现在的孩子典型特征是“独”,这与交往中的“亲和”、“合作”、“互动”、“分享”等行为精神有很大矛盾:成人要注意幼儿间交往方式的变化,注意语言的文明性、表情的丰富性,提高他们的分享能力、移情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同伴之间互相关爱、互相理解、互相忍让,会用商量的语气说话。挖掘幼儿交往中的感恩潜能,学会说“谢谢”。

4.挖掘幼儿热爱自然的感恩情感潜能,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现在社会污染越来越严重,孩子心中那份热爱自然的情感已经被周遭抑制。孩子的内心其实对小动物、小花小草都有发自内心爱护之情,但是往往这份情感在无形中被大人所忽视。久而久之,他们有可能进公园见花就摘,见草就踩,对小动物也失去爱护之情。唤醒幼儿内在的热爱大自然的感恩潜能,使他们热爱大自然,潜移默化中他们也会用一颗感恩的心热爱生活。

5.挖掘幼儿回报社会的感恩情感潜能,感受爱无处不在。

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社区、生活小区是最直接、最具体、可感知、生动形象的社会氛围,它感染和熏陶着孩子,影响其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因此,社区、小区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为幼儿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让幼儿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感受文明、健康,感受到爱。那样他们也会用文明的行为、感恩的情感来回报社会。

(二)研究的预期目标。

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恩”、体会“恩”,记住所受之“恩”,并将“恩”施于需要之人。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与家长配合,共同挖掘幼儿内在的感恩情感潜能。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日常保教各个环节中,以活动为载体,让幼儿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从生活中实践感恩。使“感恩”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灵里,使每个孩子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

五、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店口一幼实际班级24班,大中小各8个班,大班4个班192人,中班四个班144人,小班四个班100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期间,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和课题研究的需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文献检索、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并采用了移情法、故事法、实践法等教学法。其中以行动研究、实践研究为主。

(三)研究程序。

本课题是幼儿园的大课题,幼儿园其他小课题基本上都围绕感恩这一大主题开展。因此本课题的实施园领导非常重视,学习借鉴了大量的资料,大胆创新,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

并按“调查研究―文献检索―确立课题―反复论证―中期调查―实践研究―评价总结”的程序开展研究。

六、研究策略

(一)一日学习生活中渗透或生成感恩情感教育主题内容。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抓住感恩教育的契机,适时渗透引导。挖掘孩子的感恩情感潜能,如在社会活动中,可以采用故事法。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成人可以选用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构建载体,加以讲解或让幼儿进行讨论,使其明白感恩的道理。

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采用移情法进行感恩教育。幼儿年龄小,在他们眼里,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控制消极行为而作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如幼儿在撕书时就对他说:“你把书的衣服撕破了,他多难受啊。”幼儿在揪小鸟的羽毛时就说:“小鸟哭了,你在揪它,它就不和你做朋友了。”用这样的方法比训斥、责怪、打骂效果要好得多,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创设感恩教育的环境,激起幼儿的感恩潜能。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都能对孩子产生不同的感应。首先物质环境是幼儿最直接、最具体、最容易感受到的。教师应鼓励各班结合环境装饰,投放区角材料成立“感恩电台、爱心画廊、爱心手工坊”,等等,让孩子参与大环境中的布置,无形萌生善心,产生爱心之举。其次,用心经营充满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也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影响孩子一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发挥公益广告、电视新闻之效,引导幼儿感受幸福与他人的付出。

1.公益广告。

在一次讨论中,无意发现孩子们对公益广告极感兴趣。于是在幼儿园中,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刻录光盘,在各班级中播放。感人的语言、荡气的场面对孩子产生了不小的震撼。公益广告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对孩子萌发感恩意识、产生感恩情怀无疑是深远的。

如:感恩长辈的公益广告《妈妈洗脚》中“妈妈,我也帮你洗脚”,这是电视广告中的一句广告词。简洁感人的广告让人记忆深刻,那句发自内心的广告词成为孩子模仿、闲聊、游戏的台词。

中央电话台的公益广告《心在一起》,播放了一幕幕帮助他人的事情:“等待他人进电梯”“汽车驶过,溅起的水花差点喷向小孩,鞠萍姐姐抱起孩子,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水花”“公车上给孕妇让座”“报纸掉了,踏车滑板车的人帮助他捡起来归还”“孩子们踢球差点打到老人,叔叔用身体挡住飞来的球”几个小举动,却能带给别人无限的温暖。广告中清新动听的歌曲更是给广告增色不少。这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社会是需要关爱的,关心身边的人其实很简单。

公益广告《节约用水》,用西部小孩和城市小孩用水情景作对比,一个走几十里路拎着水桶去接水,一个却在刷牙的时候开着水龙头。告诉孩子节约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想想西部的孩子,感恩自己的幸福生活。

西班牙公益广告《对生命怀抱感恩之心》,孩子剪下自己的头发,送给一个做化疗没有头发的孩子,虽然是幼稚之举,但是体现着这个孩子的无限爱心。感恩自己生命的可贵。

幼儿园里播放的公益广告何止这些,让孩子寻找广告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发孩子的思考。

