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物理教学的感悟

时间:2022-10-14 08:28:05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的感悟

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在不断学习着、尝试着,并期望能为推进此次教育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授物理基本知识、基本规律为教学主线,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并且要求学生“齐步走”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给每一个学生足够的发展平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对于物理学科本身而言,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物理学科成了“难”的代名词,教师、学生都为对付考试与繁、难的题海而斗争着,课堂教学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更不用说创新意识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果不给他提供‘食物’,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此次课程改革正提倡了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物理课堂既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场所,又是自由讨论、畅所欲言的论坛,让学生学习潜能、创新能力都在其中得到充分锻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许许多多的问题作为“食物”提供给学生,在教学中把那些问题创设情境,尤其是一些可以跟日常生活中有联系或者是可以在身边找到痕迹的,让学生先做到可以感知,确定这是他们应该且有兴趣去研究和探索的,变教师强迫性地去学习为自己主动地去钻研,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内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动脑,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觉得物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离不开物理”。有时,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做适当的假设,让学生提出验证的方法,并且根据需要设置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座位附近同学的集体智慧,通过小组的讨论发现的物理规律,会让学生一方面体验到“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成就感,一方面得到帮助和提高。但兴趣的培养不能是一时的,要长久保持,就要不断地向学生注入新鲜的“血液”,让这种兴趣成为学习的持续动力。因此,我们应该把物理课堂设置为一个供学生探索科学的实验站,让课堂成为他们主动学习、发现惊喜、感受快乐的空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也同时是一种冲击,对物理教师本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的信息资源,考验着教学水平、教育功底和文化底蕴。

首先,就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要“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改变传统教师在课堂上居高临下的主体地位,站到学生中间,参与他们的讨论和学习,为他们的学习指引方向,用平等的态度去和他们进行交流,打破以往严肃和沉闷的局面,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填满仓库,而是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的,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的。

其次,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做一名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就必须不断吸收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知识,做一个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同时,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学中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技发展,增强教学实践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积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随时进行反思,形成教育经验。另外,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教师应成为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只有这样,才能具有驾驭教育现场的能力。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和应用物理。

上一篇:中医实验室的管理方法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创设课堂问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