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新思路研究

时间:2022-10-14 08:48:09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新思路研究

【摘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目前我国扩大有效需求、驱动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然而新型城镇化进程离不开金融政策的支持,特别是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新特点对金融支持提出了一些新需求,应尽快使金融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新要求,创新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路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金融支持 创新

一 引言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成效显著,到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1.27%,但传统的城镇化模式积累的问题较多,城镇化必须转型。为此,2012年十报告中多次提及“城镇化”,特别是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之所以再度被寄以厚望,是因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现阶段扩大有效需求、驱动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更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存在资金瓶颈制约难题,推进城镇化离不开金融政策的支持,并且金融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的互动机制也揭示了金融服务方式的转变、信贷结构的调整等必会对城镇化进程产生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新特点对金融支持提出了一些新需求,所以如何使金融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新要求、创新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就成为现阶段考虑的重大课题。

二 现阶段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金融支持难题

1.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新特点与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存在矛盾

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可以从中看出新型城镇化更注意城市的集群规划和发展,由此带来的中小城镇建设特别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就会大量增加;另外,为了增强大城市对城镇的辐射功能,同时也为了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进程起支撑及引导作用的公路、轨道交通、物流、电信网络、输送管道等城市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将被大幅推进,这些方面的资金需求也会大幅增加。然而,首先由于大多数城镇基础设施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点,所以经济学将其列为“公共品”的范畴,很多都是超前性、公益性、社会性的非经营性项目,这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逐利性”相违背;其次,因为城镇交通、通讯、网络等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额巨大、项目周期长、成本回收期长,传统金融资金不愿参与其中,这些就造成现阶段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即主要是靠财政资金的支持,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但是在新型城镇化布局中仅仅依靠财政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例如“十二五”期间仅保障房建设就需要6-7万亿资金的投入,显然光靠财政资金(主要是土地财政)是不够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要发挥金融资金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持作用。

2.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农民对金融资金需求的多元化与金融服务范围过窄存在矛盾

新型城镇化不是单纯地追求城镇化的速度,不再以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作为城镇化率的客观标准,而是更重视“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真正实现农民在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由“乡”到“城”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实现人口城市化。在此过程中,随着其金融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民对金融资金的需求不仅增长迅速,而且呈多元化发展。第一,针对生活方式转变的汇兑、结算、消费信贷等基础金融服务需求会明显增多;第二,市民化会使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方面失地农民为重新就业、自主创业而产生了金融资金需求,另外这些失地农民的医疗及养老保险、子女教育基金等方面都需要金融资金的支持。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正规金融机构在部分城镇的网点是呈收缩趋势的,特别是小城镇的金融覆盖面下降,金融服务范围过窄,很难满足农民的金融资金多元化需求,满足失地农民需求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亟待创新。例如,农民失地“市民化”后,既不能享受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优惠政策,也无法得到城镇下岗员工小额贷款的帮扶,这样就会损害其自主创业、重新就业的积极性。

3.产业城市化进程需要改善相应的金融服务

新型城镇化是要和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一方面,众所周知,农业现代化过程(包括农业机器化、特色农业产业化等)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过程,要提高城镇化中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就必须加大金融资金的支持,比如农业机器化就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购买机器设备;特色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也需要金融机构提高农业信贷和保险,这些都需要农民能够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物,而农村除了土地、农房,很少有合适的抵押担保物。另一方面,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新型城镇化中产业布局产生一些新变化,产业分布发生转移并出现产业集聚化趋势,随之工业园区、成长型中小企业等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资金的需求,但目前金融服务和产品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中产业集聚所带来的新的金融需求。

三 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金融支持新思路

从以上分析可知,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新特点对金融支持提出了一些新需求,应尽快使金融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新要求,创新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路径。

1.结合城镇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的属性和类型探索多元化的筹资方式

改变城镇化中“政府主导、市场辅助”的金融支持服务管理模式,建立“市场主导型”的资本形成机制。(1)继续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公益性项目的财政投入,充分发挥有限政府财政的杠杆机制,通过贴息、减免税等途径鼓励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大量资金流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2)在依靠传统的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方式存在难度的情况下,要利用直接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资本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发行市政债券、城投债等来解决新型城镇化资金不足难题;(3)对银行信贷资金介入相关项目给予政策倾斜,采取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鼓励商业金融机构根据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以优惠利率发放中长期贷款;另外利用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开发性金融的公益性、社会性、超前性等特点,使其进入新型城镇化领域的薄弱环节,扩大开放性金融 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的资金投入。

2.金融机构扩大服务范围、创新金融产品以满足人口城市化提出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扩大金融机构服务范围、创新金融产品以满足农民市民化进程不断增加的基础性、消费性甚至投资性的金融资金需求。(1)改进以取现汇兑为主的城镇基础金融服务体系,增加城镇金融分支机构和ATM网点,加大城镇支付渠道建设力度,同时推广电话、网络支付等电子金融创新业务;(2)降低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信贷门槛,满足农民进城后的首套住房刚性需求[3];(3)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创业教育及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创新个人创业贷款品种,出台针对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的优惠贷款政策,积极调动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积极性;(4)完善失地农民在医疗社会保障、个人财产保险、子女教育基金等方面的金融服务体系,使失地农民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保障;(5)创新投资理财产品,满足农民在宅基地拆迁后所得的巨额补偿款能够保值、增值的投资性金融需求。

3.改善和创新产业城市化进程的金融服务,促使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开展对农村各类土地和农房的确权、登记和颁证,进而推动土地流转交易的进行,在此基础上开展农房、土地承包权的抵押贷款业务,从而解决农业现代化的资金支持问题;针对各地城镇化的特色创新抵押贷款品种,例如烟台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就结合本地县域经济的特点创新出针对葡萄酒品牌的“伞式担保贷款”、苹果仓单质押贷款、海域(滩涂)使用权抵押贷款以及黄金质押贷款业务新品种等;针对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转移集聚加快、工业园区快速建立以及不同类型的成长型企业的集中出现等新特点,金融机构给予城镇特色龙头企业以扶持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同时要创新服务产品,开展包括信贷、结算及投资理财在内的“一站式”服务,满足成长型企业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士伟.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1(7)

[2]刘泽佳、李明贤.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7)

[3]张瑞怀.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金融时报,2012(11)

[4]李建伟、于凤芹.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11(10)

上一篇:浅议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下一篇: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