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车软件“纠错”

时间:2022-08-05 11:43:31

为打车软件“纠错”

众所周知,互联网犹如一场潮水,它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所带来的市场变化是势不可挡的,打车软件的出现也有其符合时代特征的合理性。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其中的乱象也产生了负面效应。

胡司机:

有一名姓胡的出租车司机,今年50多岁,在出租车行业做了快二十年,本来就不太喜欢玩手机,但是看到身边的司机朋友都在用打车软件接顾客赚钱,他犹豫再三后决定也装一个。他的打车软件还是与他共用一辆车的副班司机小曾教他用的。用了几次后,胡师傅发现有些“不上手”,因为单子需要抢,路程远的好单子很难抢到,而且他感觉边开车边用手机抢单影响行车,于是用得不多。

由于小曾一直在用,胡师傅的烦恼就来了。在他没装软件前,每天的出租车租子钱,他都是现金收账,用了打车软件后,乘客的车费通过手机支付直接转到银行账户里,交班时,小曾就得到银行把钱取出来再交给他。有时因为来不及取钱,小曾会拖好几天,这让胡师傅既不习惯,开始产生要不要继续使用打车软件的念头。

后来的一次经历,让胡师傅的记忆非常深刻,他决定彻底放弃打车软件。

有一次,胡师傅抢到了一个单,按订单契约到同济医院门口接乘客,到达后,一老一少两名乘客同时拉开前后门上了车。胡师傅问清楚后才知道前门上的年轻乘客是用打车软件预约的,后门上的年老乘客是临时拦车, 手上还打着石膏。上车后,由于两位乘客都不愿下车而起了争执,但是打车软件的单子涉及司机诚信,胡师傅只好劝后面的老者下车。

等把年轻乘客送到后,想着那位有伤的老人,胡师傅越发觉得愧疚,干脆卸载掉打车软件。胡师傅一句简单的“年纪大的人都不会用打车软件,我只是不想伤害到他们的利益”,打动了身旁的所有人。

这是一个发生在武汉的真实故事,当我们感概之余也不禁反思,有着高额补贴的打车软件,在出租车司机大范围的使用下是否符合了社会的游戏规则?

乱象滋生

打车软件自诞生起,关于它是否合理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一方面是出租车在使用打车软件后,不少司机因为忙于软件抢单,无视马路扬招乘客的存在,损害了一些人群的打车权益, 比方说年迈老人和外籍人士,造成扬招打车难。另一方面,使用软件的乘客可以通过“加价”的方式获得用车的优先权,营造了司机以价格高低来挑客的不良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出租车市场的运营秩序,影响市民打车的公平性,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

不仅如此,打车软件在司机的认证手续上还存在缺陷,不少私家车和黑车也混迹其中接业务,给一些不合规范的汽车服务机构带来商机,构成“非法客运”,同时也给交通监管部门带来新的难题,前不久发生在上海浦东机场的黑车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2月26日,上海市交警部门对浦东机场T1航站楼出发层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一辆奥迪A6搭载了一名男性乘客,经交警询问乘客,他于前一天早上在“大黄蜂”打车软件上预订了一辆到浦东机场的车辆,通过手机支付车费425.5元。因涉嫌非法客运,执法人员将奥迪司机带至办案室进行调查。

经该奥迪车司机瞿某介绍,他通过大黄蜂打车软件接了这位乘客,将乘客送达目的地后,乘客使用手机支付将“打车费”划到“大黄蜂”软件平台,大黄蜂软件在业务完成两小时后会给司机发送一条车费信息。这笔订单让瞿某收入374.75元,但他还要支付这笔车费中的10%给挂靠的汽车服务公司。

经过交警调查,这家公司并不在上海39家正规租赁企业之列,依照《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将以“非法客运”对当事人处以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行政处罚。

有规矩才有方圆

在打车软件引起的乱象背后,急需的是地方政府加以引导,促使打车软件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北京去年禁止了打车应用的竞价排名功能之后,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也发出了新政:自3月1日起,实施早晚高峰时段(即每日7:30至9:30,16: 30至18:30),出租汽车严禁使用打车软件提供约车服务。在禁止使用期间,除公安交警管理规定禁止停车的区域以外,乘客扬手招“待运”车辆不停的,即视为“拒载”,乘客可以通过电话投诉。同时,严禁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载客行车途中接听、使用手机等终端设备,以确保出租汽车运营和乘客人身安全。几乎同一时间,杭州、济南、潍坊等城市也出台了类似的规定。

对于如何规范和约束打车软件,其实我们可以将眼光投向海外。在国外,如Uber、Hailo、ZabCab等一批手机打车软件,先于我们的打车软件出现,其发展的过程跟我们的现状基本相似。

美国的许多大城市,在打车软件刚出现时,政府采取的是禁止措施。纽约、华盛顿、洛杉矶、丹佛、迈阿密等许多城市认为,打车软件公司属于“无证运营的有偿交通服务公司”,当地主管部门还向这些打车软件公司开出过数万美元的高额罚单。

跟我国出租车行业不一样的是,纽约出租车分“扬招车”和“电调车”两类,一个主要服务游客和商务人士,另一个服务周边居民,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但“扬招车”装了手机打车软件后抢了“电调车”的市场, “电调车”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要求开展扬招业务,这就遭到了“扬招车”司机、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工会的一致反对。因为纽约的“扬招车”和上海一样是有牌照总量控制的,牌照在市场上价值百万美元,一旦放开, 牌照持有人在市场竞争下将蒙受巨大的损失,而“扬招车”司机的业务也将被稀释。

但是许多习惯于用打车软件的市民还是对软件持支持的态度。经过一番“口舌之战”,法院最终在2013年6月裁定手机打车软件Uber、Hailo等合法,并解除了之前颁布的禁令。

虽然纽约政府对打车软件开了绿灯, 但同时也对司机开车使用手机和打车软件做出了很多限制,例如,规定司机行驶途中不允许使用手机,打车软件不能显示客人目的地,以免司机挑客。为了适应这样的规定,只要出租车处于运动状态,打车软件ZabCab就会自动将屏幕变成灰色而无从查看,当车静止不动时,司机才能看到附近打车人所在的位置信息,确保司机在驾驶过程中不分心。

在法国巴黎,打车软件也同样遭到过抵制,主要原因是这些软件的出现模糊了出租车与配备驾驶员的租赁车、非法运营的私家车的界限,侵害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利益。对此,巴黎政府出台了一项措施,以限制打车软件的使用频率:从2014年1月1日起乘客使用Uber等互联网租车服务,从预订到上车必须间隔15分钟以上的时间。纽约和巴黎市政府对打车软件的治理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众所周知,互联网犹如一场潮水,它与传统行业相结合所带来的市场变化是势不可挡的,打车软件的出现也有其符合时代特征的合理性。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其中的乱象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只有相关单位和软件公司以管理措施、技术手段及时为打车软件“纠错”,才能为社会带来真正的福利。

上一篇:论大学的灵魂 下一篇: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