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电子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5 18:06:51

实用电子技术培训

实用电子技术培训篇1

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根据电子信息领域的国内外电子产品生产与制造发展状况和趋势,以服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兼顾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完成电子产品生产、电子产品设计、电子产品性能检测、电子新技术工程应用等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满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实践教学,并为学生创新型、创业型的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二、现代电子产品制造与设计综合技术应用中心的建设内容

中心完全按电子企业真实产品设计、生产、检测流程与行业技术规范要求,整合已有的实训室优势,改扩建不能满足实践能力教学的实训室,将建成拥有一个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平台、三个创新实训室的新产品研发中心、五个技术应用中心的科技公司、三条生产线的生产车间和两个产品检测室的生产研发基地(如图一所示),使之具有“三个层次、四大功能、五化特色”。完成学生一线操作、技术应用与服务、产品设计开发与检测三个层次训练;达到学生实践教学、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产品研发与生产四种功能;实现环境真实化、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和人员职业化五化特色。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按照图一所示①②③④⑤的训练顺序,完成产品设计、生产、测试一条龙的真实企业环境下的实训,职业规范、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贯穿始终。形成既满足学生学习规律又直接对接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成后的中心将形成如下特色:

1.对接产业中心以轨道装备制造业为立足点,对接湖南经济支柱的电子信息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发展需要,为企业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工学结合深化工学结合,促进专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心构建了电子产品设计、试制、生产、测试一条龙的真实企业环境,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训练学生的职业规范、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3.突出创新在已有实验设备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基础创新实训室、微控制创新实训室、机器人实训室和嵌入式技术应用实训室”三个层级的综合创新实训室,满足三个年级不同基础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需求,着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达到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4.开放共赢中心实行开放式的实训室管理体制,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营造开放共享的教学环境,搭建“工作与学习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专业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个性化发展平台,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的模式。

三、现代电子产品制造与设计综合技术应用中心建设的预期成效分析

1.实践教学,校内教育教学成效分析中心建成后,可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及其他电类专业师生的服务;每年可承担约1300名学生的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年承担的时间教学任务约120000人·时;每年可承担电气与信息类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及相关课题的毕业设计约1500人·周;承担电气与信息类专业学生的机器人竞赛培训。

2.社会培训,资源共享,示范辐射作用分析学院实训中心是中南五省唯一的部级实训基地、中国南车集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教育部“中德师资”培训基地、湖南省中职专业教师培训基地。现代电子产品制造与设计综合技术应用中心建成后,面向企业技术工人的技能培训容量在原有基础上将增加30%,面向中高职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容量在原有基础上将增加50%。同时,电子产品生产线以及各创新实验室等优势资源,可为株洲地区的三所其他高职院校及其他中职学校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与创新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3.技术服务,项目开发成效分析依托铁道供电与电气学院318自动化研究所这一校企合作平台,可充分利用中心的电子产品生产与制造车间、电子技术应用开发与技术创新综合实训室等,对外承接企业产品代工生产与产品检测实验,进行新产品研发与课题研究。

4.科技创新、学生创新能力和教师科研水平成效分析中心的电子技术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实训室,开设了“三个层次”的创新实训室,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创新平台和先进的实验设备进行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四、结束语

“公司型”电子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一种模式。本文分析了现代电子产品制造与设计综合技术应用中心建设的意义,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已经达到预期成效,为“公司型”电子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实用电子技术培训篇2

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前提是电子政务培训,有效及时地开展电子政务培训,是确保电子政务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基础工作之一。

一、电子政务培训的机构建设应予重视

由于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出现的涉及多学科的新事物,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单位,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还没有专门的电子政务研究培训机构,而是把电子政务培训任务挂靠在现有部门,如管理教研部、计算机教研部等。由于机构的缺位或不到位,不能有专门人员研究、策划电子政务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细则,使电子政务培训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由于现有教研部门工作职责、职权范围所限,教学人员与当地政府信息化部门缺乏紧密联系和直接往来,教学单位对于当地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前沿性政策及技术问题等缺乏有效、及时的了解沟通,信息不灵。因此,各省、市级电子政务教学培训主管单位组建相应的专门机构,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及技术前沿课题,适当参与相关的科研及建设实施实践,对于提高培训质量、效益以及有效组织各级扩散培训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来看,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给予了重视,各地大都完善、建立了电子政务培训硬件设施,如设备完善的计算机房和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室等,为电子政务培训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各地电子政务教学主管单位应加强和完善培训单位的机构建设,从机构设置上为电子政务培训提供保障,以便有专门培训机构承担各省、市级电子政务培训的具体实施工作,如了解并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技术条件进行培训规划的制定、培训课程的设计、扩散培训的指导;参与科研和技术攻关,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协调培训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实施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关系等。

二、首先要加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

电子政务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政务培训的广度和深度。由于电子政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电子政务培训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多学科综合知识以及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相关政策、技术,但是目前现有师资队伍尚不足以胜任电子政务培训教学需要。一方面教师现有的专业知识单一,很难将电子政务的理论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加以概括和领悟;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电子政务实践经验,对相关政策把握不足,对建设的宏观规划和具体步骤了解不够,在教学和技术上均无经验可言。依现有师资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实效性。要使教师尽快掌握电子政务学科理论以及培训必备知识,有效推进电子政务培训,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目前国家权威性培训大多针对较高层次和级别的领导干部,尚未扩展到师资培训。而对于地方广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来说,则主要依靠地方培训教师进行。因此各地必须抓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并将培训与资格确认统一协调起来,参与电子政务扩散培训的教师应当首先取得电子政务培训教师资格,师资资格培训是各地电子政务培训的当务之急。

