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与预防

时间:2022-10-13 08:05:15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与预防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方法:总结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分析原因,探讨应对之法。结果:研究发现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可归为药物因素,医生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三个方面。结论: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我们应严把中药生产,规范中药使用原则,定期组织临床医师进行中药安全培训,积极开展与中药有关的科普宣传和教育。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62―02

中药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为人们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的应用日渐广泛,但随之而来的关于中药各种不良反应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1]。如何正确、安全的应用中药并尽量避免其副作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由于产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比较复杂,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才能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1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

中药针对疾病所起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而与治疗作用无关且不利于病人的作用称为中药的不良反应[2]。

2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2.1药物因素

2.1.1药物自身的药理作用: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也会有相应的不良反应。以轰动一时的砒霜治疗白血病为例,1996年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介绍了中国医学家张亭栋、陈竺等应用含砷制剂治疗白血病的研究成果。随后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关于砷制剂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3-4] 。但是此疗法也因砒霜强烈的毒性反应令许多患者和医生望而却步[5]。

2.1.2炮制不当:中药炮制是中药减毒增效的手段,炮制可以是降低药物的毒性、减缓药性,绝大多数中药经过炮制后方可入药。如朱砂在胃液中会有可溶性的汞盐析出,被人体吸收后与蛋白质的疏基结合蓄积在肝肾等组织,造成中毒。用传统的水飞法炮制朱砂可除去可溶性汞和游离性汞,降低其毒性。而现在广泛采用球磨法炮制朱砂,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热使游离汞含量增加,增强了毒性作用[6]。

2.1.3服用时间过长:目前人们对长期使用中药能够产生不良反应的认识不足,导致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孩子过早服用人参等滋补品导致性早熟者;习惯性便秘患者因长期服用番泻叶导致依赖性[7];长期间断性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急性肾损害或慢性肾炎,甚至肾衰竭等的不良反应[8]。

2.2医生因素

2.2.1辩证不当: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辩证不当而造成中药产生副作用的案例比比皆是。人群中最常见的疾病―感冒,当人们感觉有“怕冷、鼻塞、打喷嚏”等症状时,通常自诊自医,最受人们青睐的当属板蓝根冲剂和VC银翘片等。根据中医理论,感冒分为风寒和风热两种,板蓝根冲剂和VC银翘片都属于解表清热类药物,如果风寒感冒的患者误用此药,反而会使病情加重,甚至产生中毒症状。

2.2.2配伍不当:中医历来重视药物的配伍,配伍得当可以增强药效,制约不良反应。配伍不当则会引起不良反应,“十八反”、“十九畏”是传统中医必须遵守的配伍禁忌。但应该认识到, 中药品种多、药性差异巨大、药物之间的组合种类繁多, 需要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趋利避害。例如: 山豆根与大黄配伍可出现中毒症状; 柴胡汤加用干扰素可引起间质性肺炎 [9] 。

2.2.3用量过大:临床中常见因用量过大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多数是因医生对药物性味、功效掌握不准而造成。凡药皆具偏性,即使是毒性小或已证明无毒的中药用量过大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川芎是理气活血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临床规定其用量是9g一下,用量过大则会出现下腹刺痛、尿频、尿急、尿痛、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

2.3病人因素

2.3.1体质因素:个体在形态结构、功能活动方面有相对稳定的特性。一些中药毒副反应的发生, 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如在应用攻下药时,体质壮实者可以加大剂量,而体质瘦弱者则需减量,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

2.3.2性别差异:“十问歌”中有云:“妇人尤必问经期”,道出了在临床用药时要将女性月经期的特殊生理阶段考虑在内。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对泻下药、活血药反应敏感,所以禁用此类药物,确需使用时要慎之又慎。

2.3.3年龄因素:老年人由于代谢功能降低、脏腑功能相对减弱,在用药时需减量并且避免应用烈性药物;小儿脏腑娇嫩亦应使用柔和的药物。

3 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

3.1严把中药的种植、炮制等生产环节,确保输送给临床一线药品的安全

对于已经证明有毒的药物,更要严把炮制关,力求将其毒副作用减到最低。药材的储藏与运输也要保证其质量,防止因污染、变质、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2误用和滥用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要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临床医生关于合理用药的培训;并且借助媒体广泛宣传,告诫患者要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加大用药剂量。

3.3辩证用药

中药的应用有其独特性,需要依据中医理论辩证立法、依法立方选药。其次要注意药物间的合理配伍,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因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尤其要重视中医的个体化诊疗原则。

3.4尽量避免长期服药,以防止药物长时间蓄积对肝肾产生的毒性

如果是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应该从现代药理角度审查所应用的药物做到心中有数。

3.5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察,完善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正视中药存在不良反应的现实,进行适度的宣传教育,以纠正中药无毒的错误观念。

参考文献:

[1] 李鹂,欧伟文,李毅.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 2009,20(1):255-256.

[2] 张伯礼,翁维良.中药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19,21.

[3] 张鹏,王树叶,胡龙虎.三氧化二砷治疗7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17(2):58

[4] 张亭栋.谈谈癌灵Ⅰ号注射液对白血病的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0):581

[5] 欧明,王宁生.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0,9.

[6] 梁爱华,商敏凤.朱砂的毒性研究概况[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4):249-252.

[7] 张果忠,熊杰,张德琴.浅谈中药副作用的原因与预防[J].中医药药信息,2002,19(3):22-24.

[8] 焦一鸣,王放.谈龙胆泻肝丸的合理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3).

[9] 凌一揆.对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文献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2,(1):24.

上一篇:评价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 下一篇:上海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调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