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时间:2022-10-13 02:15:12

怎样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 要: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联系起来,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关键词:生活化;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11-01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为他们提供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并帮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数学方法等,与此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认知需要和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实际生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激起学生潜在的知识,能够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探索数学的奥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达到对自我生活和心理需求的满足,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精心设计平实而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例如:学了“小数加减法”以后,我让学生带10元钱去商场买东西。提问:“可以买到哪两样东西?最多能买几件物品?买哪些买不到的?”(用计算说明)这样,学生就会运用学过的小数加减法去处理给定的数据,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

又如:我在复式统计图的教学,为了创设情境,引起统计的兴趣。因为学生对“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情况”比例题更为熟悉,更有亲切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更有兴趣。因此本节课本我以你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为调查数据,然后选择其中的5种水果“西瓜”、“香蕉”、“桔子”、“梨”、“葡萄”作为调查项目填写在统计表中。再合作探索,探究制作方法。学生在收集好数据,并用统计表记录之后,我就设问:以上数据,除了制成统计表,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比较好呢?这一问引起了学生要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欲望。然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图例,初步明确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最后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掌握了制作复式折线图的方法与步骤。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深入学生现实生活,体会数学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将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巨大作用。因此,小学数学学习,不但要注意贴近生活,还要注意及时地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才可以真正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我们教师在课后练习设计时,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他们参与时间活动的机会,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能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并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例如:教学“比例的应用”后,我组织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分摊物业管理费的问题。首先,教师谈话,创设情境:“去年张鸿、王伟和陈勇共租了一套房子,共有三房一厅,他们三家每户住一间卧室。可是三家对物业管理费怎样分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帮助设计一种合理的分摊方案,好吗?”交纳物业管理费,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熟悉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设计出多种分摊方案,有的认为,人口多的家庭使用共用设施多,产生的垃圾也多,应该按人口数来分摊管理费;有的认为按照面积来分摊管理费,公用面积也要按人口数分摊到每个家庭,这样更公平合理。学生处在情境的活动中,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上一篇:高中新课标《化学必修一》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