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思惠 不忘初心创业梦

时间:2022-10-15 03:06:57

谢思惠 不忘初心创业梦

保送研究生、山东多家企业的挽留……大学毕业,面对这些光鲜的选项,你会做何选择?

他说这只是小插曲,自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忘初心――回乡当农民,带领茶农致富,践行闽东精神。

这个不忘初心的决定,让他一路赢得了无数光环: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宁德市首届“践行闽东精神”十大人物、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六年来,数千户茶农因为加入他的农业合作社实现增产增收,他的茶厂已成为年产50吨各类新茶销售3000万元的茶企新星;他自创的“青年红”、“燎原红”等茶叶品牌已经远销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陕西、云南等省市。

他就是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福建省福安市泽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思惠。

2014年6月9日,位于北京马连道茶城的惠和春茶庄,本刊记者见到了来京出差的谢思惠――个子不高,戴着眼镜,而立之年的他既有福建人独有的精明能干,又有同龄人少有的成熟与稳重。

这个仅有一百多平米的两层小楼,一层卖茶,陈列了各色各样的经典红茶品牌样品,二楼为洽谈室,一套花梨木的沙发让茶室增色不少,墙上挂了一幅被誉为“中国第一茶院士”陈宗懋的亲笔题词。这个地方既是谢思惠两年前与大学同学合开的茶叶公司所在地,也是他在北京对外宣传的其中一处窗口。

科学家、将军、冒险家、飞行员……小时候,我们经常都会被问到自己的梦想,没有人回答是――

立志当农民

“当农民是我从小的愿望和梦想。”谢思惠说。

福建省福安市晓阳镇谷口村,海拔高、地贫瘠,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种植效益低、农民生活窘迫。自他记事起,父母一直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虽然一年辛苦到头,但是效益并不高。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发现原来是农业种植技术的欠缺。从那时起,他幼小的心里已经许下一个宏愿――好好学习,考上农业大学,学好农业技术。

上高中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谢思惠听到老师讲山东农业时,说在山东种菜平均一亩地都能收入5000元以上,最高的可达到十几万元,这条信息给谢思惠很大的震撼。因为同样的土地在福安每亩收入不到500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一条别人不在意的信息他牢牢记下了。

2004年高考成绩揭晓,谢思惠取得了超过本科线38分的优异成绩。但是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不顾家人及其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毅然在第一志愿栏填报了山东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作为茶农的儿子,谢思惠对于贫苦有着太多的体会,选择山东农大,他有一个不敢告诉父母的理由,就是学好农业技术,改变家乡贫苦状况,带领家乡农民们致富。

考入山东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后,在周围的同学还在熟悉新环境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关于“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等方面的书籍。

进入大二,当周围的同学还在抱怨农业专业不好、就业难、学农没有面子后悔念农业的时候,谢思惠就开始跟随著名的果树专家孙仲序教授在园艺学院果树生物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普通本科生跟随教授进入实验室是特例,因为一次谢思惠听了孙教授的讲座,内容十分新颖。谢思惠硬着头皮直接找到孙教授家里,这位老教授被这名年轻人身上的这股劲感动了,特许谢思惠可以进入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

在孙仲序教授的亲自指导下,谢思惠先后参与了“在组培瓶内催化技术的研究”、“吉塞拉樱桃砧木的快繁研究”等多个课题的研究。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谢思惠主持申报的“植物组培快繁营养液流动循环培养器的研究”获得2006年度泰安市大学生最高金额经费立项,作为第二项目申报人申报的课题“普洱茶生物试剂的研制”获得2007年度泰安市大学生C类立项。与此同时,其研究的成果“植物组织培养专用抗菌剂”、“一种促进组培苗快速移栽生根的抗菌营养土壤”应泰安市科技局的邀请,参与泰安市大学生科技成果展,其中成果“一种促进组培苗快速移栽生根的抗菌营养土壤”已经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并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2005年,谢思惠得知学院高东升教授正在研究“果树无休眠技术”时,发现如果项目能成功将非常适合于在福建福安推广,他毫不犹豫地就加入高东升教授的研究队伍,开展对果树无休眠技术的研究工作,经过不懈努力,该技术终于在2007年初研究成功了。通过该技术,2006年3月定植的桃树,2007年1月20日就成熟上市,生产的桃子完全能够实现在春节前上市的目的。该技术研究成功了,谢思惠作为参与人得到最大的回报就是自己可以无偿使用该技术,向家乡果农推广。

