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业指导在高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13 12:54:57

试论职业指导在高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一所高职院校――沙洲职业工学院为例,深刻阐述了高职就业困难群体的心理特征与“两难”类型,职业指导的内涵与途径,用详实数据论述了职业指导体系下高职就业困难群体令人欣喜的就业状况,得出了职业指导在高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所起重大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职就业困难群体

高校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并研究的问题之一。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直接为地方经济提供智力支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的深入,高职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显。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重视并未雨绸缪。否则,会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的生存。苏教高〔2013〕1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对连续两年初次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一段时间停招。”笔者把高职学生就业难归结为“两难”,一是有业难就,二是有业不就。出现这“两难”的学生归入高职就业困难群体。笔者所在的沙洲职业工学院,较早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开展与职业指导相关的活动与比赛,在学生就业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高职就业困难群体概述

1.1 高职就业困难群体的界定及心理特征

高职就业困难群体是特指在高职院校中出现的就业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分三类,一是屡次面试,但屡次不成功者;二是频繁更换工作,工作从未稳定者;三是从未参加工作者。就业困难学生一般具有以下心理特征:一是敏感、多疑、不自信等,表现在行动上则为人际交往障碍,不易与人相处,或不懂人际交往,久之,害怕与人交往;二是盲目从众、无主见等,表现在行动上则为人云亦云;三是嫉妒、好胜等,表现在行动上则多具有不稳定性。四是攀比心理,表现为这山望着那山高。五是逃避心理,表现为不愿或不敢踏入社会。

1.2 高职就业困难群体类型

1.2.1 有业难就

一是人际交往困难者,他们胆小、内向、自卑,在面试时就被淘汰下来。有些虽然通过了面试,但在工作中不懂得与人交流与合作,受到排挤与冷落,最后自行辞职。

二是盲目从众者,他们缺乏独立思考与自我判断的能力,人云亦云,看到有人跳槽也跟着跳槽,最后落到较长时间没有工作的境地。并且这类群体的心理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它会使越来越多处于犹豫状态的无主见的学生加入进来。事实证明,这类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正遂年上升。

三是争强好胜者,他们在校期间多为学生干部,或是较多受到老师关注与表扬者,工作中如果遇到不如意事,如薪酬过低等,有时是非常小的一件事情,如宿舍没有配备扫帚或拖把等,就冒然辞职。

四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者,这类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老是想着做最轻松的事情,拿最高的薪酬,总觉得别的单位比现在的单位好,他们频繁跳槽,最后成了就业困难群体。

1.2.2 有业不就

一是啃老族。这部分学生没有树立起自力更生的意识,即使毕业了还是依靠父母供养;也有一部分是没有做好踏入社会的心理准备,这实质也是一种人际交往障碍。

二是对现有学历层次不满意,为进一步提升学历选择暂时不就业,继续学业。或害怕激励的社会竞争,继续学业,使竞争延后,这其实是一种逃避的心理。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等待更好的就业机会或经过多方比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暂时没有工作。

三是其他原因,如家庭非常富有,父母希望子女回到身边工作,恋爱双方想在一起工作等。

2.职业指导

2.1 职业指导内涵

职业指导教育,又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由美国人帕森斯(parsons.f)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在个人职业选择过程中,应该包括以下三项基本要素:一是清楚地了解自我,包括自己的气质、能力、兴趣、价值观等,二是了解关于职业成功、利弊、报酬等必要的资格和机会,以及对各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条件进行预测,三是关于以上两项事实关系的合理推断。因此,所谓的职业指导就是知己、知彼并正确决策的一个过程,即教会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气质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解家庭、职场、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法规,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顺利“就好业”。开展和推动职业指导工作,既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党的十又提出了“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型就业观。

2.2 职业指导途径

高职职业指导要形成一种体系,该体系将第一课堂建设与第二课建设结合起来,在第一课堂中开设职业指导类课程,注重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第二课堂中开展各类职业规划比赛,实现第一课堂的延伸。沙洲职业工学院在一年级学生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二年级学生中开设《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同时,在第二课程建设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与创业竞赛,取得了较好成绩,以该院机电、动力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为例,初次协议就业率分别为92.8%、95.34%、95.74%。

3.职业指导体系下高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状况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以沙洲职业工学院08、09、10、11、12届就业困难群体(或接近就业困难群体)为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该院7个系中抽取4个系,每系抽取100名学生,总共抽取了400名学生。本次调查主要使用调查问卷,问卷共设计了29道问题,其中有23道单选题,6道多选题,内容涉及职业指导课程设置与就业现状。

3.1 专业对口度高

本次调查,通过职业指导,有291人在专业岗位上工作,121人在专业辅助岗位上工作,28人在非专业岗位上工作。对于专业的对口度,171人认为完全一致,176人认为基本一致,13人认为不一致(如图1所示)。

3.2 工作胜任度强

本次调查,通过职业指导,105人认为完全胜任现任工作,230人认为基本胜任现从事的工作,26人认为勉强可以从事现任工作,4人对现从事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如图2所示)。

3.3 工作满意度高

本次调查,通过职业指导,34人工资在2000元以上,73人工资在1500-2000元之间,106人在1200-1500元之间,77人在1000-1200元之间,28人在800-1000元之间,24人在600-800元之间。114人对现任工作与薪资满意,300人基本满意,51人不满意(如图3、4所示)。

3.4 工作创新性强

本次调查,通过职业指导,能踏实工作,及时完成任务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51.78%,另有一部分人积极创新,取得一定成绩。有28人被评为年度优秀职工,30人成为专业骨干,4人成为部门主管,15人成为储备干部,55人参加进修提高工作技能。调查中,288人有自主创业意向(如图5所示)。

4.职业指导在促进高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4.1 职业指导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职业指导鼓励高职学生主动、自愿参加学习、活动,在其中提高他们包括动手操作、表达、质疑、思维、实践、管理、组织、交往、团队合作等各种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通过职业指导,高职就业困难群体遂渐摆脱人际交往中各种不利的心理特征,变得更加自信、主动、乐观向上,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各方面全面发展,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4.2 职业指导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通过职业指导,高职就业困难群体有比较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对口度高,工作胜利度高。职业指导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一部分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就业困难群体也变得踏实、责任心强、有吃苦耐劳精神了,他们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本职工作,发挥专业特长,受到用人单位重视。

4.3 职业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作幸福指数

通过职业指导,高职就业困难群体薪资水平稳步提升,工作发展方面有上升空间,一些人成为技术骨干、部门主管、储备干部等,对工作现状满意度与幸福感高。这有利于激发高职就业困难群体工作热情,形成良性循环局面。

4.4 职业指导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地方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中小型企业在逐步壮大。在管理、技术升级过程中,这些企业需要吸纳大量的高职毕业生。考虑到用工成本等因素,这些企业除了要求高职毕业生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外,还需要高职学生有较高的综合能力。通过职业指导,毕业生具在创新与创业意识,不断进取,以一当十,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高职院校要加强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指导教育。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时,应该强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高职院校要对学生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与管理能力,唤醒职业意识,掌握职业生涯的决策技能,提高职业生涯阶段的幸福指数,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就好业”。

参考文献

[1]彭军.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解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

[2]王建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3]周鸿.激励能力培训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刘志.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成因调查报告[J].安徽: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11.

上一篇:基于ATmega128的智能小鼠训练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基于74LS148的八路抢答器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