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大课堂教学节奏探讨

时间:2022-10-14 09:18:49

高校思政课大课堂教学节奏探讨

摘 要:在高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政课大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节奏的把握变得复杂化,而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必须控制好课堂节奏。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教学的敏感程度、思维活跃程度的变化规律,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运用教育机智调节学生情绪,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

关键词:大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课堂节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5-0067-002

课堂节奏主要是指一堂课的张弛快慢及其有规律的变化,它参与知识的呈现与意义建构,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以具有一定节奏呈现的知识,能增加学习内容的可感性,切合学习者的认知心理,促进学习者领会和掌握学习内容。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教学的敏感程度、思维活跃程度的变化规律,将教学内容与相应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在大课堂下,要使学生在9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把握学生注意力变化的规律性,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呈现阶段性变化。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时,要特别考虑学生注意力变化的四个阶段:一是注意力转移期。学生从喧闹的课间环境回到课堂,需要稳定情绪,这段时间教师最好安排一个课前15分钟,给学生们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上台进行时事点评、情景剧表演、讲红色故事、演讲等,通过这样一些形式多样、人人参与的开场白,不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二是注意力稳定期(15-45分钟)。这段时间学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内容上,是整堂课的黄金期。学生精神饱满、情绪稳定,最适合安排核心的教学内容,并运用语言和感官刺激等手段,突出重点,引发学生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疑惑与顿悟的交替出现,就是教学节奏变化的焦点和契机,如果我们能捕捉好这一契机,就能较好地调控教学节奏,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三是注意力分散期(45-75分钟)。课堂上,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再加上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很容易引发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疲劳,学生往往会注意力分散。此时教师应采用新的互动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如小组讨论或合作项目、相互辩论等。经过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有适度回升,状态有所改善。四是注意力反弹期(75-90分钟)。临近下课时,学生的状态往往会有所反弹,出现另外一个小高峰,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机会,很好地巩固和升华前面的教学成果。如有位教师在上完一次课的内容时,留下10分钟让学生每人说出本堂课的收获和感悟,学生情绪高涨,在彼此的交流和分享中理解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二、设计好教学内容,调控课堂的讲授节奏

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必须合理设计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备课时要认真分析教学大纲,全面把握教材,明确一堂课的知识点,考虑好应强化什么知识,弱化什么知识,补充什么知识。确定好知识容量,就为形成良好的课堂节奏创造了条件。

但是,这些知识如何传授,哪些是重点,要浓墨重彩,哪些是非重点,该轻描淡写,却是非常讲究的,需要合理控制讲授节奏。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围绕育人这个根本,教师先简要阐明所要讲授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当学生初步接受某一理论之后,紧接着介绍一些相关材料、案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其他教学方法对所讲理论重点分析说明,以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特别是要收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材料,制作并演示与理论内容有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如学生经常关注社会分配差距问题,官员腐败等,教师就应直接面对,加以引导,不应回避。如果教师对社会问题关注不够,思考不深,在讲课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些问题,就会引起学生在“感情”上“拒绝”接受教师的讲授。教师在完成理论讲授、材料分析后,还要结合社会现实和大学生实际拟出相关思考题,进行实践性教学或情境模拟或行为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引发讨论和辩论,把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向深入。譬如,在讲“社会公德”这一内容时,阐述完基本理论后,教师就可运用现实生活中一些道德问题的案例给予分析深化,引导大学生对诸如“见义勇为”、“见死不救”等社会现实问题展开讨论。进而让大学生思考应该做出怎样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这样就使原来显得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由“要你怎么做”的被动思维模式变成“我应怎么做”的主动思维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一堂课90分钟的内容要有个总体安排,开头结尾要灵活机动,重点难点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具体到每个课时则应根据该课的实际需要分配时间。既要定时,又要灵活机动,才可能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节奏鲜明。教师切不可上随意课,漫无边际地调侃,浪费时间的“马拉松”式教学是良好课堂节奏的大忌。

