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激趣教学

时间:2022-10-14 07:08:33

浅谈中学语文激趣教学

摘 要:中学语文是中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许多中学生对此门课程比较“感冒”,缺乏学习兴趣,甚至有的中学生还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如何激发出中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是一项时代教育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了4种中学语文激趣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激趣教学;教学体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如何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当前,许多中学生学习中学语文感觉比较吃力,严重缺乏学习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笔者认为,应该千方百计,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大力激发出中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兴趣,让中学生树立“我要学”的学习理念,从而打造出高质量的中学语文教学课堂。

一、巧用课文题目激趣

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的题目是一语双关,往往高度概括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主要创作意图。如果教师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课文的标题,充分挖掘出标题中的精彩巧妙之处,则定能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传授鲁迅先生创作的《药》之时,笔者在课堂上则向学生提出: “有没有哪个同学没有吃过药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没有。”接着笔者进一步问道:“有同学吃过沾血的药吗?”,此问一出,同学们的学习情绪立刻被笔者调动起来:“哪有人会吃沾血的药呢?”为此,笔者又进一步说道:“刚才说的沾血,并不是沾鸡血、猪血或者牛血,而是沾了人血的馒头,有人居然将它当作药来治病!”。此话一出,学生的学习精神立刻高度集中,饶有兴趣地希望笔者能够给予说明“真相”。笔者见到学生的情绪如此高昂,则抓住时机地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这沾血的药谁吃了?他为什么吃沾血的药?这药是怎么得来的呢?” 。同学们则根据笔者提出的这些问题,兴趣盎然地积极投入到此篇课文的阅读学习中。

二、采用提问质疑激趣

提问得当也是一种良好的激趣方法。通过提问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与语文素养。比如,笔者在传授《愚公移山》这个教学单元时,笔者则向学生提出这样一问题:“愚公几岁了啊?”。针对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道:“可能不是90岁”。笔者则向学生追问道:“究竟多少岁?”此时有的学生则回答道“不到90岁”。为此,笔者又追问道,你是如何知道愚公不到90岁?此时,学生解释道:“课文说‘年且九十’,‘且’是‘将要’的意思,就是九十岁不到”。由此可见,只要问题变换着角度来提问,引导学生不断质疑,则一定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活跃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气氛。

三、采用新颖教法激趣

实践表明,中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具有 “喜新厌旧”之倾向,对新颖的教学方法比较感兴趣。单调、死板之教学方法则常常令中学生感觉厌烦,甚至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而新的教学方法往往突破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以及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会给人新鲜之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激情与活力,同时也会进一步调动起学生高度的注意力,让学生处于兴奋、愉快的学习状态,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地接受语文知识。比如,笔者在传授《祝福》这篇课文时,就创新地运用了和中学生“换位”之教法,也就是由中学生来提问,教师给予回答。学生提问道:“课文的开头部分作者写下“新年气象”,这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呢? ”笔者说回答道“沉闷”。接着学生又提问道:“关于祥林嫂的3次肖像描写,您是怎样看的?”笔者回答道“对祥林嫂的3次肖像描写具有相互对照的作用,诉说了祥林嫂之悲惨的一生。 “丧夫罔” “丧子图” “木偶图”均展示出了我国近代末期妇女之悲剧形象,也说明了祥林嫂是如何被封建礼教、迷信、专制制度给予逼上绝路的,也非常有力地鞭挞了过去封建礼教与封建制度,从而进一步深化了课文主题。”此种新颖独特、别具一格的教学尝试,给学生一种清新活泼之感,有效激活中学生内心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激情。

四、采用语言情感激趣

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易于被学生所接受,也可以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鼓舞与影响,也可以进一步激励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情趣。为此,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平时培养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加幽默,这样可以给学生增添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谈笑风生之中轻松地领略道了知识之真谛,并且也让自身的教学语言更具魅力。比如, 《触龙说赵太后》这篇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在这句话中的“息”字许多中学生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为此笔者就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个“媳”字,同时问学生这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位学生诡异地说是“媳妇的是意思”。笔者接过话说道:“是呀,儿子的女朋友是‘媳妇’,那‘媳妇’的‘媳’去了‘女’字旁不就是‘儿子’的意思吗!”听到这句话,学生哄笑起来,一方面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深刻掌握了“息”字的字意,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更加让同学们领悟到:我国文字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开动自己的脑筋,用心去感触去体会,才可以真正领悟到它们的精华,从而学习起来更加有趣。

又如,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第4部分写听到柔石被害,身中十弹时,有“原来如此!……”这么―个独立段的独立句。这句话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读到这句话,笔者眼泪盈眶。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并未掀起自己的感情波浪。为此,笔者引导学生慢慢地读下去,从前面段落描写中去了解柔石之正直、善良、勤勉、有为,以及了解鲁迅先生与柔石之深厚友谊,同时了解柔石被捕以后还天真地希望自己将来某一天可以出来继续创作文学,鲁迅又如何既为他担心又渴望他能万幸脱险,将此些叙述描写之内容与情感串联起来。这样,当读到“原来如此!……”这句话时,就会犹如打开情感之闸门一样, “愤慨”、“激怒”、“同情”、“伤痛” 、“悲凉”等等的感情潮水会一涌而出,进而内心得到比较强烈的感染。可以说,读出了课文中的情,也就相应地引出了学生的趣。

综上,中学语文激趣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因材施教,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引导学生探究语文殿堂的奥秘。

参考文献:

[1] 高海莲.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 陕西教育(行政版) 2008年04期 .

[2] 冯丽. 浅谈中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 消费导刊 2010年06期 .

[3] 孙贤才.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8年11期.

[4] 姜霞. 创设语文情景 激发语文兴趣[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年17期 .

上一篇:戴维南定理的延伸应用研究 下一篇:农村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