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法之情节要曲折

时间:2022-10-13 12:58:18

【误区警示】

一、设置悬念时要注意:1.制造悬念的目的是有利于事件的展开、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自然合理,不可滥用。2.制造悬念,要不着痕迹,切合情理,切不可故弄玄虚,否则会弄巧成拙;要适时释“悬”,解开悬念时既不能过于匆忙、简单,又不能枝蔓横生,致使读者眼花缭乱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二、使用误会法或巧合法时,一定要把条件写足,巧合得真实,误会得合情合理。让读者感觉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切不可漏洞百出,哗众取宠。

三、运用抑扬法,要注意抑扬不能超出客观事物真实范畴,既要服从于写作目的,又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冲刺秘诀】

叙事是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中考作文讲求在极短的篇幅里写人叙事,因此,考生必须讲究写人叙事技巧,打造出文章亮点。

一般来说,中考作文应避免平铺直叙,特别是那种内容不具体的叙事更应该避免。精心选材,把握材料的特点和亮点,巧妙设计,讲究叙事与情节的波澜起伏,是考生写考场作文一个较好的努力方向。

叙述性的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转变为引人入胜的境界,让你笔下的事件变得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考生要想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常用的方法有:

一、悬念法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由于人都有追根问底的天性,而悬念法恰能将读者这一心理欲望激发出来。所以,悬念法是最容易收到引人入胜效果的方法之一。

二、误会法

误会法,是指利用时间、地点、人为等因素,故意造成人物之间的误解,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推波助澜,丰富情节戏剧性的一种表现技巧。误会法常常让本来能按常理发展的事情节外生枝,而文章就在这生枝之处显示出情节或主题的精彩。

三、铺垫法

为了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对要写的人和事先不直说,而是先作种种铺垫,给人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与此同时,往往要不惜笔墨,渲染气氛,烘云托月,再入妙境,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收到“山外有山”的表达效果。

四、倒叙和插叙法

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读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样更符合生活实际。而运用插叙,往往能使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主题深刻,情节曲折。这是使文章起波澜的重要手法。

考生可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采用悬念、误会、巧合、抑扬等手法,这样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只要我们精通其妙,领悟其本,兴起波澜,文章定会迂回曲折,引人入胜。

【原题呈现】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人生,总是充满了再次相见的机缘。儿时的那个玩伴,再见时已成翩翩少年;昔日的那条小径,再见时却已鲜花盛开。还有,曾经读过的书、登过的山、老屋顶上升起的那缕炊烟……

请以“我与_________再见时”为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2014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题)

思路点拨

要写好这篇作文,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仔细审题,理清“再见”的含义。“再见”既有告别的意思,也有再次见面的意思。粗心的同学理解为前者,认为是“我”和某个人分开了,抒发遗憾、惆怅等复杂的情感,严重偏题。其实,导语的第二句话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人生,总是充满了再次相见的机缘。“再见”不是“告别”,而是“再次相见”的意思。关键词往往是“题眼”,是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二、补全题目,确定立意指向。补全题目的过程也就是审题立意的过程。“我与 再见时”,所要填充的内容在中间,可以和什么再见呢?根据材料的提示,可以是人,比如同学、朋友、家长、老师、邻居、亲戚等;可以是物,熟悉的小路、读过的书、故乡的老屋等。

三、以“我”的视角,选好材料。“我与 再见时”,题目明确要求叙述的主体是“我”,以“我”的眼睛观察,像摄像机一样,拍摄记忆深刻的镜头,抓住细节进行描写,能够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并且融入“我”自身的情感,让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留心生活中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如提示语中的“儿时玩伴”“昔日小径”“书”“山”“老屋”等词语都提醒我们可选择校园、家乡、自然山水、书中天地等题材进行写作。

四、把握写作重点,详略得当。和某人或者某物再次相遇,是偶然的邂逅,是在不经意间触发的思绪,在文中起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的作用,不是叙述的重点,适宜轻描淡写。而在这个“初见”与“再见”之间,究竟隔着怎样的生活与成长的历程?在“再见”的那个时候,“我”的内心又会涌起怎样的激动、欣悦、感怀与觉悟?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应该详细叙述。

