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声乐教学

时间:2022-10-14 05:51:25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声乐教学

摘要 21世纪,多元化音乐教育正在快速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声乐教学深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目前仍囿于西方传统的教学模式,倘若仅仅用单一的欧洲教学理念来教授声乐,这将有碍于我们对民族声乐的学习与教学。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如何改变这种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是声乐教学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多元文化;声乐教学;原生态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在20世纪初首次提出了“多元文化”的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这种思潮在音乐、文化、教育乃至众多的领域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世界多元化音乐教育也正在快速的兴起和发展。2005年9月,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各国的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鉴于世界全球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对中国的挑战,国民音乐教育也应该实现战略意义的转换……音乐是文化组成的核心部分之一,是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表现,音乐教育的变化必然反映出一个国家适应世界变化的发展。自我封闭,观念滞后,将会大大制约我们和世界人民的相互交往和认识。”

世界多元化音乐是由各民族本土音乐所组成的。中国的本土音乐既包括历史传承下来的民间音乐,也包括现代作曲家创作的交响曲、器乐曲、声乐曲、歌剧等各类音乐作品。声乐教学是我国音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师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制约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完善。而当前我国的声乐教学深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仍拘囿于西方传统的教学模式,倘若仅仅用单一的欧洲教学理念来教授声乐,这将严重阻碍我们对声乐的学习,不利于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面对21世纪,我们如果不树立中国自身的音乐主体意识,不建立中国自身的音乐教育体系,那么中国的民族声乐将会失去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语境下,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多元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如何改变这种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是声乐教学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扎根民族声乐、转变教学观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歌。虽然各民族民歌风格各异,但在演唱方法上,却有着普遍的特点。广义的民族唱法是指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是对民间歌曲、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说唱、戏曲、曲艺等声乐艺术的总称。我国的民族唱法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嗓音的甜、脆、宽、亮为特征,以行腔、韵味为特色,把声、字、腔、韵、情以及表演融为一体,并吸收戏曲、曲艺、说唱等表演艺术的优秀方法,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形成自己特有的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特点。

我国民族声乐经过了数千年的洗练、发展,吸取了各个民族的音乐特点,日臻完美。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应以民族语言、民族传统、民族审美标准为依托,注重歌唱的呼吸、咬字、吐字、润腔技巧的运用;注重高、中、低三个声区的自然衔接,在过渡声区借鉴欧洲传统唱法的特点;注重音色的集中、明亮、有穿透力;注重表现细腻、情真意切、声情并茂等。在当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体制下,确立民族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扎根于民族声乐教学,以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为基准,吸取外来音乐艺术的精华,是民族声乐教学的基础,是繁荣和发展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前提,是保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始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色的根本。

二、借鉴欧洲唱法、创新教学方法

从17世纪逐渐发展起来的美声唱法(Belcanto),是在意大利歌剧的推动下所形成的。美声唱法作为西洋的传统声乐文化,融合了各民族的发音方法和演唱特点,已成为世界声乐教育的主流。不可否认,对我国声乐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1 美声唱法的特点及对我国声乐教学的影响。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美声唱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发声轻松自如,音域宽广,声区统一、始终保持最佳歌唱发声状态。第二,声音连贯、音色优美、音质纯正、吐字清晰,有很强的语言表现力。第三,音量控制灵活自如,声音既有穿透力,又有爆发力。第四,声音位置高,充分调动人体的各个共鸣,喉头稳定,依靠横隔膜支撑。第五,在正确的呼吸良好的气息控制中,使声音圆润、甜美、柔和,声音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第六,科学划分声部,依据人声和人的自然器官结构,分男、女声为不同类型的六个声部。

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无数民间歌手和演唱家们的千锤百炼,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美声唱法对我国的声乐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初,西方音乐的大量输入,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铸就了我国第一代歌唱家的成长,如蔡绍序、林俊卿、李志曙等,还有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被中国歌坛并称为女高音“四大名旦”的周小燕、黄友葵、喻宜萱、郎毓秀等。他们为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式艺术歌曲,如《教我如何不想他》等。迄今为止,美声唱法依旧是我国声乐教学的主流,在我国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不可否认,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起到的推动作用。

2 透析“超女”现象,脱离单一教学模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近年来,电视、网络媒体的狂飙炒作,造就了一大批“超女”现象,电视造星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化的音乐种类,与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相互依托、相互生存,受益于新闻媒体、得益于电视造星。毋庸置疑,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发展也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声乐是人们用歌声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流行音乐的盛行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再思考。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位一体,包含了声乐的全部内涵。三种唱法,各有特点、各有特色,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的差异。透析“超女”现象,结合当前的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格局,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应当扎根于民族声乐教学,摒弃“欧洲中心论”,脱离单一的教学模式,以新思想、新观点,开创声乐教学的新局面。

3 发展“原生态”,丰富声乐演唱体裁。

创办于1984年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在第12届青歌赛中,以“繁荣音乐创作、推出新人新作、丰富电视荧屏”为宗旨,新增原生态和组合演唱两个类别,为大赛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原生态民歌是“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态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根源。它的歌词精炼,语言生动,韵律讲究,音调高亢,是土生土长的音乐艺术形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发声体系。(如:高音甩腔可以唱到highG,远远超过骇c之王帕瓦罗蒂,像宁夏的信天游歌王王柯德,他的高音比帕瓦罗蒂整整高出一个八度。)如此美妙绝伦的声音,震撼人心的视觉享受,充分体现了原生态声音的魅力所在。在当前音乐多元化的今天,如何继承和发扬原生态唱法,让原生态早日步入课堂,走向正规化的教育体系,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弘扬世界民族声乐,拓宽声乐教学视野

时光变迁、岁月流逝。新的世纪、新的格局、多元音乐文化的兴起,对我们的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分强调和夸大某种唱法的科学性、系统性,都会导致声乐教学的片面性、狭隘性,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拓宽声乐教学视野,弘扬世界民族声乐,是顺应时展、开创声乐教学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任何唱法都不是静止不变的,它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亦因人而异。正如卡鲁索所言:“有一千个歌唱家,就有一千种唱法。”长期以来,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始终没有脱离开“美声唱法”影子,如果“民族唱法”完全西洋化就失去了民族性,也就失去了歌唱的意义。正如黑格尔说过的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立足民族声乐教学,摒弃“欧洲中心论”,发展原生态唱法,树立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教学观念。

上一篇:浅谈“民族唱法”的演变 下一篇:永远带来欢乐的《音乐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