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教学师生交往浅析

时间:2022-10-13 01:53:05

初中课堂教学师生交往浅析

摘 要 师生交往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受教育体制、传统教育观念等因素影响,初中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环境较差,以教师为中心,交往单一、不公平,忽视非言语交往、青春期的学生具有一定反抗性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需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更新教学理念,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注重个别差异,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初中课堂教学;师生交往;和谐师生关系

初中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教与学的这种师生交往方式,教师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初中课堂教学师生交往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再加上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受其叛逆性和自身心理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初中课堂教学师生交往问题重重:

1.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师生交往

初中学校通常将班级授课制作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再加上由于资金、师资等因素影响,初中班级规模普遍较大,教室座位的排列方式以秧田式为主,又给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增加了难度。

2.教师权威过重,师生交往以教师为中心

初中学生处于知识快速增长的时期,但自学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督促和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绝对权威,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其主体性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交往失去应有的活力。

3.师生交往的单一性

交往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初中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和学生进行交往,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却很少。第二、初中课堂教学中的交往方式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个体交往和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互动交往,缺失教师与小组交往,小组间的交往缺乏更严重。第三、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仅仅是知识间互动,交往层次不深,缺乏情感交流。

4.师生交往的不公平性

初中课堂交往中教师总是会对部分学生有所偏爱,提供更多交往机会,其他同学甚至几节课无法获得一次发言机会。这些在课堂交往中受到偏爱的学生大多数是学习成绩较好、懂事听话的学生干部或者在班级中地位较高的人,初中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中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

5.忽视非语言交往

非语言交往在初中课堂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非言语的表现行为,诸如面部表情,目光注视,身姿姿势以及身体处位置的变化,都通过学生的视觉,吸引他们的注意,引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语言交往,也要运用非语言教学行为,促进师生间教学交往。

6.青春期的反抗性

青春期是初中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身体的发育使初中生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对一切不愿顺从,尤其是其他成人的意见,在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中会产生更多的摩擦,教师要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尽量减少课堂中对抗事件的发生。

二、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1.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当前的教学评价机制过于强调筛选和选拔功能,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第一,建立全面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停留在学习成绩上,要综合考评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注重全面发展。第二,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相结合,既要注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获得了哪些进步。第三,扩大评价主体的范围,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经常开展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等活动,尽可能获得对学生的公正评价,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

2.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互动意识

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师生观和教学观,更应关注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既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又包括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包括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注重把知识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使用条件等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新型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互动意识,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与探索交往中建构知识。

3.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质量。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首先要缩小班级规模。严格将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实现小班教学。其次,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初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讨论、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等,加强学生间、小组间、教师和个体间的交流,适当开展选修课,培养学生课堂交往能力。再次,改变传统的课堂空间布局,实行新型课堂座位排列方式。可将课堂布局为圆形,营造良好的课堂交往环境。

4.加强教师专业素养,讲究教学艺术

“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只有适合教师和学生不同组合的方法。教学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只有教师在不同背景下,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内容而进行的生命创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树立民主意识,实行单向、双向、双向和环式四种课堂教学交往模式,改变课堂交往的单一性和不公平性、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讲究教学艺术,适时适度的运用批评、表扬等手段,调动学生的课堂交往热情,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5.群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注重个别差异

初中生的情感具有明显的两极性,情感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具有强烈的冲动性和爆发性,行为难以自控。教师在进行课堂交往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恩威并重,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群体进行积极引导,加强心理和思想教育。此外还要注重初中学生的个体特征,进行个别教学,促进有效课堂交往。

参考文献:

[1]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1.

[2]冯建军.教育的人学视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6,334.

作者简介:夏媛媛(1990-),女,汉族,山东威海人,现就读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上一篇:浅谈中学男生声乐教学的心理辅导 下一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