三、电子政务培训必须标准化、规范化

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范有赖于电子政务培训的标准化。目前电子政务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培训机构的不完备,师资力量不足,当前电子政务培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规范的问题,有些地方尚不能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有侧重地进行课程设置。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从内容和形式上应区别于普通公务员培训,课程设置应有区别。随着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领导干部将担负起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工作,他们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决策者,对于领导干部的培训,应侧重在电子政务理念以及电子政务的系统规划与管理上,通过培训使广大干部加深对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明确责任,理清建设思路,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对于专业技术管理干部还应通过培训,使其具有评估和鉴别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电子政务的新的应用发展和实践效果,以便辨识新技术给政府现代化带来的新的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适应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而对于普通公务员则应把重点放在电子政务办公能力培训上,主要培训桌面系统应用、OA办公自动化应用、网络平台应用等操作技能。目前,一些地方培训课程的设置不够理想,比如,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与普通公务员的培训选用同样的教材;将大部分学时分配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将电子政务培训仅作为一种烘托。这显然偏离了国家培训要求和实际需要,如此往复将会形成以计算机培训代替电子政务培训的局面,达不到应有效果,影响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其次,由于培训师资紧缺、实验环境和条件的局限,培训课程受到影响,比如,培训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因人(教师)设课问题。设置培训课程的时候一般按照现有教师可以胜任的课程(如计算机课程等)安排。在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实验环节的设计上,由于目前没有电子政务模拟系统,所以培训的实验环节只好安排为计算机基本操作: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等,使电子政务的培训变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第三,目前的电子政务培训尚未实现与全国统一考试同步实施,因此电子政务培训,从内容、标准和效果上不能得以确认。

四、重视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的统一性

教学——科研——建设是三位一体的有机体,三者在电子政务实践过程中缺一不可,通过科研这个中间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建设实践联系在一起。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密切相关。一方面,电子政务培训为电子政务建设实践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对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也将促进电子政务人才培训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办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施工作。参与科研攻关、了解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实践进程对于培训师资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培训师资不参与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就像医学院的教师不临床一样,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如何可以搞好电子政务培训呢?因此,为深入了解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建设规划、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和框架体系等,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管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以便更加贴近实际地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开发与研究,编写比较权威、实用的培训教材和课件,使培训更好地配合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实际需要,确保电子政务培训的有效性,为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实践提供人才保障。

五、利用模拟环境提高电子政务培训质量和效果

电子政务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同时电子政务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电子政务的培训应该在一个模拟环境下进行。模拟环境的主要意义有两个:

第一个,这个模拟环境可以开发为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模式,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基本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基础信息建设尚未完成,机构调整问题、电子政务的立法问题;电子政务安全数字鸿沟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还无法做到成熟的水平。因此人们无法看到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形态,从而对电子政务有一个完整的、形象的认识。但是电子政务在模拟环境的建立中可以屏蔽许多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难点和制约因素(比如:基础信息平台尚未建成,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问题,机构改革问题,数字鸿沟问题等)。建立虚拟的基础信息环境(如政府信息平台,即:电子支付、电子纪录、电子文件以及电子签名;国家基础信息系统:如人口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理想的政府机构的结构和政府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等。这个模拟环境的建立可以将最成熟的电子政务理念、最成熟的电子政务技术、最完善的电子政务方法集成到一起,力求使培训者通过这个环境深入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产生的影响;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模式带来的变化;电子政务成熟阶段政府的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等。政府角色及与公众关系的改变;政府管理的有限虚拟和虚实并举的新型态;信息时代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最终了解成熟的电子政务的整体模式、实施过程,掌握电子政务这门新兴学科。

第二,模拟环境可以对电子政务中一些典型应用系统进行模拟和分解,按照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不同业务流程和角色(政府、企业、公众)进行设计,使培训者以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行电子政务模拟系统的实际操作,从而学习和掌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操作方法,进行电子政务流程的模拟操作和电子政务运行的模拟化组织和管理,掌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实际操作。

由上可见电子政务培训在模拟环境下进行,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电子政务 领导干部读本》 王位光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读本》汪玉凯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政务知识技能与应用》 天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 天津人民出版社

《电子政府导论》罗元镜 焦宝文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电子政务行政与社会管理》陈庆云 王明杰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政务知识读本》周宏仁 唐铁汉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电子政务实用技术读本》信息产业部计算机技术培训中心 电子工业出版社

实用电子技术培训篇3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状况与培训需求调查实际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68份,剔除13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55份。被调查对象分布在我国东中西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3所中职学校,覆盖面较广。能够代表我国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样本为随机发放,满足统计学方面的要求。下面是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1.师资状况分析

(1)样本中职师资学历分布。

被调查教师绝大部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以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为主力。

(2)中职教师年龄段分布。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体上随着年龄段的增加人数递减,有明显的年轻化的趋势,并且任课教师大都在40岁以下,这与电子商务专业在我国设置较晚是一致的。

(3)中职教师教龄以及电子商务教龄分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电子商务专业的任课教师教龄在5年以上的约占总数的74%,教龄在10年以下的约占总数50%。并且绝大部分的专业教师电子商务专业课教龄很短,专业课教龄在3年以下的占到总数的52.26%,而专业教龄在6年以上的只占不到总数的13%,这可能会对专业课教学经验有不利影响。

