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5 06:13:34

路桥专业论文

路桥专业论文篇1

关键词:土木工程;道桥方向;课程体系;实际工程;整合优化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4008103

1996年国家教委进行改革,把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铁路工程4个专业合并成为一个大专业,称为“土木工程专业”。一般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上设置建筑工程和道桥两个方向。如何保证学生在学习了大量为拓宽就业口径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后,还能保质保量完成主攻方向的专业课程,既对大土木“通”又对小方向“精”,是许多高校力争解决的一个难题。如何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社会需求制定适合的课程体系,是高校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需解决的另一个难题。土木工程专业平台课程的拓宽是可能的,但拓宽的方向和步伐需考虑国内目前

的情况,取决于社会需求的迫切感和校内条件的创造[1]。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实践性极强,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然而多数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文章立足于面向实际工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思想,以道桥工程课程体系作为对象,着力于研究实际工程与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对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力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 道桥工程课程体系设置情况

不同高校相同专业课程设置略有不同,不同教学目标下的课程教学内容也有一定差异。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土木工程专业下的道桥专业课程体系包含8门课程,即桥梁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桥梁施工、桥梁电算、路基路面工程、道路CAD、道路施工和道路勘测设计。8门课程之间联系紧密,均属于知识链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包含桥梁工程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以及桥梁方向毕业设计、道路方向毕业设计。

二、道桥工程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文章列举部分主干课程的改革措施,研究其与土木工程专业其他方向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关系。

(一)桥梁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课程改革措施

1.桥梁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课程特点

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桥梁工程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桥梁施工、桥梁电算等课程的基础,具有知识点多、教学难度大的特点[2];还需兼顾由于大土木平台课未顾及到的相关桥梁知识点,如桥梁设计荷载等课程本身需要在知识点设置上结合工程实际来安排;还需要考虑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及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回顾、搭接和深化。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大跨度桥梁的追求,预应力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课程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该课程有其独立的知识体系,然而在其知识构成里,部分内容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基础专业课程)重复,课程安排上与桥梁工程产生矛盾: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应在桥梁工程之后开设,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却需要预应力

混凝土桥梁结构的知识才能完成,而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可能由于受到教学学时安排限制并未开设或未学完。

因此,需要对以上课程进行系统的内容整合,在遵循科学的专业教学体系完整性和连贯性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形成完善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体系。

2.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课时内教授更多的专业知识,避免出现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交叉和重复,学校在新版人才培养计划中,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并入桥梁工程,课时由“56+32”并为72学时,使其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分布上更合理,不同课程分工明确,形成稳定的教学体系。

同时,对桥梁工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增加课内实践环节,如在简支梁桥相关内容介绍完后,增加简支梁桥施工图识图环节,为学生提供工程实际案例的施工图纸或标准图集,使其能够看懂图纸,提高识图能力,并了解施工图的规范布局和制图标准;在连续梁桥理论知识讲解完后,增加连续梁施工图识图环节,向学生展示不同施工方法下的连续梁桥施工图纸,使其熟悉不同施工方法下的连续梁钢筋构造的区别,通过识图的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增加实践经验,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通过引入实际工程案例教学、事故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等丰富的教学手段,使专业知识立体化呈现给学生。

为增强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新构建的教学体系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真正实现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3]。除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外,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穿行课堂外教学,例如结合学校“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基地”的桥梁结构实体模型进行现场讲解,结合施工图纸让学生了解连续梁桥采用悬臂施工法的构造和配筋特点、熟悉预应力材料及设备等,甚至让学生亲自体验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

有如亲临施工现场,有助于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当前一些部级、省级及高校组织举办的结构模型竞赛活动对专业课教学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桥梁工程教学中一种开放的实践环节[4]。学校每年定期举办结构模型设计竞赛,并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中南地区结构设计竞赛。在2015年举办的“中辰杯”中南地区第四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由学生独立设计计算并制作的桥梁结构模型承受住了荷载考验,获得二等奖。类似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亦有促进作用。

(二)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改革措施

路基路面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设有理论教学、实验和上机三大环节,特点是知识点繁杂、难度大,与前期多门专业基础课联系紧密,同时对后期的施工课程有重要影响。

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除了对理论教学环节进行知识点梳理以外,重点对实验环节进行改革,以实验室为基地,加强实验大纲要求中的基础实验部分教学,并通过增加新型演示性实验内容,丰富学生的工程实践观。研究该课程的考试环节,建立适应课程需要的新型考试形式。

该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尤其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多数院校将教学内容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制作可视化操作模型,并辅之以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时中尽可能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5]。然而看似立体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却不能完全达到路基路面实体结构带给学生的视觉冲击。为此,学校在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下的“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时,特开辟路基路面工程专区,设置一批与施工现场高度一致的路基路面模型和材料设备,提供给学生参观学习。

(三)桥梁施工、道路施工和桥梁电算、道路CAD课程改革措施

这些课程分别为以施工企业和设计企业为就业去向的学生设置,致力于提高其专业核心能力中的“设计基本能力”和“施工基本能力”。前者偏重施工,仅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不足以满足学生对施工知识的学习要求,需进行教学方法、手段上的改进。施工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工程实例和施工图纸为载体,理论知识由实际案例引出,加强学生识图能力培养的同时,让其积累工程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后者以纬地、桥梁博士和MIDAS等市场上常用的设计软件为工具,以建成的各类型道路、桥梁实际设计案例为向导,使学生具备常规道桥设计软件应用能力。

