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峨眉山佛教音乐的特点以及旅游开发

时间:2022-10-14 01:14:05

浅谈峨眉山佛教音乐的特点以及旅游开发

摘 要:峨嵋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的僧众很早就开始用梵呗来念诵经文,峨眉山佛乐在千百年的传承过程中,与当地的现成民间音乐和当地的语言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并成为峨眉山、乐山民间音乐的一部分。而今利用峨眉山、乐山的旅游资源优势,将佛乐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一个将峨眉山佛乐完好保存和传承下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峨眉山;梵呗;仪轨;民间音乐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152-03

一、峨眉山佛教乐的起源

峨嵋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东晋以前,峨眉山曾是道教的天下,据《峨嵋山志》记载,东晋慧持大师(337――412年)登峨嵋劈地建寺,讲经弘法。可后来山上寺庙几遭火劫,十分萧条,到唐代佛盛道微,唐僖宗时(874―879),慧通禅师和师妹慧续到峨嵋山重修了普贤寺、延福寺、中锋寺和华严寺,创建了黑水寺,这时峨眉山的五大寺庙才初具规模。佛教音乐也可能是这段时间才传入峨嵋的,有据可考的是五代蜀王(847―918年)徐太妃的《夜观圣灯》(又名《三学山夜看圣灯》)中,“磬敲金地响,佛唱梵天声”此诗句就描绘了当时峨眉山佛事活动中,僧人念经文击磬的声音、僧人用梵呗声唱梵呗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峨嵋的佛教盛况。因此从那时起,峨眉山的僧众和善男信女们就开始用梵呗来颂唱经文了。

二、峨眉山佛教音乐在佛事中的用途

佛经既然要讲,就需要优秀的传播方式。要让佛法口口相传,梵呗是最好的形式。“梵”是清静的意思,“呗”是赞叹的意思。佛乐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传递佛的旨意,这样佛乐就像广播一样,一种文字广播,在一个有回声的环境――寺庙里传播、在颂唱梵呗的过程中,僧侣们和信众们可以更好地表达经文的意思。如果你把经文唱出来,而不是单单靠朗读,歌唱的表达能起到更好的回应。二是,因为旋律的拉长,给人以充分的时间来思考经文的内容。中国的佛乐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现成的民间音乐,现成的当地语言,让经文变得朗朗上口、简单易记,从而吸引人们来信仰佛教,音乐是最容易与人产生共鸣也是最容易被传唱的,歌曲因为旋律,容易被记住,因此梵呗的传唱对于佛教道义的传播以及在与人精神上是最容易产生共鸣的。仪轨一词来源于梵语kalpa su^tra,即礼法规矩,为记述仪式轨则之经典的通称,它就是一般的佛事典礼。峨眉山的佛教仪轨自古以来都是口口相传。直到1998年峨眉山伏虎寺法师释演慈所著的《峨眉山佛事》中,峨眉山的佛事仪轨才有了文字记载。书中谈到了峨眉山现有的32种佛事活动及活动中所使用的佛教音乐。峨眉山现有的佛教仪轨大体可以分为课诵仪轨和焰口仪轨两类。

(一)课诵仪轨

朝暮课诵是寺庙僧尼每日早晚必做的佛教仪轨。峨眉山僧尼严格遵照佛教仪规,坚持朝暮课诵佛节佛事活动。在峨嵋山寺院中,朝暮课诵是每日必做的功课,所以音乐较为简单,是由一人举腔领唱,而后众僧合之。音乐平缓,安静,而显庄严。

(二)焰口仪轨

瑜伽焰口,瑜伽是印度语相应的意思,他是给饿鬼施食、施水,救其饥渴之苦的一种仪式,俗称放焰口。放焰口是峨眉山的一种小型佛事活动,凡是重大法会的圆满之日或丧事都会以放焰口。放焰口的音乐形式比较完整、系统。演唱者有十到二十人,每个僧人手里都有一件乐器,有:木鱼、铃、鼓、铛、q、磬等法器,还有笛子、笙、萧等民族乐器。放焰口的唱腔缓慢拖沓,曲调悲凉,开始很缓慢,结尾稍快。

三、峨嵋山音乐的特点

峨嵋山佛教音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梵呗的曲调和语言上,佛教传入中国时,因为语言的原因,形成了“梵呗”,“转读”以及宣唱法理的“唱道”等诵经形式。