(4)电子商务专业毕业教师比例。

在被调查的155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只有10名毕业前所学专业为电子商务,约占总数的6.45%;计算机类专业(包括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为52名,约占总数的33.55%, 有高达66.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毕业于与电子商务无关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毕业教师严重缺乏。

(5)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企业工作经历。

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5人中只有18人有过企业工作经历,而其中只有3人在电子商务相关的企业工作,绝大部分教师没有电子商务方面的实习经历。由此可见,大部分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对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缺乏了解。

2.学校专业基本信息

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受调查对象所在学校的师资状况等有关内容,以更准确地反映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状况。

问卷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学校是在2000年之后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并且有近1/3的学校是最近五年(2005-2009)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此外,我们还了解到,电子商务专业的任课教师中31-40年龄段的最多,20-30及40以上年龄段的教师略少。从职称等级来看,初级、中级职称的教师占绝大多数,而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电子商务教师具有高级职称。

3.教师专业教学基本状况

(1)课堂教学内容。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课堂教学内容以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与技术操作类内容为主,对其他电子商务内容讲授较少,如电子商务高级专门技术和电子商务设计等。

(2)实践教学内容。

就实践教学内容而言,教学内容以电子商务实训、网页设计、网络使用等基础操作性内容为主。同课堂教学内容一致,一些需要较高专业技能的内容则较少。这一方面可能与专业师资薄弱有关,另一方面或许也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些联系。

4.教学能力调查

从教师专业教学能力评测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专业任课教师基本满足以上10条要求,但是只有较少部分教师能够完全达到上述能力要求。

5.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用情况

从教学方法来看,最常采用的三个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许多老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用情况回答是基本能,少数老师回答不能。

6.专业师资培训现状

被调研的155教师中只有27人有过3次以上的培训经历,约占总人数的17.4%,其他被接受调查者大都只有很少次甚至没有接受任何正规的培训。而专业培训的内容以电子商务理论、电子商务实训以及职业教育理论为主,其次是专业教学法以及企业实习。

培训的形式有在职培训、假期培训与脱产培训,以前两种形式为主,脱产培训为最少。就培训的等级而言,部级、省级培训较少,出国培训几乎没有,其他大多是其他类型的非正规培训。调研发现部级培训时间最长为8周,而省级培训为4周,其他类型的培训时间更短,大都在一周以下。总体来说,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接受的培训较少,培训时间较短,正规的培训机会不多,并且缺乏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

7.专业师资培训培训需求

被调查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培训需求如下:

(1)急需培训的课程类别。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实践、电子商务实务、电子商务设计和电子商务前沿是最需要培训的课程类别;大部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只对教学研究、电子商务管理、考察调研以及职教理论有较小的培训需求,其中又以职教理论培训需求为最小。这表明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更加注重操作性、实践性的课程,同时对于开展职教研究也有所侧重,而对于职教理论培训不太感兴趣。但并不说明职教理论不重要。

(2)急需培训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最需要培训的五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电子商务实务、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管理和Web2.0技术。而对于电子商务概念、电子商务设计、电子商务管理、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运营、网页设计和电子支付也有不少的培训需求。

(3)急需培训的职业教育基础知识与技能。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培训需求最多的职业教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为电子商务职业定位与培养需求、电子商务实践指导能力以及电子商务实践设计能力。对于把握课改动态能力、职教质量测评能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认识能力的培训需求为最少。其他职教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需求大体相当,均有要求。

(4)急需培训的专业教学方法与技能。

就急需培训的专业教学方法与技能来说,最急需的是课外实践活动指导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专业培养方案开发能力、课程设计和开发和课程教学方案设方面的培训。学生心理指导能力、学生就业指导能力等也有部分培训需求。而课程教学评价和专业研究能力方面的培训需求最少。

(5)急需培训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能力。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最需要培训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能力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方法指导,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理论指导和职业技术教学研究论文撰写也需要加以培训。

问卷调查结论

从上面的统计分析,我们基本上了解了目前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状况和培训需求的基本状况:

目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绝大部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大多都在40岁以下,绝大部分的专业教师电子商务专业课教龄很短,155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只有10名毕业前所学专业为电子商务,约占总数的6.45%;计算机类专业(包括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为52名,约占总数的33.55%,有高达66.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毕业于与电子商务无关的专业;155人中只有18人有过企业工作经历,而其中只有3人在电子商务相关的企业工作,绝大部分教师没有电子商务方面的实习经历。初级、中级职称的教师占绝大多数,而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电子商务教师具有高级职称。

课堂教学内容以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与技术操作类内容为主,对其他电子商务内容讲授较少,就实践教学内容而言,教学内容以电子商务实训、网页设计、网络使用等基础操作性内容为主。

在专业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方面,50%以上的教师不能完全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状况与职业定位、在教学中融入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和知识、独立设计教学内容和开发教学资源、设计和实施教学评估方案、提供职业指导与开展创业教育、独立进行专业课程设计、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50%以上的教师对大多数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不能完全掌握。

目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很少经常接受培训,培训时间较短,正规的培训机会不多,并且缺乏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对目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来说,企业实践、电子商务实务、电子商务设计和电子商务前沿等是最需要培训的课程类别;最需要培训的五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电子商务实务、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管理和Web2.0技术;培训需求最多的职业教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为电子商务职业定位与培养需求、电子商务实践指导能力以及电子商务实践设计能力;就急需培训的专业教学方法与技能来说,最急需的是课外实践活动指导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专业培养方案开发能力、课程设计和开发和课程教学方案设方面的培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知识、Web2.0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均需要培训,尤其是Web2.0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培训需求最大;最需要培训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能力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方法指导,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理论指导和职业技术教学研究论文撰写也需要加以培训。

