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时间:2022-10-14 05:31:29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新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重视以人为本,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实现管理手段和方式的人本化,开展人文化可惜管理的制度策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关心学生疾苦,做学生知心朋友。

一、确立学生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在人类发展史上,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古代春秋时齐国政治家管子就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夫霸王之所使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固国。”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它体现了人性的光辉、闪耀着人文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以人为本的思想正在广泛地成为我们的一种理念和行动准则,并将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学生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我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未来的20年,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进程中,人才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应该比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强的超前性,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高校的人才培养肩负着这一重大而光荣的任务。

二、管理手段和方式的人本化

手段和方法是制度的操作层面,好的制度还要靠良好的手段和方法实施,方能发挥好的效果。通常来看,学生管理手段有教育手段、激励手段和行政处分手段。管理手段要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选择教育手段和激励手段来作为我们管理的主要方式,而处分手段则只能是前面两者的补充。高校的管理手段还要进一步改进,多用正面激励方法,少用批评方法,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开展人文化科学管理的制度策略

人文化科学管理制度策略有以下几点:1.组织策略。包括管理体制选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等内容。搞好了这项工作就会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2.公关策略。通过宣传媒介向社会介绍学校的学科优势、成就、发展前景、培养策略,这有助于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为学校吸纳生源,建立起通畅的人才及信息渠道,对获得专门人才至关重要。3.有效的激励机制。我们都知道,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最好地运用激励机制。有鉴于此,当代高校的科学管理系统中应该大力推行激励机制,这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以便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校培养人才建设工程始终在最佳状态中运行。高校发展的后劲,学校社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创造性、智慧和才能的发挥所获得的直接效果。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从事人才培养的比重越来越大,而高校竞争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在于学校智力的开发,智力是一个变量,可以有巨大的潜能供开发。人的工作绩效来自于他的能力与水平加上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如果激励水平太低,不能达到他所希望达到的程度,就难以取得好的绩效。学校的激励机制制度,应该按照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设置,运用良好的激励机制,调动、提高和保持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最佳成绩。当然,这种激励应该是全方位的,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单纯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都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建立符合高校教育特点的物质激励机制,又要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建立符合国情和本校实际的精神激励机制。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学校管理中的硬件和软件、外显文化和隐型文化。校园文化既能以校园精神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引领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激励大学生开拓进取、积极向上,又能以形式的广泛性和潜在的内涵规范性影响和约束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为”的管理。各高等院校应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载体和形式,弘扬大学精神、建立校园人文生态景观,美化校园环境,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塑造大学形象,把校园文化建设同学校学生管理融为一体、有机结合起来,以高校厚重的文化积淀,自由、理性的精神气质,幽美的校园景观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五、关心学生疾苦,做学生知心朋友

作为一名学生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学生,更重要的是关心热爱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消除年龄差别引起的交流障碍,和他们谈话时要尽量做到将心比心、平等自愿,使他们感到师生间的真诚与信赖。学生生病时要去看望他们。尤其是学生有困难的时候,更要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者的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又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鞭策学生;既要从学生管理工作的一般教育规律出发,又要结合时展的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认知、成长规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以前,我们的学生工作,强调的是教育和管理,特别是管理。学校的老师更多的是处于强势地位的管理者,而学生则是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被管理者。于是出现了不尊重学生、忽视学生的存在与需要、学生工作既辛苦又难被理解的被动局面。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真正做到倾听学生意见、了解学生需求,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落到学生工作的实际中,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学校各部门的角色由“管理者”变成诚心诚意的“服务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挥人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何晓晖.柔性管理及应用――企业管理新策略[J].商业研究,2000.(3):33-34.

2.许亚非.向万忠.论以人为本及高校的人本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25-28.

3.旷勇.宁曼荣.柔性管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72-74.

4.陈明.激励机制在高校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52-53.

上一篇:唤醒学生心中的诗意 下一篇:培植感恩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