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2 11:36:58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笔者认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法来实施:首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制定阅读目标。其次,结合课后练习题制定阅读目标。再次,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行设计阅读目标。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开放性阅读情趣。

关键词: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62-01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部分的要求有: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8)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9)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10)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11)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注重的。要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制定阅读目标,使学生了解阅读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如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一课,学习目标有:(1)学习本文写父爱,讴歌父亲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2)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感情;(3)本文写作线索清晰;(4)本文构思独具匠心。这四点涵盖了《背影》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要紧紧围绕这四点来拟定阅读目标,启发学生循着这条思路考虑以下问题:(1)本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2)本文是一篇歌颂父爱的叙事散文,文中几次刻画背影?这种写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3)对父亲的外貌怎样描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本文怎样描写朴质中蕴含深情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的?等等。这些问题既紧紧扣住了阅读的总体目标,又使课前目标具体化了,能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达到教学目的。这样,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依据学生目标制定本文的阅读目标,然后根据阅读目标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在培养学生鉴赏文艺性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逐步掌握了阅读一篇文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而使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所提升。

其次,结合课后练习题制定阅读目标。课后练习题本身也体现了具体的阅读目标,也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后练习题是思维能力训练的一种手段,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依据课后练习题,抓住重点,有目的地去阅读,这样有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学习目标及课后练习题自制课后补充练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用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再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行设计阅读目标,深刻了解和掌握本文的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一方面,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作品,反映不同的社会政治,不同作家又有不同的艺术手法,其作品也会反映不同的思想,因而要了解和掌握本文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作品风格以及作品所蕴含的主题思想;另一方面,不同的语言描写,所表达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教师指导学生深入语文教材,筛选、捕捉具体的语言信息,设置具体阅读目标,采撷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了全文的核心,突出全文的焦点“背影”,引起读者共鸣,产生悬念。

最后,教师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开放性阅读情趣。所谓开放性情趣,即让学生不受学习目标、练习题等的限制,离开教师的指导,完全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去自行理解,确立自己的阅读取向。因为每篇文章包涵的知识点都是丰富多彩的,文章的艺术特点各有千秋,学习目标和练习题毕竟是已经凝固化的东西了,它即使对学生的阅读起着启示和引导作用,但对学生的思维空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又不利于学生阅读潜能的开发和阅读个性的培养。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学生的阅读情趣、阅读能力、阅读取向有其多层性和差异性,对于一篇文章的评价和鉴赏也有所不同,存在着多角度性和多层性,真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把文章真正地交给学生,给他们尽可能多的阅读空间,实行开放性阅读,制定开放性阅读提纲(比如文章体裁、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文章结构、文章主旨的提练、艺术特色、写作手法及字词句)等等,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想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还应注意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活动,使他们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向教材挑战;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善于选择、善于来拿;教师更要高屋建瓴,成竹在胸,及时有效地予以指导和调控,做到放得开,收得拢,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使之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戴正兴.“双基”:语文教学的本色[J].辽宁教育,2004(5):30.

[2] 黄琼.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备考专题讲练[J].中学课程辅导:初三版,2004(9):4.

[3] 谢伟民.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5):27.

[4] 张海彦.由仿而创是革新模式作文的关键[J].阅读与写作,2011(3):44.

上一篇: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 下一篇:商务英语经济类文章的翻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