实用电子技术培训篇4

【关键词】电子设计;培训;系统化;实践

我校自1997年组队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来,屡获佳绩,曾获得全国最高奖项“索尼杯”和江苏赛区最高奖项“TI杯”。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历届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参赛活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生选拔、培训、筛选体系。但随着近年来电子设计竞赛的知识面不断扩展、难度不断升高,现有的我校电赛培训体系突显出一些不足:

(1)现有培训课程涉及知识面覆盖广,但均缺乏实践考核标准;

(2)训练受益覆盖面窄,深层次培训内容比重小;

(3)未形成立体化的多层次训练结构,仅依靠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组织相关课程。

本文针对现有的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体系中的不足,通过重构优化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多层次创新平台、形成更优的系统化选拔体制、更全面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课程体系,并能够为我校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平台和技术基础。

一、构建全面完整的基础培训课程,强化阶段性考核方式

构建的培训课程涵盖了如表1中的教学模块内容:

表1 系统化的培训课程内容

序号 教学模块 考核方法

1 电子电路理论强化 理论考核

2 电子电路理论强化 理论考核

3 单片机应用和PROTEUS仿真 实物制作考核

4 自动控制原理 实物制作考核

5 交直流放大和AGC、振荡及应用、有源滤波器设计 实物制作考核

6 调制/解调,无线收发 实物制作考核

7 A/D 、D/A、音频采集,功放 实物制作考核

8 声光磁温等类、飞行器平台 实物制作考核

9 CPLD/FPGA设计及应用 实物制作考核

10 PCB设计工具与设计技巧 实物制作考核

11 调压和开关 实物制作考核

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均由经验丰富的电子设计竞赛教练团队成员承担,设计各模块的考核要点和实物指标内容,既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也为实际竞赛积累了多个功能子模块。

二、建立合理的系统化周期性学生选拔体制

为了能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深入的知识培养,本训练体系将两年作为一个培养周期,以实现“人才选拔―培养―参赛―再选拔―再培养―再参赛”双周期培养模式,并使培养过程常态化,保证我校参加全国电子大赛的人才质量。双周期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是:每周期从双年的1月开始到当年的8月为第一周期,从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出有能力、感兴趣的学生为培养对象,进行常规技术训练,培养和学习基本技术和技能,经过多次选拔和培训,从中选拔出计划要求的队伍为参加省级大赛的预备队,再经过暑假的强化训练后参加当年的省级大学生电子竞赛,这为第一阶段;赛后年的半年时间为提高训练期。对于参加省赛的学生队,无论是否获奖,只要愿意,可以参加为期半年的提高性技能训练,包括专业技术训练,如FPGA、DSP、ARM等。第二阶段是在第二年(单年)的1月份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二年级(即下一届)学生再进行一次选拔和基础培训,选拔出的优秀学生补充三年级流失的学生队,培养方法同上一届,使总的参赛队数符合当年的计划参赛队数,这样既保证了参赛队伍的质量,又使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了参加全国电子大赛的机会。两种队伍再经过一学期不同层次的培训和选拔,最终在暑假前选拔出参加全国电子大赛的最终学生队。

具体的学生选拔步骤包括:

初次选拔:寒假学期结束前,以二年级为选拔对象,通过自由报名和卷面考试形式选拔,内容以简单的模电、数电等基本技术为考察点,加上学生的自我技能和经历介绍等选拔出一定数量的学生为初级生。

寒假作业:向初次选拔出的学生布置寒假作业,主要是软件工具的自学和应用,如PROTEUS、Cadence、Tina、FilterPro等软件的应用学习。

二次选拔:开学第一周进行二次选拔,主要是软件应用操作考试,其主要目的是一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二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再则是观察学生的知识水平,从中选出有培养前途的学生,而学生的数量还要考虑实验的人力、物力条件。

单人单组参赛选手选拔:对二次选的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基础培训后,进行再次选拔,赛题不分方向,主要是通用技能比赛,包括放大器、振荡器、滤波器、比较器,单片机控制等基本技能的考核,选拔出有一定技能水平的学生,然后进行组队。

参赛队选拔:对选拔出的学生进行自由组队,并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提高技能培训后进行参赛队选拔,考题分方向,如电源、通信、自控、仪器仪表和模拟类等,按方向选拔,决定出参加暑期强化训练的代表队。

暑期模拟赛:在大赛前一星期左右行一次模拟赛。

三、完善阶段化训练体系,扩大电赛训练受益覆盖面

我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体系将训练过程分为6个阶段,其中二年级三个阶段,三年级三个阶段:

基本技能培训阶段:采用目前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所具有的力量,开设以实验为主的单元实验培训,包括模拟、数字、模数和单片机技术,最后以多单元或综合的方法考核选拔。

比赛技能培训阶段:学生已自由组队,明确主攻和副攻方向,有选择地培训一至二门专业技能,并为选拔赛准备。建议成立培训教师团队,以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核心,包括各学院有专业特长、热衷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教师,每方向配置两名以上教师,有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负责管理。本阶段培训,学生队不配备专门教练,技能培训由教师团队集体负责。包括训练内容和题目由相应方向的培训教师负责。