(四)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教学环节仅流于形式,毕业设计质量急剧下滑,学生未能通过毕业设计真正提高实践能力,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6]。

为解决这一共性问题,利用学校所在城市拥有多家大型设计、施工企业这一有利条件,将企业的实际工程引入设计环节,真题真做,突出面向工程实际的主旨。

同时,本环节还致力于使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关联体,改变原来实践环节独立分离的局面。以桥梁方向为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按“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简支体系―连续体系”两种方案进行关联性规划。

另外,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还要忙于考研或就业实习等工作,难以专心做设计。若能将课程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演练,按毕业设计的深度来要求课程设计,则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由于对设计内容已十分熟悉,论文质量上有所保障,不至于因时间不足而降低标准。

为提供更好的毕业设计指导,2013年初,学校已建成功能全面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网站,涵盖结构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三方向。网站内容包括相关专业技术规范、设计指导书、优秀范例等,并设置互动师生平台、网上答疑等功能。该网站已用于学校近两届学生的毕业设计,符合毕业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效果良好。

三、 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整合优化措施,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建立面向工程实际的道桥课程体系,使其与社会需求和就业趋势挂钩;优化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基础教学,围绕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能力中的“设计基本能力”和“施工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一方面顺应国家“大土木”的方针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培养和锻炼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其专业素养,适应高校对“双师型”人才的需求。参考文献:

[1]陈以一.需要与可能:土木工程专业平台课程的宽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2):19-22.

[2]汪时机,李贤,蒋运忠.《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273-276.

[3] 金生吉,白泉,徐金花,鲍文博.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2):109-113.

[4] 林春姣.浅谈桥梁结构模型竞赛对桥梁工程教学的促进[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34-35.

[5] 李伟,王晓初.“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73-77.

路桥专业论文篇2

【关键词】路桥专业 ; 结构力学 ; 课程教改 ;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62-02

经过对路桥专业结构力学具体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得出结论,其大体主要分为三个实践教学模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典结构力学模块和计算结构力学模块以及相应工程实例分析计算模块。经典结构力学主要由原结构力学路桥专业教学内容所概括组成,然后以此为前提对经典力学自身进行精简操作和改造操作,此过程中注重结构力学基本概念指导和结构力学基本教学理论指导以及结构力学基本学习方法教学指导等,上述三类因素是培养高校路桥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建模能力和计算机编程能力以及计算机结构软件使用能力的主要手段。以下是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改内容的详细阐述:

1.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体系改革要点内容与教学内容改革细则分析

1.1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与要点探究

当前各大高校桥梁专业结构力学教材版本众多且适当加入了计算机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内容,教学课程安排依据过程操作以手算特点为主要操作依据。就现下我国高校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内容而言,结构力学计算过程和结构力学计算技巧等为重中之重,但却与实际工程项目施工中最终结构计算形式不相符合。学生在结构力学课堂中无法学到足够的学习实践内容和足够的电算训练内容。应该了解到,过多的手工计算教学会使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和自主应用能力等得不到有效提升。上述教学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我国现代化科技发展水平且无法满足工科人才培养要求,所以应对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实施相关教学改革操作并予以执行。

1.2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内容细则分析

上已提及部分教改内容,工程实例具体分析计算运用模块知识得到更新,之后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了工程实例简化、工程实例建模和工程实例计算以及相应工程实例计算结果分析等,并且使学生对工程项目施工操作和细则有了准确认知,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础能力也会明显提升。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体系增加了电算实例分析计算内容和工程实例分析计算内容等,删除了相应陈旧手算教学内容并予以精简。概念相同以及原理相同的内容,可采取自主讨论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达到相应教学要求,内容重复部分也可运用上述措施予以解决。与此同时,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的部分内容已被重组。矩阵位移法在现下高校路桥专业教学大纲中主要被分为两个教学章节且教学内容自称体系、日渐合理化。从实际角度而言,位移法教学内容和矩阵位移法教学内容二者之间有些许相似,二者力学概念和相应教学原理等大体相同。位移法初始发展阶段为人算年代,手算模式较为常用,但矩阵位移法则侧重于电算。两种教学内容并列糅合教学法是现下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改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公式推导过程并能有效避免重复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2.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新型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改摒弃了传统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思想,师生双主体式结构力学教学模式现已生成。教师集多种职位于一身,教师是教学管理者、教学执行者、教学指导者和教学促进者,适时给予路桥专业学生课堂参与权利,有效发挥出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学习创造性,以便顺利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2.1新型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改更加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结构力学课程内容相对丰富且形式多样,所以在进行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将所有知识都讲解透彻较不现实,同时也是没有必要的。教学内容精讲是必然的,但部分学习章节和教学内容均可由学生自学达到学习目的以至有效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要想达到良好的课堂自学效果,提高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此时必须对学生加强教学指导,切记不能放任自流。此条首要一点就是要使学生明确课堂自学的重要性,因为教师在课堂内不可能向学生传授全部教学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更新周期相对较短,课堂所学知识会逐渐老化,同时也会逐渐过时,假设此时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和补充知识,就会使学生失去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其次,在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堂学生自学内容选择过程中,进行现行教材讲解时,多余教学内容和课堂精讲内容除外的部分内容皆可用于学生自学,自学学习内容选择以相对易学为选择原则,在先易后难前提下不会对整体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框架造成影响。在自学方法上可进行正确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提出具体要求,对部分参考文献加以指定且提供对应有关结构力学的经典试题和新型试题等,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最后一点就是要加强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堂自学效果检查,自学效果检查方式以自学小结方式和作业情况方式以及课堂提问方式为主,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的部分内容讲解可由学生直接负责,在师生间相互讨论的同时由教师做课堂总结。上述课改策略均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这样不仅有效检查了学生课堂自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等均会得到提高。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自学内容已被正式纳入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考试要求之中,严禁学生不重视自学内容。