中国的地域广大,梵呗在中国流传后,起音调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根据梵呗最高、低音的不同和特有的音律差别,梵呗形成南北二派不同的风格,南曲清绮,北曲高亢。而南韵佛乐沿长江流域以湖北为界又分为风格迥异的上江腔和下江腔。峨嵋山佛教音乐的曲调风格来看,应该是属于南派的佛乐、下江腔,它很可能是从“江南吴歌”发展演变而来的。佛乐从功能上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法事音乐或者庙堂音乐,主要是唱奏给佛、鬼、菩萨等非现实对象听的。它包括佛教仪轨、朝暮课诵,道场忏法中使用的音乐。这类音乐有很深的渊源,它们因为使用场合和传授方式的特殊性,导致这类音乐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不容易改变,具有一定的神圣性。另一类佛乐称为民间佛乐,是唱给佛教信徒或者尘世中的人听的。这类佛乐与各地民间音乐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烈的地方特色。峨嵋山佛教音乐经过峨眉山历代僧众们的积极探讨和改编,以及和峨眉山乐山地区的语言和民歌曲调相渗透、融合,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峨眉山寺院里的本地僧人居多,他们在念诵经文,咏唱梵呗的时候常常是用的本地方言,具有很强的地方语言风格特征,峨嵋山的方言比较婉转,柔和,富有音乐美。而梵呗在峨眉山千年的传唱过程中,还受到了川剧等曲调的影响,因此峨眉山佛教音乐是我国佛教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峨眉山市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峨眉山的佛教音乐是以声乐为主,器乐为辅的形式。峨眉山的音乐文体有唱、偈、咒、诵四类,赞是称赞、歌颂、祈祷之意,偈是梵文的唱词,咒是咒文,梵音的转读,只可意会而不可解。诵是唱诵,它是音乐性很强的韵腔体。峨眉山的佛教音乐没有单独的器乐曲,乐器主要是配合梵呗起伴奏的作用。乐器主要有:木鱼、铃、鼓、铛、q、大罄,引罄,笛子、笙、萧等,根据法事的需要和所唱梵呗的需要,有时候使用其中两种乐器,有时候全部都用。有时候单纯的念诵中,只用木鱼作为伴奏。近年来,峨眉山的佛教唱诵中,加入了新型的低音木鱼作为伴奏乐器,低音木鱼的声音柔和、深沉,用这种木鱼充当佛曲低音声部的伴奏,使佛曲更加肃穆、庄严。

四、在当代社会中佛乐的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文明大大提高的同时,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推广,人们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生活中,内心却越来越变得浮躁而空虚,他们渴望远离尘世的纷扰,寻求心灵的安静和抚慰,这样佛乐作为一种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同时又具有教育和感化作用的音乐形式,而受到了世人的关注。随着佛乐热的出现,在一个由商品经济统治的社会,商品的原则也无处不在地推进到了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一切领域中。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佛教文化已经被市场化,佛教文化的教义、价值观、以及道德规范,都无一例外得受到市场经济的挑战,佛乐也熔化于普通的商品生产当中。佛乐同样沦为了以盈利为目的的“音乐商品”。当前市面上的佛乐磁带或碟片,多由唱片公司出品,有些佛乐的制作人和出品人可能根本不谙佛理,更不懂寺院的梵呗,甚至不懂佛教的教义。走进全国很多的寺院,你都可以听到由CD播放的,由流行歌手演唱的《大悲咒》、《药师咒》、《心经》等音乐,大有全国大统一的趋势,当佛乐沦为通俗商品时,其宗教功能和感化功能、美感等都在商品化音乐中消亡了。

五、当代社会的精神状态

中国是一个不缺乏信仰的民族,我们的信仰一直藏于丰富的中国文化里,藏在日常的行为礼仪里,中国人曾经敬畏自然,尊重教育,懂得适可而止。但是从到,所有的信仰被摧毁得荡然无存,而改革大潮的到来,在拜金主义和利益的驱使下,欲望急速膨胀,在没有信仰的空地上恣意生长。打开电视,打开电脑,我们看到了很多道德缺乏的负面新闻。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物质生活也非常富足,,但是生活在其间的人们却并不感到快乐,物质的富足是无法让人真正得到满足的,因此人们空虚的内心深处渴望建立一种能让内心安静和平和的信仰。佛教的教义主要是“无常、慈悲、因果、自录”,这些对于让帮助人们寻求内心的安静和平和都有很积极的作用。所以在近年来,峨眉山的香火非常的旺盛,每逢有大型的法事活动,峨眉山更是呈现出人山人海的繁荣景象。

