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韩国假面舞的特点及其创新发展

时间:2022-10-13 01:59:35

浅谈韩国假面舞的特点及其创新发展

摘要:假面舞是韩国传统艺术中一种重要形式。笔者拟以韩国假面舞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其舞蹈特点为参考,以其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为关键,以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为切入点,以韩国假面舞与当代舞蹈的结合为抓手,对其特点及创新发展进行研究。本文拟将假面舞与现代舞蹈相结合,赋予该舞蹈新的形式,以期在促进该舞蹈的创新与发展上近一点微薄之力。

关键词:韩国;假面舞;创新;发展

一、韩国假面舞的历史渊源和现代元素

韩国传统艺术有着悠久历史。假面舞是韩国传统舞蹈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假面舞,顾名思义,就是戴着假面(面具)跳的一种舞蹈。作为韩国民众剧的一个开端,它产生于朝鲜时代。假面舞最初是为祈求祛除灾难而创造的舞蹈,当时的舞者们戴着画着花和尚、小人、地主等他们所不喜欢的角色的面具来跳舞,以发泄自己不满或者愤恨的情绪。假面舞有时候也是一个群体的团队活动,人们组织起来,确定一定的主题,四处组织假面剧表演。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全球化的进展,韩国的假面舞被赋予了更多的时尚因素,其妆容在传统韩服的基础上,也被赋予了时展的元素。为了进一步提高韩国假面舞的知名度,韩国每年都会在安东举行安东国际面具舞庆典,以促进对假面舞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

二、韩国假面舞的文化内涵

从其渊源来看,韩国假面舞的本质是反对假恶丑,追求真善美。在假面舞的主题设计中,人们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意愿。作为韩国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韩国假面舞这一文化符号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韩国假面舞文化内涵深厚,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该种舞蹈能不断做到与时俱进,并越来越多地与勤劳勇敢、善良团结的韩国民族精神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三、韩国假面舞的舞蹈特点

(一)内容的充实性

韩国假面舞具有种类繁多的舞具。仅就凤山假面舞而言,就有30多种假面具,如人物和狮子、猿猴等动物。具体分类有行者舞、手腕舞、法鼓舞、爱情舞、老僧舞、两班舞、捕盗神将舞、巫婆舞、南极老人舞等。每一类舞蹈都有自己的特点,独具风格。

(二)分布的广泛性

假面舞在韩国各区域都有广泛分布,而且都各具特色。比较知名的有朝鲜假面舞和凤山假面舞等。朝鲜假面舞内容相对单一。凤山假面舞在1967年被韩国指定为第17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

(三)与音乐的密切结合性

韩国假面舞是节奏性极强的舞蹈,该舞蹈与音乐结合密切。舞蹈节奏一般为“打令”和“古哥里”。伴奏乐器有箫、笛、鼓、长鼓、三弦琴等。随着音乐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假面舞也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着创新,实现着与时俱进。

四、韩国假面舞在当今舞蹈中的创新与应用

随着街舞、爵士舞、hip-hop等舞蹈的兴起,韩国假面舞不断融入到了它们当中。韩国传统假面舞将其舞蹈的故事性、节奏性及妆容性等因素应用到现代舞蹈中,可以充实现代舞蹈的内涵。可汲取假面舞的精华内容与文化底蕴,并与当前舞蹈发展相结合,赋予韩国现代假面舞新的内涵,从而促进该舞蹈艺术的传播发展。

通过对假面舞的系统认知,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假面舞文化内涵的理解。将其原始因素融入到现代歌舞剧发展中,对于促进当前歌舞剧的创新有积极的作用。另外,韩国传统舞蹈种类繁多,除了假面舞之外,还有包括太平舞、驱邪舞、剑舞及扇子舞等多种多样的舞蹈,我们可进一步对其他传统舞种进行研究。

结语

随着韩国对外文化输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韩国元素为人们所熟知,当地的面具――假面也成为其中之一。无论是在仁寺洞的纪念品商店还是在韩国语教材的封面都不难觅其踪影。随着韩国政府对本国传统舞蹈保护力度的加大,假面舞日益受到关注。基于此种背景,本文以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为切入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了解了韩国假面舞的特点、蕴含文化及其内容。可以通过研究,将韩国的传统假面舞与现代舞蹈相结合,赋予该舞蹈新的形式,从而促进该舞蹈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韩国假面舞的研究,将其原始因素融入到现代歌舞剧发展中,对于促进当前歌舞的创新有积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可以将假面舞与现代商演结合,能够吸引观众的吸引力,促进商演行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韩国传统舞蹈发展历史悠久,除了假面舞之外,还包括太平舞、驱邪舞、剑舞及扇子舞等多种多样的舞蹈,可以对这些进行深入研究,这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韦山.韩国的民俗舞蹈――四物游戏(农乐舞)[J].当代韩国. 2012(4).

[2]崔晔.韩国传统舞蹈的审美特点与动律特征[J].齐鲁艺苑. 2012(1).

[3]邹志辉,邹志刚.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与培养分析[J].戏剧之家. 2014(17).

[4]柳银珠.中、韩佛教仪式舞蹈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

[5]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6]邵未秋.中国古典舞袖舞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7]马林.试论《假面舞会》中的“恶魔性”因素[J].戏剧文学. 2014(9).

[8]金颖男,张荣生.诗歌意象与舞蹈意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2).

[9]金学洙.朝鲜族传统音乐的生存危机和发展[J].艺术研究. 2011(4).

上一篇:浅论北方维吾尔族民歌与南方侗族民歌的差异 下一篇:浅析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