强化比赛训练阶段:暑假比赛前的强化训练每个学生队由专门的教练负责,每个学生队只配一个教练,每个教练最好只带一个学生队伍,原则上最多不能超过两个。强化训练主要由各学院管理,学校负责监督和部分后勤保障。

高级技能培训阶段:通过省级比赛锻炼,并愿意继续参加全国电子大赛的学生队,可以参加高级技能培训,高级技能主要包括:可编程逻辑技术(如FPGA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如DSP的应用)、嵌入式系统显示技术(如ARM应用等),掌握这些技术的功能、使用范围和相互关系等,能根据课题需求合理选择。高级训练可以采用集中培训制。

专业技术培训阶段:结合当前专用技术,学习采用上述功能实现的每种专业应用,如FFT、DDS、语音压缩、语音识别、图象压缩、图象识别、高速A/D、D/A、数字锁相、数字调制/解调等软硬件知识积累。并具备采用相关技术构建综合应用系统的能力。专业训练采用导师负责制。

二次比赛强化阶段:运用前面所有已掌握的技术,按照全国电子大赛的要求(或更高的要求),综合练习,步步提高,并进一步积累比赛的软硬件基础,争取比赛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拓展校、院、个人多层次培训平台与多元化参赛方式

受限于我校参赛队伍和各项资源限制,由校教务处经费支持的队伍目前维持在35支队伍左右。此外,各学院对本院未通过校级选拔的优秀学生采取了鼓励政策,部分或全额补贴参赛经费,组建院“自费队”参赛。但在2011年获得部级一等奖的3支队伍中,有2支队伍是“自费队”形式参赛。由此可见,自费队同学对参赛资格更为珍惜,更容易激发个人潜力。从提高学生参赛积极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多元化的参赛方式:弱化原校公费队概念,以培训过程表现和参赛最终成绩作为校经费资助参考,避免了仅一次校选拔赛定队伍资助力度的传统方式带来的弊端;并鼓励未受任何公费资助的学生以个人方式参加竞赛,在获取奖项后以公费队待遇补贴。多元化的参赛方式是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参赛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但对赛培训过程中的阶段性考核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

经过近3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统的调整与完善,本文提出的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初见成效。2013年,我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部级一等奖2组、部级二等奖2组、省级奖项26组;2014年我校获得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一等奖8组,二等奖14组的成绩。与此同时,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体系也为大学生课外创新、其他电类学科竞赛提供了较好的技术训练基础平台。在今后的培训课程中,我们将在选拔筛选方式上进一步做细做深,不断优化我校电子设计竞赛培训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杜月林,王峰.结合电子设计竞赛探索电子类实验教学改革[J].电子世界,2014,19:171.

[2]雷芳,刘乔寿,代少升.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建设[J]. 价值工程,2014,30:256-257.

[3]邱思杰.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探讨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3,12:158-160.

[4]侯晓云.电子设计竞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J].衡水学院学报,2014,01:82-83.

[5]邱敏,张秀平,车文实.电子设计大赛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5:11-12.

[6]杜侦,曹慧丽,魏琳华,李聪.依托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应用型人才[J].教育研究,2013,09:153-157+159.

本文受南京邮电大学重点教改项目“面向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系统化培训体系重构的研究与实践”资助。

实用电子技术培训篇5

1严格遵守电子设备装接的相关国家规定,明确技术的知识与实践技能

考虑到电子设备装接技术的发展势头迅猛,国家专门针对这一行业颁布了相关的职业标准规定,即为“电子设备装接工国家职业标准”,在该项标准中要真正成为电子设备装接的工人就要达到标准中的具体技能水平,而相关的培训部门就要将这些规定在实际培训中进行落实。首先相关部门需要结合电子装接技术的特点对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符合电子设备装接职业技能考查的相关重点,指明考察标准中要求的内容和较为重要的知识培训,深入对其进行开发。这是单方面的从电子设备装接的国家规定方面进行的分析,而从电子设备装接的行业角度来看,则是具有“电气与电子组装件焊接要求”和“电子组装件的可接受条件”这两项最具影响力的规定,这两项规定在实际的技能要求中到普遍的应用。“电子组装件的可接受条件”中,表面贴装组件的各种贴片式组件的具体化定义都被囊括在内,其中更是对焊接的可接受要求和焊接的异常之处都进行了更为细致准确的规定,因而更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被灵活的融入到了提高技能的培训环节中。其次对培训内容和技能提高的详细的规定属于技能培训中的“教”环节,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的培训、职业素养的培训、职业文化的培训、职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能力的培训,职业能力作为职业技术水平培训的重中之重,受到了各课题教学专家学者的重视,教学的负责人要有针对性的对的技术工人进行技能素质上的提高和培训,就要认真研究科学分析电子装接技术的国家规定和行业标准,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约束和规范电子设备装接工的工作行为。

2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对电子装接工的具体培养方案

教学方案的确定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技术也会随之不断的改变、提高,因而对于电子设备装接技术的培训也需要因时而异,也就是说培训院校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使命。电子设备装接技术工人的存在就是成为国家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地一线领域中的高素质、高水平和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而培训院校要承担起来的责任就是为国家培养这样的一群人才,培训院校在设定培训方案时,不能过于僵化,应当保证课程教学的内容贴近于实际的技能考核,及时的改进课程培训的结构,确保课程要求的规定对于接受培训者的职业能力提高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思维上的拓展作用。相关的培训人员要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的分析和修改,使其更适应于市场对电子设备装接工人素质的要求,满足行业的需求。培训人员应当注意的是不能将眼光局限在完成硬性培训要求方面,还要同时兼顾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的教学与培训,使接受培训人员所接受到的培训都能够与实际应用相融合,充分展现市场中电子企业发展的要求和个人职业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为自己获得技术上的肯定提供机会。