2.2新型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改更加注重教学实践

当前我国高校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实践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讨论式教学法,合理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可进行适当的师生集体交流,并且可以开阔学生思路以至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学习思想,达到相互引导、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在进行讨论选题的过程中,应对自学内容进行适时讨论,教师质疑、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三者有机统一便可得出最终学习结论。学生自学中的学习难点可以在学生交流、学生讨论中得以解决,启发式教学可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中不断提出问题,经过研究与探索正视一些学习难题,试图找出问题解决办法和问题解决途径。科学合理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可燃起学生学习欲望,并能引导学生遇到难题时的自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之上敢于提问、敢于发言。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课堂问答,应注重课堂知识提问深度和课堂知识提问广度,就此类问题而言,教师应摒弃个人对应作答教学观念,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同时敢于提出问题,在自行思考的前提下相互告知,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此类实践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展示大多应具一定代表性,此类例题应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课堂教学内容难点易于解决。还需要提到的一点是,例题展示和例题解析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并有助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分析讨论。最为常见的例子就是,梁和刚架内力图绘制习题课上,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内力图规律――减少控制截面数目――减少支反力的求解。通过这样的分析讨论,加深了学生对基本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力学原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性思维。比较讨论在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原理(如力法、位移法)、重要方程及参数的物理意义(如力法、位移法方程,柔度、刚度系数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在课堂上进行比较讨论,不仅能巩固已学知识,而且能澄清模糊的认识和修正错误的认识。

2.3新型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改更加注重实践训练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思想不动摇,以力学建模能力培养新型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核心,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大多数高校路桥专业学生并未能真正接触实际施工项目和工程,想运用路桥专业结构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却无法实现,主要由习题练习形式和教师讲解形式以及课堂讨论形式让学生对工程设计有所了解,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并未达到。所以,针对此种情况,在相应授课教学结束之后,适时安排路桥专业结构力学作业和任务,布置完毕之后设定作业题目。然后布置大作业题目。题目来源于实际工程,一般为多层多跨刚架,计算内容要根据专业、层次的不同具体确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计算简图的选取。通过大作业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3.路桥专业结构力学多媒体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究

广义而言,路桥专业结构力学概念相对较多且结构力学理论性较强,其中的数学推导公式和计算流程繁琐,很难激起高校路桥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通常所说的组合式教育方式就是集各种教学方法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中,多媒体课件教学是重中之重。通过声音传递方式、图像传递方式和动画传递方式以及相应文字传递方式等对路桥结构力学知识进行诠释以至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3.1多媒体课件的研制

结构力学多媒体课件的研制是一项费时、费力、工作量和难度较大的艰苦细致工作。从结构力学重点课程建设开始,我们就一直重视这一工作,在研制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做法和体会。结构力学多媒体课件是全体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研制中,教师分工负责,由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主要负责内容的选择,课件的把关;对计算机熟悉的年轻教师主要负责具体的实施。每位教师负责某一章或某几章的内容,这样避免了重复性工作,提高了效率。我们还定期组织研讨,交流制作经验、体会,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信息反馈主要来自学生,我们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课件更新的主要依据。除了学生的一些建议外,我们还邀请一些已修完结构力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直接参与到课件的研制中,使课件能更好地贴近学生,也加快了研制速度。

3.2多媒体课件使用分析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有针对性。再好的多媒体课件也不可能适合任何教师和学生。虽然我们的课件都是自行开发的,但相当部分由其他教师开发,对于这部分课件,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进行补充和修改。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课件内容、形式都应作相应的调整。在授课过程中还应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补充、调整。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上课时要有意识地控制节奏,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要注意投影仪的光线强,人易疲劳,可有意识地插入音乐、小漫画、笑话等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结构力学教学课程具有一定学科理念性和学科概念性以及学科技巧性。其大体主要分为三个实践教学模块,即为经典结构力学模块和计算结构力学模块以及相应工程实例分析计算模块。我们应对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体系改革要点内容与教学内容改革细则有所熟知,利用实践教学法和引导教学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冯天军,梁春岩. 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01)

[2]张慧丽,王明生,孙海龙. 关于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J].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9(04)

[3]刘山洪,吴海军,周水兴,向中富,徐君兰. 桥梁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4]李光林. 路面机械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辽宁高职学报. 2005(02)

[5]曹晓川,周兵. 与工程检测相结合的“桥梁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6]赵洋,焦红波,赵顺波. 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03)

