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22-10-13 04:13:12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 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要创新。《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重要课题。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理念;创新思维;改革;教学主体

一、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历史教师要跟上时展的步伐,不能只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上,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历史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并向课外逐渐延伸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感受,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个体化的行为,学生的能力不同、经历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他们的想法也会有所差异,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改革教学观念,树立创新理念

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要把创新教育和创新精神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下,比较理想的创新课程范例还不是太多,教师要经常性地开展教学观摩,共同研究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并在观摩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更为直接的理论依据。教师拥有好的教学理念还不够,关键是在课堂上如何实施。教师要鼓励学生立足于史实,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提出的观点不管正确与否,符合不符合常理,教师首先要给予鼓励,然后加以正确引导,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如比较《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和顽固派观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并以其身份进行对话,分别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不断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开端.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的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起学习的动力,养成爱思、多思、会思的习惯。新课标教科书在每一课巧妙的设置了引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七年级(上)《西周兴亡》一课就有这样的导入语: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这些地名是怎样来的?从西周的制度立,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学生齐读或作为教师教学导入语。激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热情。新课标教材辅栏设置的读读、议议是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切入点。如:《春秋争霸》一课中辅栏中议议:越王勾践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自然地引入对该问题的讨论。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设问,不会造成学生无话可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教师只作正面引导和鼓励即可。

在新课标下,教材只是种课程资源,同时非常重视史料的编辑.教师要多渠道,有针对性筛选史料。在丰富的史料面前,引导学生穿越时空,再现历史的真实面貌。

四、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将历史知识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针对此,我创设了“寻找身边的历史”的活动,要求学生广泛收集资料用专题演讲的形式对身边的大事或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追本溯源”。如围绕着现在普遍关心的“”和台湾归属问题,我就让学生围绕着台湾的过去、现在、未来问题开展了“台湾―想说分手也很难”的时事开讲活动。

学生学习的任务繁重,历史的涉及面广泛,对学生而言,在学好其他学科的同时,还要学好历史,是很不容易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创新,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使我们的历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旭阳,周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70-72.

[2]常梅.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J].才智,2013,07:81.

[3]S毅虹.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2:143.

[4]石志刚.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2:72.

上一篇:浅谈政治课教学中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 下一篇: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