3对于职业能力鉴定中不合理的部分要敢于革新

同增加职业能力鉴定标准一样,职业能力鉴定中也会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如果不能够紧跟时展的潮流,就会呈现衰败之势,因而明确电子设备装接技术的考察标准中还应当包括敢于对职业能力鉴定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革新,在提高整个考评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工人的职业能力。一般电子装接技术考核在强调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前提下,还包括其他几个专业知识技能层面,分为以识读技术文件、准备工具、整理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为主要内容的工艺准备层面;以功能单元或者整机的检验和检修为主要内容的检验与检修层面;以整机安装、表面贴装技术、连接与焊接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装接和焊接层面。而这些职业能力要在各自专业化的范围进行学习,就需要有各自专业的技能课程,主要有电工基础、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质量的管理和电子工艺基础等多种课程类型。在实际的考察中,考评环节的专题组考评人员专门负责对理论性的知识进行出题检测,而具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和行业内部的权威人士则是技能实践应用考察的出题人与评定人,不论是理论性质的考评还是技能实践性质的考评,其内容都需要尽量的与市场中普遍的电子企业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实际检测需要相吻合。在技能考核中,电子产品的生产车间的的各类实用工具、设备、器械、材料和操作场所都会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技能考试的场地一般就设置在电子企业中,这样做既避开了培训院校内部考核设施和资源不足的缺陷,又保证了企业能够直接观测参与考评的工人的具体素质高低,使考试更具有现实意义,引导考试顺利进行进行。

4在技能培训中推行电子设备装接工人的职业

资格证书现阶段很多电子设备装接工人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但却没有职业证书,也就无法真正认清自己的职业能力在当前的社会技能水平所处的位置,因此在培训中应当强调的是持证上岗的工作意识。国家对持证上岗十分重视,并极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种制度就是要让技术人员能够通过职业能力的考评来获得专业的肯定,而目前很多企业对资格证书也没有形成重视的状态,造成了员工有证书或者没有证书都能够享受同等的待遇,这就使员工在心理上形成不公平对待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子设备装接技术工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为此就需要在实际选择技术人员时形成区别对待,响应国家的号召,提高企业和技术人员的持证上岗意识。国家十分重视电子产业的发展,对电子产业的发展赋予了极大的期望,各种引导性、支持性的政策出台更是为电子产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电子产业中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电子产业生存与发展的重点,社会缺少的不是单一的理论型人才,真正缺少的是理论与实践应用双全的人才,故而电子设备装接技术培训中,要充分认识到职业能力培训中的考评内容完善的重要性将教学内容和改革深入贯彻,跟随时展,使职业能力的提高成为培训院校教学大纲中最为完善的教学培训方案,确保实践性技能与理论知识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彼此影响,强化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实用电子技术培训篇6

1.1从企业自身需求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方向主要为两大类企业,一类是专业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另一类是流通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人才需求从决策层到基础服务层,需求非常广泛。其需求主要特点是分工细化,每个岗位专注于整个电子商务流程的一部分,如网络编辑、技术维护、美工、营销等。对于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在人才需求方面更倾向于具有专业背景、良好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综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其用人特点主要是要求知识面广,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要有所了解,而对于专项技术不必精通。

1.2从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系统作用分析

在流通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已广泛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今天,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系统运行和管理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企业物流系统中信息流的作用范围更为拓宽,成为整个供应链系统运营的环境基础。而电子商务是实现运营的手段。信息环境对供应链的一体化起着控制和主导的作用。②物流系统更大程度地由客户需求拉动。物流系统得到网络技术的有效支持,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会反过来拉动物流系统更高效率的运行,降低物流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③传统物流系统运行环节(点)将会有所变化。由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客户可以直接面对制造商(即原始供应商),获得个性化定制服务,故传统物流渠道中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介环节将逐步淡出。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对于已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流通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熟悉物流专业知识,而又具备电子商务专业背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和管理的人才是企业所需要的和缺乏的。

2“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结合电子商务师职业标准和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职业技能要求、典型岗位需求,构建以工学结合为主线,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按照“专业基础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生产性实习实践”分三个阶段进行。

2.1专业基础培养

专业基础培养主要在第一学年,在掌握电子商务专业基本素质(公共必修课)的同时,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掌握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基础知识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运输经济学、电子商务基础、电子商务技术基础、VB语言、商务统计、会计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掌握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专业技能培养

专业技能培养主要在第二学年,在学生掌握电子商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考虑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拓展能力。主要课程包括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技能、网络营销实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物资采购与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网络编辑、商务谈判技巧、Photoshop图片处理与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等。根据专业认知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前后承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开设课内实践和集中实训课。其中实践课主要遵循三条主线:技术类实训课、管理类实训课、综合实训课。①技术类实训课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VB语言实训、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实训、电子商务网页制作与网站管理实训、POS实训。②管理类实训课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实训、管理基本技能实训、商务礼仪实训、立体库业务实训、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实训等。③综合实训课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生产性电子商务综合业务实训等。通过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既了解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懂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既掌握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又深谙现代流通企业商务运作流程;既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又具有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3生产性实习

