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评优返璞归真

时间:2022-10-13 12:03:52

让学生评优返璞归真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临近学期结束,对于学生的学习也应该给以阶段性的小结,这评优自是必不可少。然而,时下的学生评优有诸多怪现状,有班主任一手包办的,有只认分数不及其余的,有只数拳头不认业绩的,有递条子打招呼的……诸如此类,都是学生评优缺乏科学标准和制度规范的表现。按常理说,评价是一切过程行为的指挥棒,期末评优是对一个人一学期辛勤付出的总评价,也是对其未来学习的一个总指向,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人生教育意义。同时,我们常说以“学”论“教”,通过学生评优,我们实际上可以窥见这所学校真正的价值追求,可以看到学校和老师真正的学生观、教育观和教育理念。所以,学生评优显然不只是有些人所认为的“哄小孩”、“逗孩子开心”的小把戏,实际上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为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工作树立了一个标杆。那么,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评优方向,并付诸具体的操作呢?

一、 确立何为优秀

学校总要表彰优秀学生,那么,何为优秀首先必须明确。过去“三好生”的荣誉称号,显然是脱胎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表述。这“三好”确实从较广的面上概括了一个学生的发展,然而,与马克思提到的“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对照,终究不够全面,与新课程理念中的多元发展思想和要求比也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需要改进。现在有人提出“新三好”,也就是说“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这是从学生生活的不同时空区域里的角色角度给以评价,确实具有先进的一面。但称号的空间大了,范围扩大了,表扬的针对性就较弱了些,在操作性方面也有欠缺。当然,还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做法,各学校也有自己的发明创造,提出了更富有创意又很具科学性实用性的荣誉称号,以选拔表彰确实优秀的学生。

1.要打破以分定优的陈规,树立全面发展全面优秀的观念

虽说过去“三好生”涵盖并不全面,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也有很多老师没有按照“三好”的标准去评选,“德智体”三方面更多时候是以“智”代全,一好遮百丑,学习好就全部好,一些学习成绩优秀,但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人格缺陷的学生照样能评上“三好”学生。学校和教师树立正确的典型进行表彰,对其他学生能起到榜样示范和强化教育的作用,能唤起更多学生的向善向上之心,鼓励他们积极进取。那种唯分数论的观点是应试教育思想的产物,其非人性、不科学的缺陷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有些学校设立“全优生”奖项,表示获奖学生全面发展、全面优秀;有的学校设立“某某之星”(校名+之星),表示这是学校最高的荣誉;还有学校赋予“三好生”以新的内涵(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因此使得“三好生”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对于学生的价值引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设立多种奖项,鼓励多元发展

学生是一个个丰富生动又复杂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按照加德纳的观点,各个学生的智能特长和组合形式是各异的,发展的时间也是不一的。学校教育一方面要注意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不但要长善救失,更要鼓励个性发展,多元发展。所以,在设立奖项的时候,就需要针对多方面设立多种奖项,以表扬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有的学校设立文明礼仪之星、才艺之星、运动之星、学习之星,有的还分语文学习之星、数学学习之星、英语学习之星等;有的学校则将少先队争章活动整合在学生评价之中,授予学生学习章、孝心章、助人章、节能章等等;有的学校则更具个性化,由各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进步情况,设立个性化的荣誉称号,比如“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千里马”、“腾飞奖”、“小作家”、“小画家”、“快乐天使”、“笑星”、“故事大王”等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和褒扬。如果所设立的荣誉称号符合教育理念,同时相互间能形成一个系统,那么就能对不同群体与不同层面的学生产生激励意义。

3.关注后进群体,表扬进步学生

其实,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好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多,得到的鼓励也多。而且,他们一方面从学习中收获到快乐,另一方面则从老师同学那里得到肯定和表扬,激励的机会和形式很多。而待进生则因为学习落后,受到的冷遇和遇到的挫折比较多,因此,最需要激励的往往是一些待进学生。如果老师能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以表扬,发给奖状,这对他们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有些学校有意加大对待进学生的奖励名额,有意倾斜了爱和激励,有时一个班级设立五六个进步奖,占到奖励名额总数的40%左右,这是非常睿智深远的考虑。有的学校还规定表彰进步学生只针对待进生,不让其他学生占用这样的奖励名额;当然,有的学校以进步大小来确定奖励人选,也都各有妙处。只要得法,确能促进学生进步,就是最好的。

二、 评选优秀学生

优秀人选从哪里来?以往的做法是由班主任掌控评选过程和结果,自上而下分配名额,指定人选,后来随着民主化教育的推进,评优活动中注意引进学生参与评选,往往由老师根据条件列出候选人名单,然后由学生差额选举,产生人选。这些做法简便易行,因此很有市场。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评选都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权威影响力发挥了太多的作用,相比之下,学生的思想和声音被淹没了,这与现在提倡的“尊重学生,民主评选”仍有着不小的距离。对此,笔者以为,应该制定出详细的评奖制度和细则来,详细规定各项积分,让学生有明晰的积分累积的概念,一学期下来,根据积分多少,对照规则就可以明白自己应享受哪种奖励,据此进行申报,既让学生学会客观分析自己,又能通过积分明晰自己的优劣得失,正确认识自己,认真反省自身,从而获得有益的教育。这样,学生评优就不只是要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将此作为一个教育活动,做得更加有意义,更能教育和引导学生。

1.制定积分榜,搭建上进阶梯

有学校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表现等纳入一个积分体系,具体制定出“德、智、体、美、劳”,在校、在家、在社会”,“自评、他评、师评”等立体的多维时空表现的评价体系,以此相对全面地对学生的言行和思想等进行评价。比如,把学生学习情况分为优秀+4分、良好+3分、合格+2分、不合格+1分,各学科的积分累加,就是学习得分。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特设立活动竞赛分,列出参加一个校级活动比赛获奖得几分,参加区级、市级、省级、部级活动分别得几分。品德表现部分分为班务完成、个人卫生礼仪纪律等常规积分,从孝敬父母、热爱学校、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等几方面进行累计,其中常规积分以平时的班级常规考核为依据,其他各方面分别从学生互评、父母评价、教师评价等渠道打分,最后汇总得出个人“德”的积分。学生对照评分细则给自己打分,计算好分数之后再根据老师提供的各奖项的积分要求确定自己申报的奖励项目,做好申报的准备。

上一篇:“画龙”还需“点睛” 下一篇:关联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