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探索

时间:2022-10-13 08:50:00

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探索

摘 要:近20年来,伴随着国家高速公路投资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路桥施工企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作为传统产业,路桥施工企业在经历国家基础建设的黄金时期后,在规模做大的基础上,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通过转型升级,走向国际市场,来提升企业的经营质量,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索革新。

关键词:路桥;施工;升级;探索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125-02

路桥施工企业作为传统产业,受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政策导向影响较大,在国家推进新一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作为以基础建设为主的路桥施工企业,如何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借助政策支持加快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化风险为机遇的转折点。本文围绕路桥施工企业的发展背景、环境、特点及趋势等,探讨其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一、路桥施工企业发展背景

近20年来,伴随着国家高速公路投资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路桥施工企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市场需求较大,发展较快;同时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具备国家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数量非常庞大,导致行业竞争度非常激烈,低价中标的投标规则也使施工企业的利润水平处于各行业最低水平。

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收紧,银行贷款紧缩,国内外经济发展持续放缓,各省市区域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度减少,施工企业市场份额严重萎缩;面对国家适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施工企业必须加大转型升级的步伐来适应外部市场变化。

例如作为20世纪90年代初组建的某施工企业,具备国家公路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一级资质,市场品牌信誉较好,从1995年,年中标合同额10多亿发展到2010年中标合同额50亿元,十五年间增长了5倍,但从2011年到2012年,合同额不断萎缩,年中标合同额回到20亿元左右。其施工区域也主要由东部发达地区逐步转向中西部地区,其市场份额的增长变化反映出对国家基建投资收放的高度依赖。

二、路桥施工企业外部发展环境

1.受国家政策及区域发展影响较大。近年来路桥施工企业的迅速发展依赖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受各省市区域性投资政策的影响。高速发展过程中,施工企业以受益者身份积极介入,当政府采取急刹车时,又容易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冲击,任务减少、应收账款增大。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出台的4万亿基础建设投资掀起了基础建设新高潮;2011年开始实施银根紧缩政策,好多在建工程资金断链,规划建设工程一再推迟。比如陕西省2009年安排高速公路建设项目24个,建设总规模2 350公里,投资额超过300亿元。到2012年上半年,陕西省全省没有新开工的高速公路项目,很多以陕西高速公路施工为主市场的施工企业任务量严重下滑,给公司市场开发造成巨大影响。

2.受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影响较大。在路桥基建领域,建设单位违反建设投资程序、行政干预、恶意压价、任意压缩工期、延迟支付、自主变动招投标附加条件现象非常比较普遍。虽然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属于经济合同关系,但事实上存在不平等现象,建设单位处于强势一方,在施工、结算、完工等环节都从有利于建设方角度考虑设定规则,施工单位只能被动遵守执行。比如目前不少市场区域在招标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交纳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审计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各类保证金金额超过了工程总造价10%以上,作为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施工单位根本难以承受,项目施工管理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亏损;即使不亏损,到项目完工后投资建设单位仍扣留着很大一笔保证金,施工单位难免会造成对供应商、劳务分包商的欠款[1]。

3.受资源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各种资源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地材方面,受环保要求约束,砂石料等大宗地材基本由地方控制,价格刚性较强,一般情况都是投标调查时地方材料由于需求有限,价格往往偏低,一旦工程中标开始施工时,地方供应商凭借半垄断地位,迅速提高地材价格;钢筋、水泥等主材供应价格也基本呈上涨趋势;人工费方面,交通部定额目前为49元每个工日,各地区人工费定额,陕西省为42元每个工日,最高为浙江省70多元每个工日,但施工项目现场实际人工费都超过了120元每个工日。加上施工企业在投标中竞争激烈,建设单位招标中坚持最低价中标原则,导致工程项目中标价与实际施工要素价格成反比关系。

三、路桥施工企业内部发展条件

1.大部分路桥施工企业业务领域单一,并处于产业链低端,抗风险能力不强。路桥施工的流动性、野外性导致业务活动较为单一,并且在某一个地域很难持久,难以获得规模优势;同时作为施工企业,属于整个交通领域产业链的中间一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在合同谈判中话语权较弱。

2.路桥施工行业属于完全竞争行业,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因此也属于微利行业。全国具有国家一级施工资质的企业数量庞大,在很多交通建设项目招标过程中,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单位竞争一个标段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竞相压价,造成利润非常微薄,很多企业的施工利润局限于交工后几年才能收回的质保金数额。

3.路桥产品施工由于属于野外流动作业,管理相对粗放,资源消耗较大。作为受自然条件及气候环境影响较大的户外作业,生产管理的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难以实现工厂化作业的要求。施工生产中一次性投入,以及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浪费较为普遍。

