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未竟时

时间:2022-08-11 11:42:21

改革开放未竟时

30多年前,总设计师邓小平拨乱反正、力挽狂澜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一举实现了中国百业振兴、经济腾飞的黄金历史时期。

30多年过去了,中国是否还需要继续进行改革开放?答案是肯定的。

2013年9月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2006年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谈到中国很多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不愿去创业创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显然我们的政治、经济环境存在着诸多弊端。

近年来李双江之子案等话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一股仇富、仇官、仇权贵的思潮充斥网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激倾向?还是涉及到了社会腐败、资源配置、贫富悬殊等问题。

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付出了粗放型经济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代价。看看今日雾霾重重的北京吧,秋高气不爽,雨过天才晴。让人想起上个世纪初的雾都伦敦。如何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也需要虚心向世界发达国家学习经济转型和环境治理。

众所周知,中国的GDP增长值逐年下降。这是因为20年前的改革红利已然耗尽。未来如何持续增长?提出“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等6个问题。吴敬琏教授也发出二次改革的呼吁。毋庸讳言,任重道远。

本期杂志“封面故事”《周儒欣的“北斗”梦》,就是对上述问题的解读。周儒欣从军队体制中走出来,创办民营性质的“北斗星通”导航企业,让导航定位从狭窄的军事作用转化为民用,与美国GPS融合发展,从2013年起向亚太地区提供导航定位全天候服务,正在向国人骄傲、国际领先的百亿级民族企业进军。可以说,一步步都是改革开放、创业创新的破冰之旅。中国要前进,需要这样的“北斗”!

“特别报道”《站在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前沿》等一组文章,报道了2013年中关村论坛年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都詹姆斯・莫里斯、小米科技CEO雷军等国内外经济、科技领域的专家、企业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不乏真知灼见。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端于科技领域,中关村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知识经济的制高点,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

“特别报道”《中关村昌平园明星企业巡礼》、“经济”版《探秘长城所――从中关村走出的民间智库》、“科技”版《文剑平: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等文章,记述的都是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家,如何在中关村这块沃土上生根发芽抽枝结果的故事。民营企业的兴起,科技青年的创业创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标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科技”版、“教育”版和“文化”版《平台型企业需要破坏性创新》、《传统电影行业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7个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梦想的力量》、《一个优秀的人的标志和特点》等文章,集束了张瑞敏、王长田、俞敏洪等名家的观点,都是结合自身企业改革开放的感悟。言短意长,可听可思。

改革开放未竟时,创业创新在路上,中国仍须努力啊!

上一篇:不可缺少的怪杰和傻瓜 下一篇:我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客观性及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