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翻译中

时间:2022-04-28 12:57:13

【前言】迷失在翻译中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迷失东京》主要讲述一位美国的过气明星鲍勃前往日本东京拍摄广告,在整个过程中他似乎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此时他遇见了一个美国女孩――同样也是被当地语言和文化隔离在外的外乡人,产生了特别的情愫。表面上这是旨在反映孤独的电影,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电影将故...

迷失在翻译中

摘要:本文试图以对电影《迷失东京》的解析,通过语言环境、社会风俗等细节中剖析日美文化的差异,从跨文化角度深入分析探讨该影片中体现的东西方文化冲突。

关键词:迷失;日美文化差异;高语境;低语境;文化冲突;孤独

拍摄背景与电影主旨:

电影作为一种时空艺术,在过去的百年里,人们用它创造出不同的价值,也引导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文化的形成。某种程度上,电影产业可谓是复杂的现实世界的另一个缩影。

2003年美国女导演索非亚・科波拉以400万美元的低成本,仅以27天的时间在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东方都市东京拍摄了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影片,获得当年包括奥斯卡、金球奖在内的全球多项影评人奖和提名的《迷失东京》,在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当道之际换得不错的口碑,被誉为“有诗意而具深度的独立电影”。

《迷失东京》主要讲述一位美国的过气明星鲍勃前往日本东京拍摄广告,在整个过程中他似乎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此时他遇见了一个美国女孩――同样也是被当地语言和文化隔离在外的外乡人,产生了特别的情愫。表面上这是旨在反映孤独的电影,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电影将故事放置在美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交错中,导演把一个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带到了集体主义文化中来,透过细节,展现了东西方人因文化不同而在交流上生产的各类分歧。影片的拍摄过程及手法更具日本风格,鲜有好莱坞特色,使影片弥漫着一股自然的幽默感,恰倒好处地展现了“美国人在东京”的差异性情境所造成的文化冲突,同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对人类自身存在的置疑,这种困境因处于异乡而得以激化――丝丝入扣。下面,我通过二个方面来谈谈电影中的文化冲突:

一、从文化语境的沟通中体现出的美日文化冲突

文化交际包括跨国家、跨民族、跨种族和跨区域交际。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之一,文化的影响反映在语言行为的很多方面,了解文化必须要了解语言。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 T. Hall在l976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日本属于典型的高语境国家,美国则“只是偏向了天平较低的一方”,属于低语境国家“。而《迷失东京》是一部表现人性孤独的电影,特别是美国低语境文化遇到日本人高语境文化,发生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又让人无奈的事情。

在《迷失东京》的前十分钟里,我们看到了五光十色的东京,看到了人气不佳的好莱坞明星,看到了一个郁郁寡欢的妻子。最关键的,我们还看到了这个好莱坞明星在拍广告时被蹩脚的翻译所折磨。在鲍勃进行第一次广告拍摄时,广告导演对着不懂日语的他哇啦哇啦说了一大堆话,并亲呢的凑到他跟前跟他一挤眼。翻译则把长长的一段话只翻译了一句短短的英语:导演让你转过头看镜头。他怀疑翻译偷懒省略了导演的话,问了句“从左边还是右边”,短短的英文被翻译成长长的日语,如此往复地交流了几个回合,最终,哈里斯无言地开始工作。语言的缩水与掺水让影片极富戏剧性,充满趣味,影片的这一段不止表现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观念的问题。日语是粘着语系,日本人习惯把一个意图表示得很复杂,让他人办一件事情,还要用合理的解释做铺垫,且语言中还要用到敬语,这样一来,一个简单的意思往往要用很长的语句来表达。而翻译应该是理解美国文化的,她知道美国文化中个体只关注具体指示,对抽象、不明确的话不能理解,所以故意过滤了信息,提炼出具体指令翻译过来。还有,日本文化中十分强调为他人考虑,不使他人难堪,所以翻译想尽量过滤掉会让鲍勃感到不舒服的信息,只传递有效且不会产生文化误解的信息。日本是高语境文化国家,很多事要靠当事人根据当时的情景自己去领悟和体会,而不是直接用言语表达出来。而美国是低语境文化国家,习惯用直白的语言明确地把自己的意图表达出来。这是美日跨文化交流中非常容易产生误解的一大因素。

二、从社交习惯的沟通中现出的美日文化冲突

鲍勃抵达日本已经是深夜,进入宾馆时看到有一排日本人毕恭毕敬地站在那迎接他,而且都向他鞠躬,十分正式地向他递送名片、他有些惊讶和不适应。美国人注重的是工作本身,而不是建立人际关系。在美国是大家直接在工作场所见面,但日本人注重第一次见面就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隆重迎接,以示合作的诚意。同时日本是讲究集体主义的国家,喜欢集体决定,集体行动。此情节中另一体现美日文化差异之处是当翻译出于礼貌问鲍勃是否累了,鲍勃直接回答是很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不会直接回答很累,因为来自高语境文化的日本人不会这么直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一般他们都是间接含蓄地表达,甚至是让别人从具体语境中去猜测他们的真实意思。而来自低语境文化的鲍勃则按照美国文化的习惯直接地表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还有见面后鲍勃要上楼休息,在大厅告别时,日本人是集体站在一起微笑着挥手向鲍勃说再见,并一直保持这种姿势目送鲍勃离开。而鲍勃则简单地说声再见后便直接离开,并不再回头往后看。日本人喜欢一边不时的回头一边重复着说再见,而美国人则只用说一次再见即可,也不习惯回头再看。

鲍勃初次到达东京,日本的工作人员热情的欢迎了他并且每人都送了他包装精美的礼物。这里体现了在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送礼文化。送礼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送礼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上充当的是剂的作用。而美国人信奉“无功不受禄” 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对他们来说是难以适应的。这种差异来源于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在交流方面对待冲突的方式上。日本作为高语境文化,注重以“和”为贵,而美国这种低语境文化注重个体和差异。

最后鲍勃即将离开日本,日方人员集体等在酒店大堂与其合影留念并一一握手告别。而此时来自个人主义文化的鲍勃真的很渴望多一点私人空间处理自己个人的事情,能好好地与夏洛特道别。但习惯了集体主义的日本人根本没意识到私人空间对美国人的重要性,没意识到集体等在那里,看着鲍勃与夏洛特道别有何不妥。在告别时,日本人集体等在大厅里,和哈里斯一一握手告别,还有合影,而哈里斯内心渴望多一些私人空间,在离开前处理一些自己的事情。集体主义文化中强调的是“我们”,这种集体式的告别更显庄重与尊重,个人主义文化强调的是自己,主人公更希翼的是一种自由、自主的告别方式。

结语

《迷失东京》中,主人公在陌生文化环境中迷失自我。与其说“迷失在翻译中”不如说迷失在文化中。文化冲突总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无法也不应消除文化差异,而是提高我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对异文化的包容,保持文化多样性。(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美]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伍菡卿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

[4]许南明等:《电影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

[5]杨德建:《香港电影80年――这一坛“醉生梦死”的酒》,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版。

[6]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上一篇:新媒体广告现状研究 下一篇:《红楼梦》中的玉文化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