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方法的探析

时间:2022-10-13 03:43:08

建筑设计方法的探析

摘要: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引起了建筑家对于建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关注。由于建筑是人类改变和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开发行为,包含了以不同形式大量消耗、改变和转化自然资源的行为,并且在各个方面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将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设计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将结合案例探讨建筑的可持续设计方法。

关键词:建筑可持续设计方法;可持续发展;外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269-1

0 引言

目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关注建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目前发现导致气候变暖的有害物质中,大约50%的有害物质产生于建筑施工和运营过程当中。因此,建筑师们应该重新思考人、建筑和环境之间应该一种怎么样的和谐关系,因此应该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段来减少这种负面影响。

1 外墙设计

在外墙上主要是要构建“可呼吸外墙”,其主要是通过架空地板、吸音材料、风扇、过滤材料等来构建,这样就通过可以墙上的孔洞来使室内外的空气和水分进行交换,这样既有利于调节温度和湿度,也有利于过滤灰尘和噪音。例如,近年来近年来许多高层建筑在外墙材料的构造上作文章,如采用新型复合墙体、中空玻璃“可控双壁体”系统等等,也能收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此外,还可以使室外空气通过加热或者制冷管道进入室内,这样就能达到室外与室内空气热交换的目的,这样空气从屋顶通气孔排出,同时也会带走多余的水分、杂质和有害物。

这种自然被动的空调方式一般是人工可控的。其优点是,在创造健康自然高质量的室内空气的同时,还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浪费。

2 外窗设计

一般来说,外窗一般采用双层或者三层的玻璃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节约能源。通过与普通单层窗的比较,其隔热性能高高2-3倍,费用仅仅只多15-50%。此外,还有众多的优点,如隔音效果提高、采光好、视野开阔等。如果在建筑周围外环境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则要认真考虑外窗是采用密闭还是可开启的形式。如果采用可开启的方式,则容易导致室内受外界干扰的概率大大增加,例如空气污染、湿气、灰尘、噪音等,同时也会造成热冷流失情况的出现,降低隔热效果,带来安全隐患。

3 遮阳系统设计

遮阳系统主要是向阳的外立面或者采光屋顶上,具有可控性、可调节的特点,以达到不同时间、根据不同需要遮挡、反射和引光入室的目的。

在具体的操作中,通过新玻璃技术与室内外遮阳系统的有机结合,就可以综合获得环境适应性、自然光控制以及热舒适性了。例如,卡雷尔艺术中心坐落于法国尼姆,由福斯特及其合伙人事务所设计,其体现出的优雅而直白地运用自然光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由于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高性能透明或者半透明窗体,这样就可以对自然光进行漫射或者将自然光引入室内,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然光的设计要求。例如,百叶窗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自然光进行遮挡或者漫射。在实际中,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百叶窗可以与各种不同的照明和采暖要求相适应。通常就百叶窗的位置来说,水平百叶窗常用于遮阳中庭或者屋顶咖啡厅;可调节性百叶窗通常安在屋顶下部与天窗之间。在实践中,百叶窗的位置和尺寸可以进行不断的调节,但必须与各种自然光条件、立面朝向和活动相适应,以此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并且它会始终保持着某种一致,巧妙地将各个部分连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众所周知,简洁的百叶窗遮阳系统具有传统窗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与场地之间的关联性、灵活性及透明性等。在这里,因为加入了遮阳和窗体技术,建筑设计手段得到拓宽,包括一座中庭(带有一个优雅的玻璃楼梯间)和丰富的室内窗体形式,来获得侧窗和天窗射入的自然光。

约瑟夫・加特纳父子公司是一家设计玻璃幕墙的事务所,坐落在德国贡德尔芬根的新办公楼被作为该公司对建筑外维护结构整体性理解的一个示范项目。该建筑采用了一种照明和热工需求的成熟方式,其得益于将窗体设计与各种遮阳设施的设计整合起来。该建筑为两层,沿一条东西向的轴线设计,这样南北向有光射入,从而解决了早晨和午后的自然光问题。门厅和中央天窗的设计减小了建筑物的进深。由于采用了优秀的自然光设计方法,该建筑外维护结构所承担的采光负担被减小。

上述案例采用看三维和多层次的独特方法来设计建筑外维护结构,这样就可以提高室内外空间的关联性,从而能够增进使用者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此外,设计者在将玻璃技术与遮阳系统结合的时候,需要考虑建筑所需的灵活性、应变性以及使用者互动这几个影响因素。在这里,我们所考虑的自然光技术主要是指玻璃技术、对窗体中空层的利用以及将窗体和遮阳系统结合起来的方法。随着层次的增多以及实现更大的可变性,这些方法正在变得越来越与环境相适应。使用者与自然光系统和技术之间的互动越深入,他们对自然条件、气候情况以及工作生活场所的意识也就越发强烈。

4 结束语

总之,要实现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追求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建筑。只有协调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邹志生.浅谈我国建筑设计如何考虑可持续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7):121.

上一篇:论垂钓的方法及意义 下一篇: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