[7]张鹏,李清富. 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9(06)

路桥专业论文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道路与桥梁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体系

[作者简介]周娟(1974- ),女,江西南昌人,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江西 南昌 33001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36-0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事业不断向前迈进。高职教育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开设道路与桥梁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大大提升了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的进步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施工企业对岗位任职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成为该领域内人才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一、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主动适应新的时代环境,不断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中注入新内容。

1.道路与桥梁专业课程改革仍需加强。在高职道路与桥梁的人才培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课程改革和资源建设,对此,高职院校应首先调研社会需求,建立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平台,并不断优化这一平台的运行和巩固。课程中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优势应当继续加强,与此同时还需强化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创造机会在实践中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之具备过硬的实际技能。教育教学观念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灵魂,为此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模式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目标的设置应当体现学生能力结构的完善和课程知识传授方式的优化。我国人才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当首先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育为主要内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的教学目标设置中已经普遍实现了这一要求,在各院校公共课的教学中具体实施。学生应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过硬的职业道德素质,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备必要的组织能力,以确保在今后工作中能够独立完成工作。同时,在教学目标设置中还应当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3.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从事道路与桥梁不同的岗位应当具备的普遍性技能就是行业通用能力。例如在各岗位中普遍要用到计算机,因此学生就应当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只是行业通用能力中的一部分,此外还包括专业术语和特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行业内的基础能力素质。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应当注重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便是专业综合能力。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必须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够处理工作中的问题。为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当对学生的施工图纸识读能力、工程测量能力、施工放线能力等进行重点培养,在优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力度,以提升学生的公路与桥梁局部工程施工操作技能,以及管理能力和工程概预算能力。

二、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原则

1.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原则。当前在高职道桥专业人才培养中大都采用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与施工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学生可以到企业中的各岗位进行实习锻炼,这对于检验自己的理论所学十分重要,他们不断地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工程项目建设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人才培养中有所侧重,或者直接向高职院校订单,院校按需培养,学生在毕业后直接到企业中工作。这种培养模式不但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给学生的成长锻炼提供了充足的机会。

2.结合实际原则。针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将校内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学生在前两年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大三阶段则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这种模式在不少高职院校被采用,学生技能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较早接触工作环境,缩短了毕业之后的磨合期。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大的不足就是学生理论学习时间过长,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不能同时进行,二者之间的转化和验证不够及时。因此,也有一些院校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模式。学生在每个学期都有固定的时间到企业实践,理论知识及时转化成实践技能。但是这种模式只对学生技能的提升有所帮助,因为他们对企业环境的接触都是短暂性的,所以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总之,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自身情况,权衡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

3.人才的培养应当在工学交替中进行。工学交替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学生工作能力的提高。工学交替其实就是校企合作模式中的边学习、边实践模式,但是工作交替能够将这种模式落实得更具体、更系统,从而使得学生理论知识更加深化。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教师可以到企业中亲自指导学生的实践,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到学校具体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

三、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完善课程体系。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以科学的课程体系为支撑,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与社会需求之间建立对应性。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对社会需求进行广泛的了解,掌握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自己的教学中尽量切合这种需求调整自己的教学、完善自己的模式。还应当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学习,使得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充分运用这些知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具体的岗位要求也应当在课程体系中有所体现。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加大真实环境的模拟力度,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应当成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学生的职业技能应当在一个个具体任务中不断强化和提升。专业课程体系中对于工学结合的具体应用也应当设计出相关的课程与章节。

2.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是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转化到现实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的优劣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体现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水平,为此在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的教学中应当考虑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实践等形式。传统的教育方法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即使在实践教学中也是以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为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新的教学方法应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为主,激发他们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热情。例如在案例教学中,院校可以选取当地比较著名的建设项目或者大型道路与桥梁建设企业,组织学生到实地参观学习,与工人师傅深入交流,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各岗位在项目完成中发挥的作用。这样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将来工作中的价值。

3.改革教材内容。道路与桥梁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处于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当中。因此,高职教学应当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材内容,不断将学科前沿理论成果充实到教学中来。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我国道路与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程度应当成为教材内容调整的又一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事业蒸蒸日上,施工技术不断更新,而且桥梁建设中的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层出不穷,但是当前高职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远不及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应当不断充实与更新教材内容,满足社会建设事业的需要。

总而言之,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应当根据人才需求动向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完善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课程体系,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道路与桥梁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金萍女.交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孙红燕,张鸿.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28).

路桥专业论文篇4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概述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由专业学科知识学习转向解决桥梁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过渡,使学生完成面向工程设计实践的专业工程师基本训练。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运用阶段,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设计的重要实践过程。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的一次综合性检验。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系统的巩固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设计计算及绘图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相关条文的能力;掌握道路、桥梁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步骤。目前,我国的基建队伍的规模很大,但高素质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比率相对较低,很难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大力建设道路基础设施,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高素质人才。而我系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2006年开始招生,属于起步较晚,教学体系和研究课程内容和改革的压力很大,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模式也比较单一和滞后。所以,怎样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设计,保质保量,提高效果,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提高即将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已显得刻不容缓。

