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09-24 09:02:23

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摘要: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直接决定着农业经营的成败。农户的积极参与对循环农业的顺利运行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循环农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文章以江苏省沈高镇为例,以引导农户参与循环农业为出发点,从指引农户了解自身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不足入手,采用农户调查的方法,并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将参与式方法运用于循环农村社会体系建立上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

关键词:循环农业;农户参与;政府引导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256-2

0 前言

当前,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挑战,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农业污染、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农业的良性发展。循环经济的应运而生为现代农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其成功探索与有序运营,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生态文明。

同时,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化石能源枯竭,特别是“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的召开,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选择。而进一步开发循环农业,实行有效的标准化管理,可为新兴的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

1 研究地区概况

河横村位于江苏省姜堰市北部,地处姜堰、兴化、东台三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人口3153人,870户。总面积8312.5亩,其中耕地面积4436亩,水面面积2100亩。河横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势打造河横品牌,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外向农业,建成了特种种植区、特种养殖区、绿色食品加工区、科研示范区和休闲观光区等五大功能区。1990年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态环境“全球500佳”殊荣,2009年9月亚太国际环保组织授予姜堰市河横村为“低碳农业先进村”。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规模化不足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循环农业推广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发展的历史趋势。经营规模也对农户的经济行为产生较大影响。河横村农户经营规模普遍很低,规模化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2.1.1 普遍兼业化 农户兼业是一个普遍现象。只要存在农业与非农业的区别,并且农户在禀赋或偏好上存在差异,就必然存在兼业。农户兼业,可以充分利用家庭闲置资源,从而达到收入多元化和分散风险的目的。

河横村纯农户较少,大多数为兼业农户,主要表现为农外就业,农民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离土不离乡、转移就业的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决策者;二是留守农村的妇女,承担了家庭农业生产的主要工作;三是子女外出打工年的老人,留守在农村种田。

兼业农户家庭中,通常由留守的妇女、老人进行农业生产。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减少,制约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结构调整。普遍的农户兼业更有可能导致农业投入要素质量下降,从而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农业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非农收入的增加,甚至成为主要收入,极大地降低了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积极性。

2.1.2 农业投入不足 农户家庭支出结构直接影响着农业投入。农户家庭支出主要包括农业支出和非农支出两方面。非农支出不但是农户生活水平的体现,更影响到农户的生产决策。非农消费支出的增加,将导致农业生产投入的减少,从而影响农业生产。

河横村农户家庭非农支出中,以文化教育、衣食、家用品及设备三项开支最大。小部分农户表示人情送礼的支出很大,这些行为不但造成极大浪费,而且严重挤占农业生产资金,导致农户在扩大生产和引进新技术等方面缺乏资金投入,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

因此,在土地资源分散、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加之农户兼业经营土地,农户采取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参与循环农业的意愿极大降低。

2.2 对循环农业的认知水平低

2.2.1 资源环境意识 农户的生活方式、生产行为及生活习惯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虽然农户对改善环境的意识较高,但是多数农户对于改善环境的投资意愿不是很高。生活垃圾虽集中到垃圾站,废弃物没有被充分的回收利用,这是对资源的浪费。家畜粪便的处理,采用传统方式,很少用于生产沼气。由于沼气和麦秆处理技术不成熟,成本过高,仍有农户选择将焚烧或弃置,给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政府应加大对沼气工程推广力度,加大对循环农业的宣传,使农户加深对循环农业及其环保运作方式的了解。

因此,在目前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农村环境状况的改善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是需要政府及社会的投资。

2.2.2 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度 循环农业要顺利实施需要农户对循环农业的知识有所了解。当前该地区已经开始推广循环农业,农户却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与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水平大为相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首要条件就是提高农民对循环农业的认知水平。

农户对循环农业的了解仅局限于感性层面,对农业循环经济认识不清晰、不深刻。农户对沼气、无公害农产品虽有一定了解,但是对于循环农业的运作方式以及功能还缺乏深入了解。而农村技术和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还停留在乡邻之间的相互介绍层面。农户通常在政府指导下开展农业生产,但更多是根据经验自主决策来进行生产安排和布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户对新技术的了解和采用。