2006年春,一位山东枣庄的果农,拿着一捆大樱桃的枝条坐了一夜的火车来到了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找到著名的果树栽培专家李宪利教授,说他的大樱桃树大面积发生流胶病,请李教授帮忙怎么样能够治疗他家的大樱桃流胶现象。凭借着三十多年的果树栽培经验,李教授知道流胶病不好治,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虽然目前国内外对流胶病病原的研究已相当的透彻,但是还没有一种全面有效的治疗流胶病的方法。

谢思惠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开展了对山东地区核果类果树流胶病发病情况的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山东地区每年因流胶病的发病使核果类果树减产。得知该病的发生给许多果农造成重大损失后,在没有任何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他省吃俭用,利用省下来的生活费购买药品。他争分夺秒,利用周围同学休息的时间查阅流胶病的相关材料,在查阅国内外相关论文225篇的基础上开展对果树流胶病的研究。在李宪利教授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努力终于取得了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能够很好地防治核果类果树的流胶病这一世界性病害。其成果已申报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并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的受理,开创了在校本科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的先河。

他做了一个令全校老师和同学都难以置信的选择。既放弃了免试研究生的名额,也婉拒了几个公务员单位的好意,决定――

回乡创业

2007年底,谢思惠面临大学毕业,当时摆在他面前有几个选择:因为学业出色,毫无悬念被推荐免试研究生;山东农大所在的泰安团市委和泰安市农业局已经向他抛来“橄榄枝”。

然而,他却做了一个令全校老师和同学都难以置信的选择,既放弃了免试研究生的名额,也婉拒了几个公务员单位的好意,决定回乡创业。

这一选择让辛苦把他培养大的父母都无法接受。毕业后有个体面工作,这一直是家里对他的期许,纯朴的父母并不指望他能给家里带来多大的变化,只是希望他自身有个稳定的发展前景,但事与愿违,老父亲气得几天都不和他说话。

其实,返乡创业带动农民致富的信念早已在谢思惠的心里生根发芽,他决心要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农业技术改变家乡父老乡亲的命运。

早在2006年,谢思惠就回乡做了调研,并把自己掌握的“姜光合特性及地膜覆盖高产栽培”和“超高产生姜生长发育调控技术与应用开发”两项技术带回老家,希望能帮姜农增收。但即便他说破了嘴皮,也没人愿意采用他的技术。“技术可能不错,但万一不行呢,我上哪里吃饭去?”姜农的话让谢思惠明白,技术好不好不是靠嘴巴说,而要做出来。

2007年,还没有毕业的他回乡种了不到一亩的示范田,取得成功。2008年,扩大规模,建成30亩生姜示范基地,结果当年生姜大获丰收,亩产量从原来的1300公斤左右提高到1650公斤以上。不但谷口村,包括周边的南溪、南源、龙阳等几个村都运用了这个技术,生姜产区地膜覆盖率也由2007年的不到10%,提高到2008年的80%以上、2009年的100%。

通过示范引导,谢思惠又引进了密植技术,把每沟的间距缩小,同时缩小姜苗间的种植距离,结果又实现了每亩增产350公斤,达到2000公斤以上。

“虽然种生姜可以实现收益的短平快,但其弱点就是有轮作障碍,而且需要的劳动力较多。”谢思惠说,农村的青壮劳动力缺乏,到了农忙的时候根本都雇不到人。谢思惠琢磨着转型。

福安自古以来就是产茶大县,恰逢当地政府也在大力宣传推广茶业品牌,他决定还是从种茶上下功夫。

2009年,谢思惠的家里本来就栽有50亩茶园,接着又“扭转”了200亩土地,种上了由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的“金观音”和“金牡丹”两个新品种,建成了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谢思惠的生态茶园两个新品种长势喜人,远近茶农口口相传,有的茶农不远百里专程前来观摩。

张思惠见时机成熟,在当地政府和共青团组织的帮助下,开始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周边的茶农加入合作社,先后共有300多户茶农加入,形成五千余亩的茶园规模。

有了合作社的茶园保障后,谢思惠决定建立自己的茶厂,生产自己的茶品牌。“自己是创业的青年人,而且主产品是红茶。”谢思惠将自己的茶取名“青年红”,让人一看到名字就能联想到年轻的激情。