六、峨眉山佛教音乐的佛乐旅游开发措施

峨眉山佛教音乐是是峨眉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乐山市、峨眉山市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所有的民间歌曲具有口头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一样。峨眉山的佛乐从南北朝的慧园法师推行唱导制到唐朝佛乐的兴盛,从宋以后的佛曲与民间曲调合流再到南派北派,在世代相袭的传承过程中,受不同方言,不同嗓音,以及不同性别的影响,峨眉山梵呗的曲调发生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变异。但无论怎样流传变化,峨眉山的佛乐依然以寺院传统的音乐主线为主,严格规范,仍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语言特点和旋律风格。如果说五台山的佛乐代表着北方佛乐的典范,那么峨眉山佛乐应该是峨嵋普贤文化的精髓。在这些尝试之后,我们更应该为峨眉山的佛乐传承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

(一)与旅游相结合

在乐山、峨眉山旅游日益发达的今天,以乐山大佛和峨眉山等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峨眉山的佛乐文化为特色,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拓展乐山、峨眉山的旅游发展空间,还大大提高乐山、峨眉山旅游的文化内涵。2005年,二胡演奏家刘平安老先生的组建了乐山大佛佛乐团,乐团以峨眉山,乐山的佛乐旋律为元素,创造了一系列原创的佛乐作品如:《玄奘颂》、《取经行》,洪钟大吕般的《普贤十大行愿》,《礼赞佛陀》、《礼赞普贤》、《晨钟》等等,在乐山、香港、韩国的多场演出,都受到极大的好评。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二)与峨眉山佛教法事相结合

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贤文化是乐山、峨眉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初一、十五,乐山、峨眉山的信众都有到寺院上香、祈福的习惯,每逢春节期间,乐山大佛、峨眉山的香火更是格外旺盛。在春节期间,峨眉山的法事活动也特别多。例如:今年春节期间,峨眉山就有:“普同供养”大法会;万人辞岁祈福撞钟迎新年法会;万人朝礼金顶十方普贤菩萨大法会;“万盏明灯供普贤”大型祈愿法会,在这些法会中,佛乐的颂唱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于佛乐发展的平台,做一些佛乐传唱的新尝试。例如印制法事梵呗的乐谱,激发参与法事活动的信众的念诵意识,与参与热情。

(三)与佛教文化的旅游相结合

可以以佛理夏令营的方式,让信众更深层次地来修炼佛法,诵唱梵呗。重庆华岩寺的道坚法师就曾经尝试办过佛理夏令营,为期10到15天的集体生活中,信众们每天参加早晚课诵,听佛理课,练习瑜伽健身,打扫庭院,帮助厨房干活等等。很多参加的信众都觉得十几天的时间,好像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我认为峨嵋山的寺院也可以效仿这样的方式。参与此活动的信众可以更深程度的接触和学习峨眉山梵呗的念诵,这样更有助于峨眉山佛乐的发展和传唱。

峨眉山佛乐是博大精深的,要继承峨眉山千年不息佛乐文化,更需要的是一份持久的耐心和恒心。唐代高僧道宣曾用:“地分郑卫,声亦参差”,“神州一境,声类既各不同”(唐道宣《续高僧传》)来来描述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佛乐的多样性和地域之间极大的差异性。据峨眉山佛学院的法师们介绍,峨眉山的佛乐是独成一派的,走出峨眉山,在其它的寺庙里听到的梵呗就算是同一首内容的梵呗,无论是在旋律上还是语言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峨眉山佛乐与其他寺院的佛乐有着炯然不同的风格。据笔者考证,峨眉山佛乐的唱诵仍然是以川话方言为基础,而且带有很多乐山、峨嵋当地的方言特点。但是这样的状况正在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在普通话在全国的推广的大气候下,佛乐也被全国一统化的融合在以普通话为基础的音乐中。也就是说“地分郑卫,声亦参差”的状况在慢慢的消失。其实,很多时候融合就等于消失。我认为如果你真的热爱某种文化,就该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坚守。有了这样的坚守,那么不一样的文化才能世代地传承下去。

此文为2009年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峨眉山佛教音乐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川教科09SA)

参考文献:

[1]胡丽娟.佛教音乐对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文教资料,2006年3月号.

[2]李姣.峨眉山佛事梵呗微探.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 4期.

[3]薛俊静.当代佛教音乐发展的新趋势.民族音乐论坛,2008年2期.

[4]雷.我国佛教音乐初探.东南传播,2006年2期.

上一篇:大学生网店创业项目风险规避策略分析 下一篇:生津活血通络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