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院见闻二则

时间:2022-10-13 03:45:41

美国医院见闻二则

手圈与家庭式的病房

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医院里,病人手上都戴有一个“手圈”,手圈上标明了病人的姓名、年龄和住院号,使人一眼就能认出病人。久而久之,这个手圈就成了这些国家住院病人的标志。

在美国学习期间,我参观了数十家医院,唯独纽约的OSBORN医院与众不同,接待我参观的该院护理部主任突然问我:“你是否发现我院的住院病人与其他医院的病人有什么不同?”仔细一看,我发现该院的病人手上都没戴手圈,接着,我又发现每间病房内的家具各不相同,摆设很不“规范”。护理部主任看我迷惑不解的表情,笑着向我解释:为了减轻住院病人的心理压力,医院不但废除了病人的手圈,还允许病人在病房里摆上他们喜爱的家具和摆设,让病人感觉到象住在家里一样。也许就是因为有了这一“绝招”,在医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美国,众多的医院因资金不足,有的紧缩床位,有的濒临倒闭,而OSBORN却处于病人排队预约住院的情况。

医院里的一条“街”

在美国的医院里常常设有方便病人及家属的商业性网点。在有关人士的安排下,我应邀参观了美国剑桥YOUVILLE康复医院。在SR.T.CAPISTRAN主任的陪同下,我从门诊大厅的正门开始了对这所医院的参观,穿过门诊楼,在我眼前出现了一条标牌为EASY STREET的室内街道,“街面”宽约3m,长约20m。“街道”右侧的第一家是一个小型超市,超市里店铺虽不大,但货物齐全;超市的对面是一家饭店,奇怪的是饭店里既没有服务员,也没有人在吃饭,里面只有几张餐桌餐椅;紧挨着饭店的是一台柜员机。CAPISTRAN主任向我解释,这条“街道”是专门为康复病人所设计的,来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病人,除了要恢复身体的各种功能外,最重要的是能恢复自理能力。我沿着“街道”往前走,看见治疗师正在训练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动作,有的病人在厨房里练习洗菜、开冰箱取食品;有的病人在卫生间里练习洗澡和入厕;有的病人在柜员机前练习取钱 ;“街”上还停着一辆小轿车供病人练习上下车。主任指着路边一个类似BUS的装置,笑着说我们上去体会一下坐车的感受,果然上车后,主任一按电钮,“车身”晃动,我们必须拉紧扶手才能站稳,真是名副其实的BUS。走下“BUS”,主任手指着路边一块约4平米的地面,我低头一看,这是一块分别用不同的建筑材料拼做成的地面,其目的是用来训练病人在不同的路面上行走。这条“街”虽小却包含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必须接触和使用的各种设施,真可谓面面俱到。在这里,病人不但得到了各种恢复功能的锻炼,同时也为出院后的生活自理打下了基础。

从医院里的这条“街”,我看到了美国康复医学发展的独到之处。

(摘自《中华护理杂志》)

上一篇:大长今之典故篇 下一篇:透视瑞典的医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