1 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因素

学生中存在对毕业设计不重视,态度不认真现象。有些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是走形式,随便对付就能够通过,对老师布置的要求、进度不予理会,临到答辩前匆忙突击。毕业设计安排于大三第一学期,此时正值学生找工作及参与专升本考试的关键时期。由于时间上的冲突,在两者的选择上,学生多倾向于把时间和精力投入于找工作中,或者全力以赴准备专升本考试,难以保证真心投入到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中。其次学生对毕业设计内容的理解较盲目,使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角色意识不浓。

1.2 教师因素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了部分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出现放任自流现象。一些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把关不严,评分标准掌握偏松。带毕业设计的教师缺少科研、实验和工程实践经验。

1.3 选题单一

我系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约占80%以上到检测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探设计、养护管理等单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是直接从事施工者居多,而设计选题仅偏重于道路桥梁设计,单一的选题将严重束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要有一部分学生做完,其他大部分学生就“照猫画虎”。

1.4 毕业设计内容和资料缺乏

我系毕业设计参考资料大部分是参考其他学校,相对缺乏全面评价的资料,对工程实际指导意义不大,未能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1.5 理论联系实际欠佳

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快用实践验证,虽然实践环节安排接近50%,由于条件所限,学生实际到生产一线的机会很少,只有2周生产实习和10周毕业实习,而即使学生去了生产一线由于道路桥梁建设工期较长,在很短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

结合我系实际情况和对设计的指导经验,本人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和模式展开了探讨,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2.1 切实加强应用力学、道路工程测量、道路工程材料、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要加强实践环节,生产实习由2周改为4周,毕业实习由10周改为13周,其次是要提高校外实习的质量,使学生的实习落到实处。通过校外实习,使学生在具体工程建设施工现场中获得工程实践能力,再结合理论,提高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改革课程设计环节,提高课程设计质量,应开设《桥涵水力水文》课程设计、《墩台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桥涵工程》大作业、《道路工程》大型作业、《工程结构》大作业、《施工组织设计》综合练习、《路桥工程预算》大型作业7个项目组成的道路桥梁课程设计系列。其中有5个课程设计结合在一起就完成一座桥梁的工程设计计算与施工图绘制工作,使在毕业设计中没有进行桥梁整体设计的学生,也得到了桥梁设计与施工的系列训练。

2.3 选择路桥工程实际为毕业设计题目,强化学生工程意识。通过设计院提供真实的路桥建设题目,做到真题真做,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使学生的综合知识得到了培养。

2.4 设计题目尽量做到一人一题。为了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我们要坚持做到一人一题。我们毕业设计时间是6+2周,学生必须完成方案比选、结构设计计算、施工图绘制、施工组织设计四部分的内容,加大施工部分内容。突出施工要求,要求学生通过设计理解施工。毕业设计是融合设计、施工、管理三者关系的最好方法,学生要熟练的掌握绘图和识图,要求最少绘制10张以上图纸CAD绘图必须不少于设计总图张数的1/3,且由指导老师指定绘制CAD图。

2.5 加强检查制度。毕业设计采用“多环节“指导方法,即教师指导一部分,学生设计一部分,教师既要集体指导,又要个别指导;教师既要教方法,又要讲清机理问题,还得介绍经验。对于优秀的学生予以适当增加难度和工作量,对那些平时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规定每一阶段必须完成的内容,随时检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及潜能。一般在毕业设计的进行中,一定要做好前期、中期、后期检查。系里主管教学的部门也要随机进行抽查,学院教务处也要加大教学检查工作。这对毕业设计工作起到检查督促的作用。

结语

结合我系实际情况,各指导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按时做好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学生必须严肃认真对待,要独立思考,勤奋努力,积极按时完成设计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即将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为培养合格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专业技术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丽平等.道路桥梁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158.

[2]盛可鉴.基于应用型能力培养的桥梁工程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2):128.

路桥专业论文篇5

高职路桥专业采用“工学交替”方式教学是指在学校利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剩下的时间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习之后再返回学校完成未完成的学业,毕业之后再到企业工作。采用“工学交替”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企业中能够更加顺畅地工作,从而更好地了解新技术,提高学习效果。“工学交替”模式通过利用企业中的生产资源,使学生进入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通过与企业零距离的接触,提升学习能力。“工学交替”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二、高职路桥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措施

1.开展教学实践

高职路桥专业要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需要建立教学实践基地,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设相应的基地,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建设大量的校外实践基地,以便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之后,可以选择到学校推荐的企业或学生自主寻找的企业中进行实习,学校要了解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情况,和企业之间合作,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企业在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时要能够结合学校培养学生的需求,在学生发展的需求上开设相应的实践基地,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才能够真正提升个人能力。此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能够紧密结合教师的指导,以此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提升教师团队素质

高职路桥专业要采取“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则需要不断培养教师队伍素质,让教师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践。也可以采用聘任企业兼职教师的方式进行教学。学校和企业合作过程中可以让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或者是选拔一些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通过提升教师的素质,促使教师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通过自我提升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素质,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使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中。

3.加强交流合作

高职路桥专业应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除了要进行常规的教学工作,还要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做好相应的辅助工作。可以结合社会发展中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设计,从设计图纸、测量、实施等各个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以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可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此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结语

高职路桥专业采用“工学交替”方式除了让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高职路桥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建立教学实践基地,需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还要对学生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学生除学好理论知识,还能够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做好相应的辅助工作。在实际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工学交替”模式的应用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 忻,张宏涛,史洪江,等.高路桥及相关专业“工学交替”教学实践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0):60-65.