实践生产性实习实践主要在第三学年,学生可以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性综合业务实习和顶岗实习,通过实习实践,使学生在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上得到进一步锻炼,熟悉企业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以及企业文化,拓展和提升专业技能,培养职业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

3结束语

目前,全国共有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随着生源的逐年减少,院校之间对优质生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企业真正用得上、留得住的具有较高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以高质量的就业拉动高质量的招生,才能使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院校人才培养的纲领和准则,因此,探索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广大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

实用电子技术培训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工电子 实训室 管理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076-02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电工电子专业应用广泛,电工电子领域的技能型人才需求不嗟菰觯如何解决电工电子人才紧缺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一直以来,中职学校都是培养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了适应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对电工电子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很多中职学校将电工电子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在资金、设备、人才方面不断加大投入。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应用能力,特别是对所学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重视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能否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的电工电子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如何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实训室,已经成为中职学校重要的专业管理工作之一。

一、电工电子实训室建设的原则

(一)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根据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特点,电工电子专业教学应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创造性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建设电工电子实训室时,应该加强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实训项目建设,以应用型、综合性实训项目为主导,并增加实训的直观性,使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对仪器设备、线路等一目了然,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

(二)软件、硬件配置合理性。电工电子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一方面,通过软件实训教学进行讲解,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有一个总体的感官认识,但软件实训教学只能是实训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任何形式的软件实训教学都不能代替真正的实践操作。另一方面,必须进行硬件的真实训作。因此,在电工电子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兼顾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合理配置,不可忽视任何一方面。

(三)安全性。安全性包括实训设备安全和操作人员安全,电工电子实训室和用电有着密切联系,特别要注意用电安全和人身安全。要求每一个实训台都应该有内外电压漏电保护、电流型漏电保护、隔离变压器接地、实训室铺放绝缘地板胶等,切实有效地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保障操作人员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设备仪器仪表运行安全,要求所选购的设备仪器仪表等具有较好的超负荷运行保护功能,交流、直流电源情况下,都能够具有过流、短路保护功能。另外,采购设备仪器仪表时,严格把关,确保实训室设备仪器仪表的质量,杜绝劣质设备仪器进入实训室。

(四)以人为本。实训操作台的长宽高等规格设计应该符合人的操作习惯,坚持以人为本,尽最大限度满足实训操作要求。规格合适的操作台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听课和实训操作,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另外,实训操作台设计应该美观大方,布局合理,以有利于实训教师在实训操作中走动,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

(五)开放性和兼顾性。实训室除了在正常的教学时间满足教学工作需求外,可以考虑在课外时间开放,使部分对电工电子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在实训室进行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当然,实训室的开放是建立在安全性和专业管理人员、辅导人员都配备的前提下。另外,实训室应该是兼顾到中职学校全体师生的,既考虑到电工电子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需求,也应该兼顾非电工电子专业学生的兴趣学习需求。

二、中职电工电子实训室建设

(一)根据课程教学特点配置实训室。根据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将电工电子专业划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拓展技能。课程和实训教学可以按照这三个层次进行区分,其中,电工电子基本技能教学和实训包括电工基本功训练、电子组装工艺、仪器仪表的检测与使用等;电工电子综合应用技能教学和实训包括维修电工、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单片机技术等;电工电子拓展技能教学和实训包括电气自动化设计、电路设计、综合布线、汽车电工、网络技术、机电技术等。电工电子实训室的建设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特点进行配置,同时不同层次但技术应用相同或较为相似的教学实训可以配置同样的实训室。如电子基本功训练配置电工基础实训室;维修电工、电机与变压器维修等配置电工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变频器技术等配置控制器实训室;仪器仪表的检测与使用、数字电路等配置电子测量实训室;单片机技术配置单片机实训室;电子组装工艺配置电子技术实训室;电气自动化设计、电路设计等配置计算机实训室;电气布线、网络技术等配置综合布线实训室。

(二)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室。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要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技术服务业需求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时代性。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实训室的设备、仪器仪表等实训配置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先进合理。但这样的设施往往投入不菲,比如有的微电子设备投资高达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只依靠学校或财政资金往往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实训室的建设可以考虑与企业共建。比如可以考虑定向培养,学校和企业按照互惠互利、双方共赢的原则,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合作培养人才,学生完成学业后直接输送到企业。企业则与学校共建实训室,同时协助学校对实训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均满足企业的要求。

(三)注重实训室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稳定是实训室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一所优秀的中职学校,不但要有先进的实训室、设备、仪器仪表等设施,更重要的是要有会使用这些先进设备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师队伍和辅导管理人员。师资力量水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实训室培训人才作用的发挥程度。一名优秀的理论课教师应该也是一名优秀的实训教师,学以致用,教书育人,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一方面,学校需要加强实训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特别是与实训课程有关的前沿知识,保证实训教师知识武装的先进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实训教师的实训室操作性,掌握实训课程的前沿知识,充分有效地发挥实训室的最大功能和最大培训作用。

三、电工电子实训室的管理

(一)建立合适的规章制度。应根据电工电子实训室的特点和学校的教学特点,制定合适的实训室操作规则和实训室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实训室专业管理人员与实训教师共同承担实训课的制度。各实训教师负责具体班级的实训指导工作、实训报告批改。实训室专业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实训室仪器、仪表、设备保养维护、维修元器件、实训易耗品统筹,以及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和全程指导学生实训。

