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学生双手 让操作走进课堂

时间:2022-08-14 10:41:42

解放学生双手 让操作走进课堂

目前不少农村完小,由于教学设备欠缺或者学具、教具的配备严重不足,没能对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教学,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材料动手操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效果不好。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解放学生双手,让操作走进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手来,能够有效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通过动手操作,丰富感性素材

师生教学负担过重是当前教学中普遍而又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体验、缺乏感悟。难怪平时听过不少教师经常抱怨:为什么讲了几遍的知识,学生还是不懂?究其原因问题在于有些学习内容该让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却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没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学习活动必须以感性材料为依靠。在数学教学中,解放学生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问题置于具体、直观形象情景中,使抽象数学知识具体化,丰富学习感性素材,学生就有了思维的载体,就有了解决问题的脚手架,就能大大提高课堂实效。

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红花24朵,黄花比红花多6朵,黄花有几朵?”时,就要准备学具让学生摆一摆。学生先摆出与红花一样多的黄花24朵,再摆出6朵黄花,这6朵黄花是比红花多的部分。学生在摆放花朵的过程中弄清楚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懂得了算法。即黄花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红花同样多的24朵,另一部分是比红花多6朵的,所以黄花有30朵。

二、通过动手操作,积累活动经验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理解与掌握数学的重要条件。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尽量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积累活动经验,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长方体与数学中长方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可以开展如下数学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触摸知识,实现“做数学”与“用数学”的统一。

活动内容:制作以下物体,并粘贴表面:

①做一鱼缸②做一烟囱③做一抽屉④做一盒子⑤做一笔筒

活动准备:胶纸、卡纸、剪刀

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上面常见的物体分别有几个面,表面积该怎么计算,就不会机械套用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效果比传统灌输的教法不知好多少倍,学生的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三、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数学建模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就是说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发现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几何知识,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具及有关数学模型,通过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比一比的活动发现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这部分知识时,设计如下学习活动:

1.提出问题:取一定数目的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出一个长方体,探究它的长、宽、高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2.实验操作: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数量的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请他们用小正方体拼出不同的长方体。

3.观察填表:学生观察拼出的长方体,把每排摆的个数、摆的排数、层数及其含有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依次填在事先制作好的表格里。

4.建立模型:学生在分析概括后发现

⑴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含有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⑵每排摆几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长方体的长就是几厘米;摆几排这样的小正方体,它的宽就是几厘米;摆几层这样的小正方体,它的高就是几厘米。

⑶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在以上学习活动中,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设计如下学习活动:

活动内容:“数方格的学问”

活动一:小方格够摆满的时候,全班学生都会摆,大家很高兴!

活动二:小方格不够摆满的时候,你还能知道一共可摆满多少个吗?

活动三:只给你一个小方格,你还能知道一共可摆满多少个吗?不少学生一时给难住了,经过观察、操作,惊喜出现了:发现横(长方形的长)的可以摆几个,竖(长方形的宽)的方向可以摆几个,横向摆的方格的个数×竖向摆的方格的个数=方格总数

活动四:一个小方格都不给你,你还能知道一共可摆满多少个吗?惊喜又出现了:

建立模型:含有的小方格的个数 = 每排的个数 × 排数

发现结论: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在以上学习活动中,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惊喜不断出现,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通过动手操作,感悟数学思想

有些老教师目前仍然没有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走出来,习惯于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形式代替学生独立的实践操作,没有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课堂上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这种“填鸭式”的教法,把学生当做解题机器,忽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知识的积累,归根到底要靠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来实现。教师要把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悟数学思想的魅力。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测量等一系列操作活动,把所学的知识生活化,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教学“图形的面积”后,在学会了计算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复杂问题,于是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一项探究作业:给你任意一片树叶,你能计算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

乍一看,树叶形状没有规则,该怎么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求出它的面积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发现:原来可以通过“剪、拼、移”等操作方法,把树叶“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有规则的图形(如下图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解放学生双手,让操作走进课堂,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绽放创新的光彩!

上一篇:国际旅游节事中家庭游客的服务感知及行为态度... 下一篇:在课文中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用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