三、把握课堂节奏规律,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良好的课堂节奏的主要条件。课堂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气氛动静结合,既让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热烈讨论,又要让学生静心听课、深入思考。

在大课堂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调适教学方法。除讲授法外,还可以选择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课堂讨论法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课堂驾驭能力,讨论要有放有收,事先准备充分,掌握翔实的理论和事实材料。必要时教师以平等的身份成为讨论中的一员,以引导讨论方向。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讨论时间不超过10分钟,全班交流一般以10-15分钟为宜。如在学习“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内容时,选取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求职择业问题展开讨论,采用话题讨论的方式,围绕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生卖猪肉、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大学生创业等几个话题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同学们参与思考,参与教学互动,使同学们在大学阶段就开始培育就业意识、增强就业观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研究学习法

研究学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研究的题目可大可小,可以是简单思考、查找资料后就能得出一个结论,也可以是同学讨论后形成的一个方案,还可以是经过社会调查之后写出调查报告,形式不一,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提前给出可供选择的几个题目,分组准备。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以5-6人为一个小组,就老师布置的题目展开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召开调查报告展示会,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调查研究成果。

3.情感体验法

在讲述人生观、价值观内容时,单纯理论与事例结合的方法,很容易使课堂变成简单的说教式,那些杰出人物的人生价值选择又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一些口号式的理论学生总是理解为大道理,觉得不现实。而一些感染力很强的活动却能让学生感悟人性的美,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在进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一件自己做过的好事,无论大小,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当接受别人感谢时的感觉,告诉学生:我们的存在或大或小对别人对社会有意义,这就是人生真正的价值。人活着不完全是为了物质利益,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感觉,我们能够找到这种价值感,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实现。如此可以把看似理论化的、学生称之为“大道理”的观点演绎成实实在在的感觉,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支持。

4.演讲、辩论法

这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的最高形式的训练,演讲内容、辩论题目不一定直接与书本有关,但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

老师要把握全局,对每一位演讲的学生进行客观但侧重于肯定的评价,老师的评论只要两三句话,有时可以是一句诙谐的语言,就能引导方向,控制全局。这时的课堂可以是宽松、民主、自由的,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对个别偏激观点不能直接批评,应以引导转移为好。此时,老师的角色应该是:提出活动内容的倡导者,学生确定议题和讨论活动时的参谋者;活动“初级阶段”的示范者,学生活动开始后的场上指导者;学生活动结束后的参评者。

演讲或辩论题目可事先让学生设计,教师收集整理后交给老师,最后让学生自己来确定演讲主题或辩论内容,如“手机上网与课堂学习”、“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性--中国的经济与环境”、“大学生怎样才是美丽的”、“为今后赢得企业的欢迎和赏识,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

现在的学生在全方位接受外界的知识信息,自主意识强,思维日益成熟。若把它们看成小孩子,随意支配,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利用教育机智,调节学生情绪

学生的情绪是影响课堂节奏的重要因素。一堂课如果学生情绪涣散低落,烦躁惊恐,教师就是口若悬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若一堂课洋溢着积极热情、欢快喜悦的气氛,那就为形成良好的教学节奏打下了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利用各种教育机智,调节学生情绪,从而控制课堂节奏。当发现学生疲倦时,教学应变换节奏,轻松一下,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东西,以活跃课堂气氛;当发现多数学生已听懂教学内容,表现得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时,应加快节奏,增加密度。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察颜观色,发现情况及时进行情感调节,消除不良情感,利用积极情感,让良好情绪始终环绕课堂。这种良好情绪的维系,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育机智才能达到。首先,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功夫,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打动学生征服学生;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课间过渡技巧,开始、中间、结尾应浑然一体;再次,教师要善用举例、比喻等手段;最后,教师要有幽默感,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笑声中获得知识。

总之,课堂节奏的控制既是一门教学艺术,又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每位教师要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地控制和把握课堂节奏,还有待于自己去认真分析,用心研究。

参考文献:

[1]顾通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教育信息化.2002年12月

[2]马蕾.如何把握政治课的课堂节奏,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年第9期

上一篇: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状态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与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