[2]韩永胜,王 嫣.高职路桥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1).

路桥专业论文篇6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道路桥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道路桥梁课程改革的思路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道路桥梁课程改革的探讨与实践进行简要分析,谈一下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关键词:道路桥梁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教学中图分类号:U448

文献标识码: A一、道路桥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课程难,学生难以理解由于道路桥梁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高等数学、材料科学、力学和现场施工等内容,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课程概念繁多、内容复杂、计算量很大,对学生的压力大。但是,学生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施工方法、道路桥梁结构、施工图、各类结构计算都不清楚,学习起来非常吃力。2、教材与实际工程技术脱节道路桥梁建设技术日新月异,道路桥梁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飞速进步,新型道路桥梁结构体系不断推陈出新,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教材的更新步伐,如何将代表道路桥梁发展的新成就及时向学生传授,这就急需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及时地将最新教学资料补充到教学中去。3、实践课程偏少由于教学经费、学时、施工单位经营方式等原因限制,实践教学安排的难度越来越大,实践教学逐渐减弱。现场实践教学的减弱,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理论难以和实践相结合,对道路桥梁的构造原理和施工工艺缺乏直观的认识,专业知识难以融会贯通,将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内容的开展,甚至影响到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后的工作适应期。4、教学方法不科学由于课时减少,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全面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以往“笔记+课本”的学习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采取合适的形式延伸课堂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道路桥梁课程改革的思路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专业建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道路桥梁课程改革的思路是:分析该课程学生就业职业领域;分析就业的职业岗位,分析岗位任务;归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道路桥梁课程改革的探讨与实践某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开发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经过反复研究、调研论证、专家答辩的过程,通过项目教学法来解决这个难题。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利用项目教学法,开拓一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道路桥梁课程改革之路。1、选取项目,明确教学目标某工程是一座在建道路桥梁,投资2.8亿元。涵盖了现浇梁、预制安装梁、悬臂浇筑梁几种结构型式,集中体现了道路桥梁工程的技术要领,让学生通过对这座道路桥梁的了解,对道路桥梁建设有一个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设计总体教学目标:通过各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根据道路桥梁施工图设计的要求,结合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制定出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方案,并能够组织实施;同时运用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检验和评定,完成道路桥梁施工任务;进而使学生掌握道路桥梁施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施工工艺、质量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建设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树立热爱岗位、服务企业的意识;增强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能力。2、生动化教学,总结与提问相结合教材语言作为一种书面语言陈述单调,如果将这种语言直接搬到课堂上,老师讲得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更是艰涩难懂,毫无兴趣。不仅老师在台上照本宣科感觉如同嚼蜡,学生在台下也是如坐针毡,哈欠连天。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准备授课内容,将呆板难懂的书面语言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并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生动化,不能拘泥于教材而没有自己的理解体会。如此一来,上课时就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兴趣,将教学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表达出来。除此以外,还能使所教的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此外,在每堂课的最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给出简要结论。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强化学生的记忆,也使得教学系统性更强,授课效率显著提高。在每次上课之前也针对上次课所学的知识提问学生,有效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3、课程考核改革对考核方式的改革要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核比重。以道路桥梁工程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为标准建立一套符合人才选拔的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要使考核方式多样化,考试内容更侧重对综合能力的考察,而不只是局限于只是记忆方面的考核,成绩评定更全面,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作业、课上表现、论文以及资料阅读等多个方面在成绩中的比重,而不局限于最后的卷面成绩。力争使考核形式向着多样化、多种形式、多阶段的方向发展。3.1改革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改革是为了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针对传统考试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笔记,以及老师划定的范围重点等缺点进行改革。克服传统考核方式偏重知识记忆、缺乏对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考察而导致上课记笔记、课下抄笔记、考核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情况出现。改革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为标准,考核偏重学生对学过知识的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减少单个知识技能考核,增加对创新应用与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3.2改革考核形式现行的考试在形式上多以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为主,内容以教材理论知识为主。改革考试形式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开卷、闭卷、开闭卷相结合、实践操作、撰写专题报告、模型制作、答辩以及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并且将考核分散在平时测验、期中期末、课堂课外多阶段。改革制度多样化发展。鼓励学生在课外学习,提升作业、课上表现、论文以及资料阅读在成绩中的比重。最终达到提高专业水平、综合素质的目标。结束语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形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抓住这两个关键环节,在教学设计上真正明确“做”的目标和内容,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利用好一体化教室等教学设施,实施小班分组教学,坚持先做后讲,必然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参考文献[1]马士宾,张彩利,王清洲,孙建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76-177.[2]谢建武.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01-202.[3]黄民水,黄敏,徐丰.地方高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07:111-113+4.[4]王玉琢.刍议道路桥梁专业施工类课程的建设与探讨[J].电子制作,2014,19:149.