(二)注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要保证实训室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必须注意对实训室设备进行良好的维护和保养,只有保持定期维护和检修,才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用。实训室专业管理人员对实训室设备、仪器仪表等应该心中有数,了如指掌,熟悉各种设备、仪器仪表的操作规则,定期对这些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使这些设备仪器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做到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问题,出现故障及时彻底排除,并做好检查记录。每次实训课结束后,注意仪器设备的摆放,保持设备状况完好。每天下班前注意切断电源、水源等,关好门窗。同时注意保持实训室的环境清洁,不使用设备时,注意做好设备仪器的防尘、防潮和防震工作。

(三)加强实训仪器设备的管理。实训仪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训科目完成的质量,如果仪器设备质量较差,则学生完成实训操作的质量就较低。加强实训仪器设备的管理,一方面要求实训教师在实训课上课前要及时整理好实训仪器设备及各项耗材,在上课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实训操作规则和要求M行操作,避免元器件的损坏,减少损耗。另一方面,在课程结束后,要及时整理、补充所缺的器材,确保下一次实训课的正常进行。

(四)做好设备的档案及使用管理。实训室专业管理人员需做好实训室的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对每一个仪器设备都分别建立档案和设备卡。新采购的设备仪器要建立原始档案,登记好设备的信息,同时应尽快熟悉设备的基本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做好设备仪器的使用记录工作,要求每一位实训操作人员严格做好设备仪器的使用登记,及时、完整记录设备仪器每次使用的人员、时间、运行情况、实训内容等,以利于设备仪器在维护和保养时进行参考。

总之,为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电工电子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应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实训教学方法,做好电工电子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和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陈 斌.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研究[J].河南科技,2014(6)

[2]黄一展.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2(43)

[3]栗 松.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研究[J].新课程,2013(9)

[4]魏刚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5]李树芳.技工学校电工电子实训室建设探讨[J].职业与教育,2008(6)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 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GXZZJG2016B020)。

实用电子技术培训篇8

【关键词】产业升级换代;“教、学、做一体 ,产、训、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电子类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依托西咸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区电子产业基础雄厚优势,服务于电子行业、企业,为社会培养从事电子电力产品设计制造、电子产品测量、可编程逻辑控制、表面贴装等技术人才。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进行专业建设,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依据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改革,重点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特色,构建“教、学、做一体,产、训、工融合”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成立由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校内外知名教授、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教学改革,针对企业对应用电子技术岗位群的不同技能需求,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重点培养电子产业、行业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务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结合职业岗位能力修订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等五融合,为学生搭建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3个平台。

1.教学安排上保证“教、学、做一体 ,产、训、工融合”

按照电子企业岗位群的技能需要,改革该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按“2.5+0.5”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2.5”即为前四个学期,学生以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实训为主,主要完成公共课及专业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第五学期完成专业拓展技能课的教学任务。“0.5”即第六学期针对具体岗位技术能力的要求,将岗位、实训分成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服务、PCB板设计、电子控制线路初级设计等方向,通过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途径实现岗前职业能力训练。针对具体岗位技术能力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加强专业能力培养等途径实现岗前职业能力训练。在教学安排上保证了“教、学、做一体,产、训、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2.项目导向,落实“教、学、做”一体

依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形成了课内实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加强技能训练。以实践性课题作为项目教学内容,在真实企业环境中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以项目实训促进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并由企业和指导教师共同考核评价学生实践技能。

3.“教、赛、证” 结合,促进“教、学、做”一体

积极引入技术含量高的职业资格认证种类(无线电装接工,运维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以认证考核标准完善课程标准,促进职业技能提高;积极参与省级和部级电子技能大赛(电工电子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大赛),同时在电视技术、家电维修技术、低压电气设备维修技术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引入竞赛机制,并把竞赛的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环节,通过竞赛项目快速提升学生应用技能,以竞赛促教学改革和考核机制的转型。

4.建立进阶式技能教学体系,实施“理实一体”教学

建立进阶式理实一体教学体系。第一层次:专业基础技能,即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以及电子产品的组装;第二层次:专业技能,即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检测、电子生产智能化设备维护、维修以及工艺文件制定;第三层次:拓展技能,即初步电路设计,单片机程序设计等。有序的组织学生按照进阶式理实一体教学体系要求在完成理论教学,实验实训,顶岗实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全面、全程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

5.工学结合的实景教学,实践“产、训、工融合”

在学校校企共建电子装配生产线,引进企业产品,进行实景性生产,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企业专家及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制作工艺文件、按企业生产流程进行管理,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先后与“西安森舍电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合作,在“电子生产装配线”对外加工生产“电子检波器”、“卫星电视高频头”、“自动缝纫机控制电路板”、“ LED照明灯”等产品。引企入校,在学校实训室建立LED大屏幕显示生产车间,学生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生产制造LED显示屏20余套。在校内实训基地,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为学生按企业项目进行实景教学。在满足教学实习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由于有了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保障,天津力神、广东美的、宁波奇美、等知名企业纷纷前来洽谈合作,由企业提供奖助学金、实训设备乃至学费的“力神班”、“奇美班”应运而生。这种合作模式受到了学生、家长和企业的欢迎和肯定,获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通过上述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实现就业提供模拟、仿真乃至真实的生产学习、实训环境,改革了教学方法,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通过改革,突出专业培养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构建了以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拓展技能实训课程构成的进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凸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改革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形成了“教、学、做一体,产、训、工融合”电子类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佩禹,张新芝,李亚平.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02):34.

[2]滕碧红,张源峰,宋丽,苏李果.生产性教学工厂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20.

上一篇:边防公路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电子技术实践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