2.幼儿园设置“小喇叭站”――关心你我他,讨论分享交流。

“小喇叭站”都是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搜集的一些资料和视频,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在这里激发孩子的原始感恩情感。我们分时间分别开展了三个主题的讨论:

四月花絮: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悲剧。采用水灾、旱灾、雪灾、地震的新闻和图片,极具震撼力的形象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受灾同胞的艰苦生活,感受自身的幸福生活。同时教育孩子环境的重要性,让孩子感恩大自然。

六月花絮:认识身边受人尊敬的人:交警叔叔、公交车司机、收费站阿姨、建筑工人,等等,进一步观察,感知这些叔叔阿姨的辛勤付出,了解他人的辛苦,感恩自己的生活。

十月花絮:认识特殊的群体。看《千手观音》,听《感恩的心》,观看聋哑孩子的生活视频,开展有关游戏。让他们了解聋哑孩子的学习生活,感受聋哑孩子的内心。学习简单的手语,感恩自身的健康。

(四)树立榜样的示范,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学会感恩。

1.树立幼儿喜爱的感恩榜样。

以童话故事、动画片为载体,寻找感恩榜样。如《鸟儿反哺》、《喜羊羊与灰太狼》、《感恩故事林》等。孩子们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中,寻找到了一些感恩的榜样。教师再加以引导。

2.树立同伴中的感恩明星。

在身边的同伴中寻找感恩榜样,家长提供材料,在班级中宣传,并推选“每周感恩明星”,鼓励孩子们互相学习。

3.树立成人的感恩辐射。

在家长、老师、生活中寻找感恩事件,以实事为依托,让孩子产生共鸣,在成人的感恩辐射中,萌发感恩意识。

(五)以节日为载体开展主题活动,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1.通过节日活动,激发幼儿对父母长辈的感激之情。

如:重阳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抓住这些节日的契机,通过讨论、绘画、亲子游戏等活动,激发孩子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

2.通过节日活动,激发幼儿对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感激和崇拜之情。

如:清明节、学雷锋日,讲述有关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讲述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发幼儿的感激和崇拜之情。

3.通过节日活动,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如:世界环境日,让关爱地球妈妈,讲述现在身边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猜想50年后的地球妈妈会有怎样的遭遇?让孩子关爱地球。在植树节开展“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的亲子活动,在家和父母一起完成任务。孩子需要环保教育,家长也需要。

(六)指导家长参与,共同配合实施感恩教育。

充分发掘家庭教育优势。利用家访、家园栏、家教宣传窗等,向家长宣传感恩教育的意义,鼓励家长、社区和幼儿园三位一体教育,成人身体力行、社区的文明环境来感染幼儿的感恩意识。早上来园、离园时家长不仅提醒孩子与老师打招呼,自己也应与老师友好地打招呼。家里来客人时同样提醒孩子热情地与客人打招呼;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分享是一种快乐;家长平时提醒孩子关注父母的劳动,让孩子逐渐理解父母的辛苦。给孩子讲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的故事,了解祖辈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孩子逐渐产生尊敬之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感恩社会,感恩生活。

七、研究成效

在幼儿园实施了一年的感恩教育实践研究,再次进行摸底调查,结果发现12个实验班级与12个对比班级的感恩情感意识有了明显的差距,实验班级孩子的感恩意识明显增强,感恩教育效果突出。

(一)感恩氛围促进园所文化的发展。

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增强了,可喜的是家长们的感恩意识、环保意识、文明意识也随着孩子的进步而提高了。一年来整个幼儿园的氛围被浓郁的感恩教育所熏陶。随处可见感恩文明之举,小到家长和孩子能随手捡起操场上的生活垃圾,大到能够主动为幼儿园宣传各种教育理念。

(二)班班有特色,处处现恩情。

在填写调查表时,家长自豪地将孩子的一些文明行为、感恩故事写在了表格中,对典型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具体调查比对。一年前根据调查表,我们进行了班级平均分的公布(为了了解我园各年段孩子的整体感恩意识情况),与一年后再次调查进行了比对分析,如图1显示:

很明显,通过一年的感恩教育,幼儿的感恩情感意识明显提高了。

样表:

店口一幼“幼儿感恩情感问题”问卷调查表

班级:幼儿姓名:

注:请家长们如实填写,仅做调查。孩子的教育需要我们的共同配合,谢谢合作!

调查分析后,我们在原有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上,针对个别典型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比对,认为这几个问题较为突出。实验班与对比班有明显的差距。

一年后,12个对比班级和12个实验班级的对比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从上两图中感恩问题的百分比的对比可以看出,这一年来我园实验班幼儿的感恩意识明显增强。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善于挖掘,适时引导,就能激发起孩子的原始善心,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但是从总体百分比的比例来看,幼儿的感恩意识还是没有到达一定的高度。

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虽然接近尾声,但是我们幼儿园不会停止感恩教育的脚步。感恩教育是长远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自学考试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思考 下一篇:实施分层次教学,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