果然,“青年红”品牌一面世就受到极大的关注,不仅是茶的质量好,品质高,很且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经常供不应求。

2011年,谢思惠参加福建团省委组织的旨在助推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的“燎原行动”,并作为创业典型对农村青年进行创业辅导。

“燎原行动”的口号又让他灵机一动。谢思惠马上就推出了“燎原红”品牌红茶,让人联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然而,谢思惠则有自己的理解。“之所以用青年红、燎原红这样的名字,最主要是想作一种引导。”谢思惠说,目前的社会更需要呼吁“三下乡”,因为农村的发展急需人才,但是现状是青壮年劳力缺乏,雇人都很困难。

谢思惠说,如今大学生毕业后都不愿意到农村,他希望能以自身经历为个案,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回到农村,响应中央号召到广大的农村创业和就业,为美丽中国梦的建设添砖加瓦。

“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闽东精神,正是鼓励他一定要勤劳努力的精神动力――

践行“闽东精神”

1984年7月,谢思惠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晓阳镇谷口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谢思惠是家里的老幺,上面有三个姐姐,虽然有父母和姐姐的庇护,但是他并没有娇生惯养,从小他就开始帮着家里干农活,也学着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大热天,茶农们必需要到自家的茶园里采茶,否则就会没有了收成。谢思惠10岁时,父母和姐姐们上山采茶,他却想出了卖冰棍的主意。他自制了卖冰棍的箱子,为防止冰棍天热融化,他还在箱子四周塞满了泡沫和棉絮。一根冰棍7分钱批发回来,一毛钱一根卖出去,一根能赚三分钱。运气好的时候,谢思惠一天能卖出40根冰棍,能挣一块二毛钱。“当然,我也有贪吃的时候,一些快要融化的冰棍都会自己吃掉。”谢思惠说。

冬季甘蔗成熟了,谢思惠也会成捆地买回来,然后一手拿着甘蔗,一手拿着镰刀,到村子里叫卖甘蔗,一毛钱可以砍下一节,几分钱也能卖一小节。这样一来,一捆甘蔗卖完也能挣一块多钱。小时候的精明,似乎为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一个不忘初心的决定,也让谢思惠收获了无数的荣誉和光环: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07年“感动福建”年度人物提名奖、作为2007年度唯一的在校大学生代表入围2007年度中国“三农人物”50强、宁德市十大杰出青年、中央电视台全国致富创意大赛二等奖、首届践行“闽东精神”十大人物、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众多的荣誉中,他对践行“闽东精神”十大人物的奖项尤为珍视。“虽然奖项是由宁德市颁发的,层级不高,但是最为切合他目前的情况。”谢思惠说,就他个人来说,目前基础较弱,企业发展较小,但是“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闽东精神,正是鼓励他一定要勤劳努力的精神动力。他相信,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不了多久,他的企业一定能发展好,带动闽东地区的茶农实现增产增收。目前,加入谢思惠合作社的茶农每年的收入能增加两千元左右。

2010年,谢思惠被福建团省委推荐加入第十一届全国青联,26岁的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青联委员。“一天青联人,一生青联情。从此我与共青团和青联组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谢思惠说,他还有另外一个使命,就是宣传和推动中国青少年热爱饮茶。中国的饮茶文化源远流长,而且饮茶有益身体健康。但是他最近从新闻上看到,有些孩子因为长时间喝碳酸饮料,结果体内钙元素流失严重,导致身体畸形。

为了便于广大的年轻人接受饮茶文化,谢思惠推出的“青年红”、“燎原红”品牌红茶尽量与年轻人沾边,接近青年人。

“也许很多年轻人觉得饮茶的成本高,其实和碳酸饮料相比并不高。”谢思惠说,一斤普通的红茶大约300元,如果分成小包装有100袋,平均下来一袋仅3元钱,而且一袋可以冲泡多次。

接下来,他在继续种茶、制茶、卖茶的同时,还将利用共青团和青联组织的优势,在青年人中加大宣传推广“青年红”、“燎原红”品牌,希望广大的年轻人都能喝到他们的茶叶,拥有更健康的身体素质,将青年人热爱饮茶普及成为一种认可和文化。

这是谢思惠的中国梦,他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上一篇:中国的世界杯 下一篇:打车软件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