四、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和举措

1.路桥施工企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国际启示。法国万喜公司通过加大加大管理和技术升级方面的投入,将注意力集中在项目管理上,把低附加值的工作转移给分包商,把主要精力集中于项目前期策划、项目运作,后续经营等利润丰厚的环节。

美国福陆公司主要业务领域涉及工程管理的各个领域,下属五个超大型企业,专注于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行业,其拥有的卓越的项目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是保证其所在行业领域内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日本东洋工程公司成立不到半个世纪,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成为日本的三大公司之一,属于国际上最具有成长性的工程承包商之一,作为全球化的工程公司,东洋公司业务领域广泛,目前能源、化肥、石化、生产装置和信息技术是公司的主要服务领域,目前属于在中国项目最多的外国工程公司之一,海外销售收入是东洋工程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海外销售占比在65%以上。

可以看出,专注于高端业务领域、熟练应用新型业务模式、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资本运营能力,是知名国际工程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成功要素。

2.国内路桥施工企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实践趋势。一是根据国家基础建设调控政策的变化,为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提供了机会。由于国家对政府投融资管理的规范和限制,过去完全依靠政府举债进行基础建设的模式正在扭转。近年来,不少中西部地区开始鼓励大型施工企业进入公路桥梁的运营领域,将基础设施投资、设计、建设、施工、运营进行一体化运作,工程项目BT、BOT、EPC增多,采取资金和项目运营相结合,央企中具备特级资质的大型施工企业正由原来单纯的施工总承包不断介入投资、建设、运营总承包领域。

二是借助国家大力倡导“走出去”战略,借助政府框架协议项目,施工企业加大了海外市场拓展力度。随着国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高速路网逐步趋于完善。国内大型公路桥梁施工企业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工艺,具备了走出去条件。为此,借助国家对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依托政府框架协议项目,路桥施工企业开始实施积极走出去战略,承揽海外公路桥梁、市政水工等工程,探索国际化之路。很多大型公路桥梁施工单位在发展战略中都明确提出国外业务要逐步占到20%~30%的比重。这也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培育卓越的项目管理能力,不仅要熟练应用施工建设服务,还要向产业链前端和后端延伸,从项目初期的可行性研究,基础设计到工程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维护,形成全周期、一站式服务链条。

三是路桥施工企业通过推进标准化管理,加快信息化进程,来进一步推动内部管理变革。为了有效解决企业规模扩张与资源紧缺的矛盾,以及提升企业总部对施工项目的远程管控决策效率,推进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成为必然选择。因此,施工企业开始依据国家、行业相关标准手册,通过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正在逐步形成企业管理标准体系。另外,施工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力度越来越大,很多施工企业部署使用了覆盖主要业务模块的信息系统,通过规范管理,远程管控,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使施工企业不断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形成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模式及系统,才能够对项目启动策划,到实施过程及收尾结束都进行有效的监控,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有效加以解决,来保证项目运行质量和效率。

四是随着整个社会对产品质量、使用性能、安全环保要求的提升,施工企业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传统的施工企业也需要与时俱进,首先标准化管理推动着施工构建的标准化生产,集中化加工;土地资源的硬约束推动技术工艺的优化,安全环保要求、节能减排指标促使生产工艺进行革新,安全环保水平的提升;规模生产的需要推动着自动化控制的投入、批量化生产的形成。因此,大型施工企业一方面加大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攻关,另外也加大自身研发机构及研发队伍建设,施工企业创造的公家工法、发明专利、专有技术越来越多,推动着全行业的技术进步[2]。特别是近年来,很多大型施工企业制定了专门的技术课题攻关研发专项资金使用办法,通过加大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来攻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工艺难关。

五是路桥施工企业向综合性、高端化迈进需要重视专业团队的培养和人才结构的提升。要保证在工程建设高附加值领域、高新技术领域占据优势,在项目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就需要专业团队和专业人才。目前大部分路桥施工企业团队和人才集中于工程施工管理与组织,具备产业链高端运作及管理,以及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较为缺乏。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视专业团队的打造和培养。形成以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管理人才为核心的项目团队,朝着高端项目迈进、国际市场迈进。

因此,作为传统产业的路桥施工企业,在经历了基础建设的黄金时期后,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以高端化、专业化战略,国际化视野来积极探索转型升级,努力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以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春雷.打破瓶颈让生产力突围[J].东方企业文化,2010,(7).

[2]周权.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09,(2).

上一篇:文人画之王诜 下一篇:多民族统一中国形成的历史脉络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