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办学特色对毕业生就业的作用

时间:2022-09-17 01:56:45

试论办学特色对毕业生就业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产销”链接;订单培养;就业指导

论文摘 要: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近年来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很多高校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让就业率在近6年来连续保持在98%以上的高校却不多,那么江苏牧院为何能保持如此高的就业率?它究竟有何办学秘诀?该文作者从该校的办学特色入手,作了深入分析。

1.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1从专业设置切入,力求实现“产销”链接

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要求。我院搭建与市场需求这一链接的第一步,就是从专业设置切入。在专业设置时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人员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否。由此,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应运而生,如动物药品生产与检测、宠物保健与美容、特种经济动物饲养、食品安全与检验等,由于这些专业瞄准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培养用人单位急需的技术、工艺、管理、服务岗位的应用性专门人才,所以毕业生就能找准就业方向,较快地进入到工作岗位,这是学院保持高就业率的原因之一。

1.2从培养模式着手,努力打造订单培养方式

我院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做起,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努力打造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在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方面迈出了卓有成效的步伐。

1.2.1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我院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模式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取而代之的是采取以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一是“2+1”的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训;二是企业介入的方式,即根据企业需要,调整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三是课程整合,即调整部分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增加技术基础课,安排技术含量高的实训课程等。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行之有效。

1.2.2实施订单培养试点。学院积极与国内一些行业知名产业集团联系,与南京桂花鸭集团、江苏倍康药业有限公司等进行订单式的培养试点;另外学院瞄准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等各方面的调整,适应了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职业环境,适应技术要求,安心岗位工作,用人单位非常欢迎这类订单式培养的人才。

1.2.3推行毕业设计、岗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方法。以往的毕业设计方法正逐渐被毕业设计、岗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三合一”方式取代。毕业设计环节大都放到企业中去进行,同时进行上岗前的训练,企业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毕业生并作为企业接收的考察过程。蒙牛集团是我院毕业生重要的实习就业基地,每年有大批学生在该企业顶岗生产,为此,学院从企业角度考虑,每年派教师到企业,在现场为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我院的这一做法,深受企业好评。

1.3从双证培养入手,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在全国高职毕业生的签约率平均为60%左右的今天,我院毕业生签约率连续几年达到98%以上,双证书培养制度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双证书培养制度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院双证书培养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建立了一个日趋完善、健全的工作领域,并正式纳入教学计划安排。现在,学院由原来起步阶段的3~5个初、中级工种,逐步扩大到以中、高级职业资格培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20多个职业岗位,不仅扩大了范围,而且提高了培训的技术含量。学院建立了部级职业技能鉴定站,毕业生获双证书的比例达到90%以上。

2.面向需求拓宽就业渠道

随着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10年前,企业就参与接收我院学生实习、选用优秀毕业生、给予经费支持、开展联谊等活动。但这类较浅层次的合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局影响不大。为此,从2000年起,学院主动走出去,直接与相关行业的知名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广泛而稳定的合作关系,逐渐让企业介入高职教育的办学过程,参与新专业设置论证、教学计划研究、课程开发、毕业设计与论文指导等环节,同时接收毕业生实习训练。这种协的介入合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了推动与促进的作用。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同时,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做到了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是一种非常有活力的合作方式。

面对我省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实现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形势,我院一如既往地坚持为“三农”服务,充分发挥学院教育、科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集成和示范作用,积极参与当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现学院自身创新和发展,促进教育与农业“双赢”的有效结合。学院与有关县、乡镇联合办学,定向培养本土化、懂农业生产、能推广应用、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人才,走校乡联合、校企联合之路,实行“订单办学”,大力发展大、中专、成人和短期培训教育,实现了多层次、多形式、弹性学制的办学模式。先后与洪泽、无锡等地成功举办了畜牧养殖与兽医大专班,与姜堰市联合举办了特种养殖综合班,大大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

3.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学院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集服务、指导、管理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院、系、班主任(辅导员)三级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明确了学校职能部门和系部的工作职责,使就业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一开始就步入了制度化的轨道。制定了一系列就业工作管理办法,把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考核院、系领导班子的一个重要指标,制定了目标责任,采取了评优一票否决制,促进了各部门对就业工作的关注,形成了从院、系领导到班主任(辅导员)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机制。同时,学院在经费上也给就业工作以大力支持,并将岗位津贴与就业工作考核挂钩。由于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政策上与经费上的积极支持,为全面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上一篇: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论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银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