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与俄国文学和哲学”学术研讨会举行

时间:2022-10-14 06:34:02

“改革开放30年与俄国文学和哲学”学术研讨会举行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近日主办“改革开放30年与俄国文学和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文学院比较文学系林精华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名誉学部委员钱中文研究员和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建设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左东岭教授先后致辞。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40位俄罗斯文学和哲学历史领域的学者,细致深入地探讨了改革开放历程中的俄国文学和哲学的翻译、研究、教学等一系列问题。

贯穿大会的议题是总结和回顾30年来中国的俄国文学和哲学所走过的历程。与会者认为,30年来培养了一批俄罗斯文学研究人才,纠正了重翻译轻研究的现象;众多的研究著作以开放性的眼光超越学术界限,对中国文化、思想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伴随着理论引进,“对话”成为重要的思维方式。与会者同时从立场、方法、视角等角度,对俄罗斯文学研究的未来提出建议:程正民认为研究者应具有主体意识、主体立场,发出属于中国的独特声音。钱中文指出研究俄国文学要具有强烈的探索和创新精神;眼光要拓宽;以前文学就是政治、“非此即彼”的方法有一定弊病;在现在的背景下应当以宽容的心态、多元的视角对待分歧,持有开放创新的、有一定价值判断的观点。另外李明滨、查晓燕等从不同方面对中国学界编纂俄罗斯文学史、高校俄罗斯文学史教学的历程及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受俄罗斯文学影响颇深,两国在文学创作、批评理论和文化观念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为中国学者所关注。童道明、吴晓都、夏忠宪等分别总结了中国戏剧观念变化同译介并上演俄国戏剧之关系、俄苏文论中的文学性和文学观念在中国的接受及产生的意义、20世纪俄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之于中国审美变革的作用。汪剑钊还结合自身诗歌创作经验,从中俄现代诗政治和道德关系问题、中俄接受外来影响、中俄现代诗交流的不对等关系、中俄现代诗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问题等方面对比了中俄现代诗的若干问题。

面对共同的俄罗斯问题如何汇通文学和哲学,与会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张百春等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作为依托俄罗斯哲学研究俄国文学的意义。王志耕讨论了俄国文学中的基督教人道主义,认为俄国文学之区别于西欧文学的核心价值体现为对基督教人道主义的贯彻。来自哲学界的声音,对文学界启示良多。而对文学理论、文学史、汉学和翻译等具体问题的探讨,是此次会议的又一亮点。李正荣探讨了19世纪末学术大师维谢洛夫斯基文学史观的核心概念及其形成问题,认为他从探索文学史观念到建立历史诗学,同样经历了从驳论到立论的过程。与会者还就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比较文学视角、俄罗斯思想史研究等论题各抒己见。

此外,老学者还对近年来俄语文学及理论文本的翻译表达了深刻的忧虑:过去因为客观条件和人力资源所限,翻译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近年来在俄语水平普遍看涨的情形下,不少人不去做原创翻译而满足于不断重译,这于国家和个人都是需要深刻反思的。

上一篇:改革开放与深圳文学 下一篇: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 让群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