路桥专业论文篇7

关键词:工程应用能力;教学模式;实践;改革;桥梁工程

1.引言

一个地区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当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地方高等院校自身的发展和服务地方的建设至关重要,尤其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要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和特殊性做出及时的调整和适应。地方高等院校各个专业的发展与服务地方的关系,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应引起高等院校自身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2,4,5]。从服务地方来看,大部分高校没有合理调整各个专业内容的设置,及时应对当地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出现脱离当地建设的实际、针对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我校作为一所传统的工科院校,近几年来一直将服务地方策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服务地方发展和建设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自2010年开始,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开始准备住建部专业评估,土木工程学院启动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结合地方建设为特色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方向,《桥梁工程》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业务课程,是一门要求工程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课程,与工程实际关系十分密切。因此,通过一定的工程实际锻炼,能用已学的知识理论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将关系到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结合多年的桥梁工程教学,笔者对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进行探讨和思考。

2.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桥梁工程》课程继土木工程制图、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桥涵水文、道路勘测设计等课程学完之后,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一步运用力学知识和综合专业基础知识,解决桥梁实际工程问题。近些年桥梁工程建设的增多,使得道路桥梁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层次要求产生了变化,我校桥梁工程课程理论教学增加到目前的88学时,注重了这门课教学的整体完整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改进之处。目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由于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不够扎实,一些专业基础课程设计未能按要求完成,且往往基础课和专业课由不同老师讲授,导致桥梁工程学习中运用到已学过的知识理解新的概念、理论时不能及时掌握,随着课程的推进,新的知识点出现越来越多,学生学起来就感觉到困难,致使掌握程度浮于表面,甚至只是应付上课;(2)由于课程相对密集的原因,没有更多的时间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实践和运用,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有效结合,导致接下来的课程设计环节无法进行,甚至失去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3)考核方式多为结合平时上课出勤情况,书本上理论知识点的期末试卷考核,这种评价体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无法全面对综合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因此不能很好地培养具备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的人才,与目前倡导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大相径庭。

3.以应用能力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其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毕业后能够运用到实践工程工作中,在工作中遇到新的问题如何运用已学的知识去处理和解决。因此,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建立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和锻炼学生具备工程应用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至关重要。

3.1理论课程学习模式的改革

桥梁工程课程的学习,一般学生常规的学习方式是进课堂集中听专业老师灌输式的讲授,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体现工程特色,突出实践,强化应用。我校桥梁工程课程理论教学88课时,通过加大课时量,做到教学内容完全体现深化桥梁理论知识学习,加强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大部分章节以桥梁工程案例为依托,做到从工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增加学生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建立了一套工程信息资料数据库,如BIM建模与应用模块,实际桥梁工程施工、设计、监理、造价及管理资料模块,桥梁工程视频、动画模块,与桥梁工程有关的微信(筑龙路桥等)、论坛精品资料模块、实验室实践学习模块、工程软件学习实践模块,产学研实习模块等,将其穿插应用于理论教学的始终,突出课程教学的工程特色。通过结合学校周边近几年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桥梁工程课程的兴趣和爱好。

3.2课程实践训练环节模式的转变

以往我校的桥梁工程课程实践环节主要是通过虚拟一课题完成课程设计或大作业,进行设计一座预应力梁式桥或拱桥,并给出计算书和设计图纸。通过对几届学生完成情况的观察,在两周的时间内,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考设计计算实例完成,只是依葫芦画瓢地照搬参考书上实例进行计算画图,没有真正理解体会的完成一座桥梁的设计计算。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学生互相交流得知,导致这种情况是集中教学模式,加之实践中其他课程和实践环节过多,只有无暇应付,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和认真去做。因此,最近几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变上述的状况。

3.3建立课程工程应用能力考核机制

强度工程应用能力,并不是放弃量化的指标考核,建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使学生能够知道想学什么,要学什么,必须学什么。在考核中强度多元化的评价,如桥梁工程知识点的比赛,定期学生上台讲课汇报情况让学生自己解决同组或本班其他学生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加强平时考核,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量的测评,加强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评价。总之,好的评价考核体系能够真正区分和识别谁是最好的学生。

4.结语

工程应用能力是工程师核心的竞争力,也是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高校中开设的专业课程要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训练,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教师要不断增强工程意识,做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意识、参与到工程实践中。学校、地方企业等参与到整个培养的过程中,为教学提供支撑条件,为能够培养出更好的卓越工程师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喻梅,周水兴.《桥梁工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20):306-307.

[2]冯丽.基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以桥梁工程教学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9):89-91.

[3]吴鸣,熊光晶.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桥梁工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09-113.

[4]张鹏,李清富.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71-74.

[5]张新军,彭卫兵.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6):72-75.

路桥专业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随着公路通车里程迅速增多,桥梁数量也随之增加。公路运输车辆大型化、重型化发展的趋势,给道路特别是桥梁等道路构造物造成严重损害。本文分析了我国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水平进行了探讨和处理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材料、机械、设备工业相应发展,再加上广大桥梁建设者的精心设计和施工,使我国建桥水平已跃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但是长期以来,“重建设、轻养护”这个问题在我国公路桥梁管理中一直表现得比较突出,桥梁存在的问题也就比较多。因此,公路管养部门必须重视强化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提高桥梁的养护水平。 一、当前公路桥梁失养问题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的发展更可谓突飞猛进,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上总体水平不高,公路桥梁发展主要着眼于量大、面广的一般大、中桥,这类桥梁仍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主。大批始建于60、70年代的公路桥梁,在日趋增大的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技术状况快速下降,很快由一、二类发展为三、四类甚至五类桥梁,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桥梁垮塌事件也时有发生。从总体情况看,当前公路桥梁的失养导致病害产生,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桥梁,这些桥梁存在着桥面铺装混凝土不同程度损坏,导致桥面产生坑槽,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二、加强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桥梁应急检查