【考场佳作】

我与父亲再见时

江苏盐城一考生

绵绵细雨不停地从天上飘落下来,撞击在五颜六色的雨伞上,滴滴答答地演奏着一场交响乐。我撑着父亲给我买的银色雨伞,走出家门,与同学们汇成一支小队伍,满怀信心地向考场进发。

天空阴沉沉的,我们的心情却是飞扬的。一路上,我们的欢声笑语,引得路人不断回头观望。在这轻松的气氛下,我和几个好友讲着笑话。无意间瞟了一眼手中的透明笔袋,我顿时笑不出来了。天啊!我居然忘带准考证了!我一下子慌了,朋友们看到我神色的变化,急忙围过来关切地问我怎么了。我着急地说:“没有带准考证。”她们也愣住了,嗔怪道:“你怎么那么不小心。”我没说话,突然想起准考证就放在家中的茶几上,要是爸爸能看到,他一定会给我送过来。我暗自定了定神,开始祈祷父亲的到来。

雨越下越大,以往我是极爱这雨天的,可现在听到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却觉得烦躁无比。

咦?那个撑着熟悉的格子伞的人是谁?他匆匆地向我走来,我的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急忙冲上去拉住他。“不好意思,认错人了!”那人奇怪地看了我一眼,我悬起来的心又一下掉进万丈深渊,撑伞的手也感觉无力起来。雨渐渐小了,一缕阳光从浓密的云层中探出头来。“嘿!你怎么没带准考证?”我的胳膊被人拉住,是爸爸!他全身都被雨淋湿了,手中抓着我的准考证,异常狼狈却又让我倍感温暖。我吸了吸鼻子,忍住不哭。爸爸捏捏我的手,说:“快去考试吧,我在外面等着你。”我擦了擦脸,接过准考证,昂起头,踏进了考场。

雨,或许会冲垮人的信心,或许会冲走人的快乐,或许会让人感到绝望。但请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在狂风暴雨后,总会有属于你的阳光,就像现在坐在考场里的我一样。等到考试结束我再见到爸爸时,我一定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我有多爱他!

点评

文中实际写了两次“再见”,前一次是“再见”父亲雨中送准考证,另一次是在考场上想象中的“再见”,合情合理,自然流畅,语言简洁,毫不拖泥带水。其实,这篇文章中的素材很普通:马虎的“我”忘了带准考证,爸爸及时给“我”送来,“我”非常感动。细致的心理描写和波澜起伏的情节是本文的两大亮点,把很普通的素材变得十分动人,很吸引人。

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

【素材展示】

晨曦微露,丹江烟波浩渺。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陶岔渠首大堤处,一个身材瘦削、面庞黝黑的独臂老人,在大堤上走着。只要看见垃圾,他就会弯腰躬身,用火钳夹起。

他叫李进群。他家所处的位置,现在变成了长渠。悠悠北去清水之中,有他对故土的爱恋和不舍,也有作为渠首人的自豪。没有人要求,也没什么薪水。44年,人们外出打工,又回乡建设,只有他始终在这里:一个桶、一把锨、一只狗,弯腰、起身、再弯腰,他不允许渠堤可见之处有垃圾,他甚至担心垃圾运走倒掉还会再飘回来,所以,踩实、烧掉、灰烬埋到土中,日积月累,跟他一样成为这渠首的一部分。他身体上有多痛,对这渠就有多爱。他知道,这辈子,这里,再也离不开了。护好这一库清水,足矣。村里给他发了低保,“几百块钱,够花了。喝个小酒、抽个烟,满足。”他没啥文化,也没啥见识,认准的理,九头牛都拉不回。在他眼里,这一湾清水走到尽头,就是首都北京。水干净,心畅快,不丢河南人的脸。

【素材解读】

1.坚守。44年来,再平凡的小事,都成了不平凡的坚持。对李进群老人而言,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是心安,也是福。一晃44年过去了,风雨沧桑初心不改,渠首大堤上他坚守的姿势犹如雕塑。

2.乡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一句诗诉说了人们的心声,每个人都有对家乡的爱。独臂老人用自己的辛劳,为长渠拉开了一幅悠长干净的画卷,创造了独特的风景。

【适用话题】

坚守、乡恋、环境保护

上一篇:【习作展示一】初中那些事 下一篇:记叙文阅读演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