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阅读能力

时间:2022-10-13 12:19:17

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一、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

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对作品能做出自己的评价。而这些都离不开宽松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语言要亲切自然,多用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理解的商讨式、征询式话语。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泰格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只有相信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点燃“火把”,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获取新知、有所体悟。

二、构建互动的教学方式

阅读教学要促进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建立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必须让学生在积极互动的学习中不断得到信息反馈,以及时修正错误的观点。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方式,善于构建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观察整个探究过程,或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醒学生换一换思路。另一方面,要建立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由于探究教学一般是围绕问题的解决活动来展开的,这些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复杂问题,学生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分工合作才能得到解决。所以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交流,以个体间提出不同的看法来刺激学生的反省思考,让学生在交互质疑辩论的过程中,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交流,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因此,我们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能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文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主体。如在阅读《小动物过冬》一文时,我引发学生:“同学们,在这三种小动物中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啊?为什么?”学生回答很积极,每一种动物都有小朋友喜欢,有的学生甚至喜欢两种或都喜欢。我都给予了肯定,然后给他们三分钟时间把最喜欢的那种小动物说的话好好地读一读,读出他们谈话时的语调、感情来。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指名学生上前表演。在一次一次的提示与指导下,学生不仅能绘声绘色地读好每一句话,而且在表演中学会了自己阅读、自己体会感悟课文中小动物的情感,更激起了对这三种小动物的喜爱,同时学会了在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学会尊重,更好地理解、掌握了课文内容。可见,表演是对话文本、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一种互动的好方法,同时表演过程也是学生内化课文语言、自主创新的过程。

四、养成学生质疑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则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主动探索,激活创新思维的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中处处有疑。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后的质疑,如教学《穷人》时,问学生:“孩子们,你们遇到了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渔夫一家生活很苦,为什么还要收养西蒙的孩子呢”;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如教学《月光曲》时,出示课题后,问学生看来课题后想知道什么,学生们接着提出了很多问题,这样更好地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性的质疑,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引导学生提出“溪流声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通过释疑弄清溪流的宽窄缓急的变化,弄清溪流和双龙洞的变化,使学生明白“山势”的变化引起了“溪声调子”变化的关系,发展了其形象思维;还可以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质疑,如教完《鸟的天堂》后,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通过释疑,既使学生深入体会了课文内容,又受到一次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教育。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给予他们朗读的时间。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课堂才是实实在在的课堂。只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民主、平等的阅读气氛中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学生才能闪现出创造性的光辉,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第六小学)

上一篇:略谈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技巧 下一篇:入境外国游客旅游行为性别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