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时间:2022-05-31 01:36:28

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其中的特殊群体——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更加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高校与社会的进一步融合,职业指导对就业工作的推动作用日益得到普遍认可。笔者通过分析就业困难群体的成因、现状,来论述职业指导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的积极作用以及职业指导的发展重点。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困难群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98-02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每年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市场经济竞争又日趋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性问题。而在高校毕业生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就业困难群体,该群体的就业问题又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近年来,各高校对就业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促使了职业指导的发展,职业指导对于大学生就业工作尤其是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

一、目前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现状

(一)就业困难群体的界定

业内普遍认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是指大学生中那些处在就业相对困难现状的群体,以及那些存在感到就业困难心理状态的群体。从高校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看,现阶段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有以下几种: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有身心缺陷的毕业生、心理素质差的毕业生、专业技能较差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弱的毕业生、遭遇性别歧视的女毕业生、面对就业机会高不成低不就的毕业生。

(二)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的原因

这些就业困难群体的学生在找工作时缺乏自信,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常常受到歧视和拒绝。而对于患有身心疾病的人来说,通常在找工作时都会有所隐瞒,一旦在工作中被发觉,用人单位就会以其不诚信或指其身体条件不适合工作需求为由而辞退,但如果一开始就告知真实情况,被录用的几率也是很低的。另一种情况是就业能力缺乏,就业能力缺乏包括学习能力、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综合素质差等。这部分学生往往性格比较孤僻,不善于交际,比较自卑,缺乏社会关系,在择业的过程中自我评价过低,自信心不足,所以可能会错过一些就业的良机。第三种情况是个人就业期望值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存在的明显的不合理。这部分毕业生不能正确的评估自我和了解社会就业的形势,在职业定位中出现偏差,或是由于对兴趣、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保险福利及人际关系等因素的不满,最后在就业过程中导致才能得不到发挥,自愿放弃就业机会。

二、职业指导的概念和具体内容

职业指导是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方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职业指导在我国产生于1916年的清华大学,当时清华大学的小组周寄梅先生最先开始指导学生择业。在之后的20、30年代也有专门的职业指导所,开展职业指导活动,帮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和就业以后的“铁饭碗”、劳动力“单位所有制”等制度,使劳动者难于选择职业,难于转换职业,职业指导在当时的社会体系中失去了存在的必要。1995年以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在全国普遍推行,各高校才又重新开始借鉴西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经验,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目前我国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个教育过程,本质上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设计、学会选择,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同时为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就业咨询和服务。职业指导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能训练、创业素质培养、职业道德教育、相关政策法律的学习等方面。

三、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困难学生就业方面的有效作用

职业指导作为现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就业工作效果的好坏,而存在就业困难的群体则是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解决该群体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帮助其成功就业。按照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内容和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将就业困难群体的形成的可能性控制在最低点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采取设置专门的课程来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从大一开始,贯穿大学四年,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系统的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得到全面、专业的职业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其实,那些家庭经济困难、身心有缺陷的学生通常比其他人更为关注自身的成长,而职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恰恰为这部分学生在自查、自省方面,自我提高方面提供了帮助,进一步控制了他们成为就业困难群体的可能性。

(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学生是否愿意就业取决于他们对目标职业的认可,衡量职业好坏的标准往往受社会环境、家庭成员、个人社会阅历和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们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不能正确的定位,合理的调整自身的期望值,尤其是就业困难的群体,在目标定位、地域选择、薪资期望等方面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举办业界专家讲座,组织参观就业基地,开展职业评价分析,调查访谈等工作能引导大学生合理定位,调整就业思路,树立正确择业观念。

(三)合理规划就业困难学生的个人发展

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往往因为不能正确评估自己,对所处的环境和形势也没有经过深入和全面的探索,以致于无法做出职业选择。职业指导当中的职业生涯规划版块就是教会学生正确的评估自我,了解职业环境,分析优劣势,做出职业选择和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一套方法论,就业困难的学生掌握了这套方法之后,至少能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即便是未能马上就业,也能以最佳匹配确立职业定位,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

(四)搭建各种渠道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竞争力

上一篇:微博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 下一篇:强弱论证临界值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