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的“奇效”

时间:2022-10-14 12:57:09

打车软件的“奇效”

自从有了打车软件,我出门打车愉快多了。

不久前,我第一次用打车软件叫车,一上车,感觉司机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福州司机一夜之间竟然有了北京的哥的精气神,一路上很雀跃地跟我聊天,间或还给同行朋友通个话,教别人怎样设置打车软件,全然不像我以往经常遇到的那种一副苦大仇深、沉默寡言的的哥模样。

下车时,司机竟然主动跟我说再见,然后淡定地重新打开打车软件的接单服务,再缓缓起步。而在以往,经常是我一只脚还悬在下车的半空中,司机就已经把油门踩得轰鸣,时刻准备着再次出发,像极了电影中的黑帮团伙把还不起高利贷的人暴打一顿后,开车把人丢到野外,又迅速绝尘而去的场面。

以前我出门,如果去起步价范围内的地方,总犹豫要不要打车,一则常常会被拒载,二则不忍心看到司机听我说出一个不远处的目的地后,那种隐约失望的表情。打车软件替我解决了这两个难题。一个司机乐呵呵地向我描述,“才一公里,打表10块,打车软件再奖励我10块,就有20块钱了,哈哈。”听他那语气,比幼儿园小朋友戴上小红花还开心。

以往打车,经常会听到司机们抱怨工作多么枯燥,交通多么拥堵,油价多么高,不仅一点工作乐趣没有,连工作收益也得被份子钱白白扣走一大块。他们赚多赚少几乎不由自主,而是取决于分配制度、天气、交通等状况,这种无力感足以消磨任何人对于工作的丝毫乐趣。而现在则经常听司机自豪地说,“我今天又抢了好几单”,“我这个手机抢单比别人的都快”。只要努力抢单,想办法提高抢单成功率,他们的收入就会提高。打车软件在一夜之间使他们获得“有付出就有收获”的愉悦感和自主性,使他们更加享受工作。

淘宝也曾起到类似打车软件一样的“奇效”。很多人大概还记得百货商店里站柜台的服务员一副爱理不理,顾自嗑瓜子的模样。在淘宝上购物,先收货后付款再评价,口碑不好的商家基本上没办法存活。我在淘宝上购物一年比过去30多年被喊“亲”的次数都要多得多。计算起来,我去年一年花在淘宝上的钱和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差不多,但是我因为购物不愉快而理直气壮“批评”淘宝店小二的次数和我到行政机关办事时被呵斥来呵斥去胆战心惊的次数也差不多。

打车软件改变了司机的态度,淘宝改变了商家的态度。一种靠收益,一种靠口碑,前者是经济手段,后者是制度手段,这两种手段都可以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到一次消费,大到国家治理,这两种手段都可以用。只不过当我们谈国家治理时,一般称它们为市场机制与民主机制。

不过也不要以为这两种手段总是有效。我愉快的打车之旅在一个三线城市遭遇了滑铁卢。先是在汽车站连续3次用打车软件叫车去往一个20公里外的地方,收到信息的近百辆车,竟无一车答应。正当我以为软件出错时,终于有辆车接单了。上了车,我问司机怎么回事,他说我们要拉拼车的客人,一趟就可以收几份钱,怎么会在乎那几块钱奖励。

打车不拼车,这应该是出租车界的基本规则了。在基本规则都得不到遵守的地方,估计无论什么机制都使不上劲,就像充斥着寡头垄断和行政干预的市场一样,怎么调控也解决不了问题。最令人担忧的或许并不是一个社会的治理机制有缺陷,而是这个社会的体质太差了,上什么机制进什么补都不管用。

上一篇:谢思惠 不忘初心创业梦 下一篇:课堂有效追问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