3思想保守,惧怕风险

3.1 农民缺乏了解自我、开发自我的能力

在长期的传统体制束缚下,农村教育远落后于城市,导致农民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不足,妨碍了农民的自我开发意识,削弱了农民成就自我的能力。

一方面,农民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存在否定自我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农民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农民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这表明农民的潜力巨大,可以开发和利用农民的能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循环农业。

3.2 农民采用新技术的风险厌恶心理

风险是创新的障碍。而从投资选择中可以看出农户有很明显的风险厌恶心理。例如,在有闲置资金时,大部分农民表示会选择存入银行,而只有25.14%的农民表示会投资风险低的商业保险等。

在采用新技术时,农户分为三类:技术率先采用者、技术跟进采用者和技术被迫采用者。随着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及在农户间的扩散,新技术得到普及应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农户为了规避风险,稳定收入,对新生产技术的反应相当慢。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农户的态度相当谨慎,多数农户更愿意采用风险低、收益低的传统技术。许多农户不选择采用新技术,原因是不敢独立判断和选择。当周围农户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后,则普遍 “跟风”,导致农业生产与需求的不平衡,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但农民风险规避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农户的收入越高,风险的厌恶程度越低。富裕的农户更愿意进行风险投资,因为即使做出了很有风险的决策,也能够较好地承受风险损失。因此,他们的生产更有效率,更倾向于参与循环农业,并且也更愿意创新。

4 结论和建议

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生产,受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农户自身的特征。这些自身特征都会通过农户的各种行为,如决策、投资和风险规避等,对农业的投入及产出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成效。二是循环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如当地农业技术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等,都会对循环农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当前,政府仍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政府则应在循环农业中发挥主导作用,为循环农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循环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并鼓励农民参与循环农业。

4.1 完善信息保障体系

由于信息获取的渠道不足等现象,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层面,对循环农业相关政策,循环农业的技术、模式等都缺乏深入了解,这极大影响了循环农业的推广,同时也影响了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积极性。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奠定硬件基础。如河道、管道等灌溉设施、人畜饮水设施、乡村道路等建设。这些基础设施是循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4.3 提供资金支持,设立合作组织

农户的资金不足,针对信贷问题反映的意见较多。完善农村金融信贷体系,是鼓励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重要保障。对循环农业建设项目,政府还应在资金上给予直接支持,如对秸秆加工、沼气工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循环农业宣传、技术培训等补助。

此外,农村合作组织应作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力量。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保险公司的发展,提供农民参与循环农业的有效载体,有效地分散风险,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

4.4 完善农地制度,进一步发展非农产业

现实中的兼业化普遍存在,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下,也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建立健全农业用地的流转制度,有利于农地通向生产效率更高的农户集中,从而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农村非农产业存在着管理、薪酬等问题,农户不愿彻底离农。因此,政府应支持发展非农企,加速兼业农户彻底离农,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朝飞.中国生态危机的挑战与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 1998.

[2] 叶敬忠.参与式思想与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村经济, 2006.

[3] 曹建民,胡瑞法,黄季.农民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及其决定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2005 .

[4] 李小云.参与式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5] 李小云.谁是农村发展的主体[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6] 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南京:南京人学出版社,2004.

[7] 王延安,杨锦秀.农业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基于未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农户个体行为分析[J].农村经济,2006.

[8] 徐翔,周峰.农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道德风险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7.

[9] 杨锦秀,王延安,庄天慧.论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四川农户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J].农村经济,2007.

[10] 陈晓红.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兼业及其因素分析――来自苏州农村的实证调查[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

[11] 李崇光,陈诗波.乡村清洁工程:农户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编号091030733。

上一篇:浅析玉米收储过程中计量违法案件的鉴别方式与... 下一篇:浅析渑池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