桥梁应急检测是指桥梁遭受地震、洪水、风灾、车辆撞击或超重测量自行通过等紧急情况或发生突发性严重危害时,为及时得到构筑物状态的信息而进行的检查。应急检查由上级管理机构的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主持。桥梁应急检测应首先进行桥梁现场检测勘查,根据桥梁是否破损,必要时采用专门的仪器设备或试验等特殊手段和科学分析方法,进行桥梁病害检测原因、破损程度和承载能力,以便采取相应的加固、改造措施。

2、桥梁专门检查

专门检查是对桥梁结构检测及部件的材料质量和工作性能所存在的缺损状况进行详细检查、试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桥梁遇下列情况,应进行专门检查:

⑴定期检查中难以判明桥梁损坏程度和原因的桥梁;

⑵不能确定承载能力和要求提高载重等级的桥梁;

⑶桥梁监控技术状况为四、五类的桥梁;

⑷超过设计年限,需延长使用的桥梁;

⑸常规定期检查发现加速退化的桥梁构件,需要补充检测的桥梁。

在进行专门的桥梁检测的准备工作应收集一下资料:竣工文件、历次桥梁定期检查和应急检查报告、历次维修资料以及交通统计资料等。当原资料不全或有疑问时,可现场测绘构造尺寸,测试构件材料组成及性能,勘查水文地质情况。

3、公路养护措施

近几年公路水毁主要有路基沉陷,路基坍塌,桥梁破坏,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等类型。公路水毁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清除水毁隐患,防患于未然,只要能从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重视水毁,采取措施得当,公路水毁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在春季雨水过多,不利于沥青路行车的状况下,主要采取三种处理措施:(1)开挖路肩明沟:春初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6-8米开挖一道横向明沟。及时排降除路面水份。(2)挖横断面或路基明沟,不致使路面积水。(3)挖渗水坑,在易于翻浆的路段,挖成直径20-40cm左右的坑,人工定期掏出坑积水,总结经验。

在多年公路养护过程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我总结了对于沥青路面修补时注意的一些事项:沥青路面修补要做到规范操作、圆洞方补、浅洞深补、深洞分层补,分为以下步骤:

1、先把坑洞挖开,或用切割机,规范于四方,垂直:

2、清扫洞里面的废渣,有条件用路面吹风机吹干净;

3、用少许沥青先把洞沿涂上,以防沥青粘不住路面;

4、倒入热拌好的沥青,铺平、扫均;

5、用压路机或平板夯压平,坑洞修补完成;

三、建设桥梁养护工程师队伍和养护队伍 公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必然要求强化组织管理。在桥梁管养方面,应根据养护里程、辖区内桥梁数量设立若干名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并保证其工作性质的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换动。在其职责上,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制定、安排桥梁年度定期检查计划,组织实施辖区内桥梁养护的定期检查,提出检查报告,通报三、四类及危险桥梁的病害状况。从目前的养护队伍现状来看,养护工人素质参差不齐,很难做到真正的专业养护。这就要求各级公路部门高度重视,针对桥梁养护工作的需要,要逐步培养骨干,成立专业养护队。四、建立健全完善的桥梁档案 桥梁档案是桥梁的历史足迹。公路竣工验收后,管理单位应及时要求建设单位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还要与建设单位技术人员一起,按照相关资料,对所有桥梁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检查。需要提供的竣工资料包括:每座桥的原设计、变更设计、竣工图纸、隐蔽工程图片和检测资料以及桥下河流的水文计算等。

五、加大桥梁维修加固费的投入 为保证桥梁的正常运营,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每年的年度养护工作计划中,应该安排一定经费保证桥梁检查、维修及加固工作,保证桥梁养护与维修加固资金的合理与充足使用。

六、加强措施,严格检查 严格的检查措施是保证桥梁维护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养护队应对桥梁以及各种防护设施坚持日常养护巡查,注意观察桥梁的使用状况,尽量做到1次/天养护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同时各级桥梁养护工程师应分别组织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专业检查。一是经常性检查。要由县级桥梁工程师组织实施,以目测为主,配合简单工具,至少每年度一次,填写“经常性检查记录表”上报。检查应拍摄总体照片,填写“桥梁定期检查数据表”,并提交检查报告。

七、全面落实危桥改造的措施 在检查后,发现的存在符合《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桥梁技术评定标准中四类危桥状态的桥梁均系危桥。主要包括桥梁重要部件出现严重的功能性病害,且有继续扩展现象,关键部位的部分材料强度达到极限,出现部分钢筋断裂,砼压碎或压杆失稳变形的破损现象,变形大于规范值,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能达到平时交通安全通行的要求,以及承载能力比设计降低25%以上的类型。桥梁的安全使用是公路的生命。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依旧是当前公路养护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其管理工作,我们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抓好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的质量,不仅可以尽量减少和避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于促进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锋.公路桥梁修复与加固[J].技术园地,2007,(4).

上一篇:地基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抗震设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