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时间:2022-10-13 09:46:38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所谓教学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广泛而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效果的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对学生的绩效和教师的教学绩效做出价值判断,并以此为依据,调整、修改、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活动。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又成为整个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重中之重。

1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原则

1.1 强化评价对教学激励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评价,要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同时也要利用教学评价结果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发挥评价与教学相互促进作用。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实际操作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全面考查学生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优势。评价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的原则,采取适当的方式,多样化和灵活性相结合。由于学生的个人素质不同,再加上计算机目前已不同程度地进入家庭,这样客观上就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个体差异。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尊重个体差异,体现灵活开放,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过程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还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1.3 教学评价应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既要注意保持和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将参与学习活动的各方面人有机地整合起来参与评价,特别要通过让学生参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关注他人,组织学生进行自评、组内互评或小组间互评,以评价促进学习,在互评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教师的引导和督查下,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另外,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想象力与技术水平。

2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2.1 前置性评价

所谓前置性评价就是在教学活动展开之前,为了判断学生的前期准备情况而进行的评价。前置性评价通常可以使用访谈、问卷等形式。

2.2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主张内外结合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它主要有形成性评价、作品评价、电子档案评价等形式。

2.3 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级。信息技术课程的终结性评价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笔试加上机测试,第二种是计算机支持的信息技术考试。

3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3.1 注重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一门应用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的学科。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是用于实践操作的讲解与应用,而学生在其生活和学习中会经常利用信息手段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拓展视野。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都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觉得这个学科有用,制定相关的评价方案时应考虑到实际情况,鼓励教师重视学法指导,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加强教师基本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的构成人员很复杂,有很大一部分都没有经过师范教育,还有一部分是跨学科的教师,他们往往重技术,轻课堂,在课堂教学时会出现很多基础学科不会发生的现象,比如缺乏专业知识基础,教学语言不规范。这些都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所以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上要把教师基本素养作为一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基本能力提高的重要指标,让他们在平时各种专业教学活动中锻炼基本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有量表评价法、分析法、调查法等。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必须伴随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和运用新课标中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创造性教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这样的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最终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性人才。

(作者单位:宁夏海原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时代语文学科的教与学 下一篇: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