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徜徉在自由与规范之间

时间:2022-10-12 10:43:59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有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如何培养有能力有创新的人才,关键在老师,而课堂是老师发挥才能的舞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爱充满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去品味科学,我们要用师生之间的爱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用教学技巧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倡导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爱新鲜,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在每次教授新知识前,首先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选择他们周围熟悉的、容易亲近的、喜欢的、能动手做的、有兴趣参与的现象与事物进行教学,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其学习新知识的效果。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好方法。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设计表演了一个小魔术“会走路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我引导他们:“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翻过来,让同学们看到老师是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来回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其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科学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把游戏带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开展饶有趣味的游戏,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女同学胆小畏缩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比赛结果,女同学竟意外地获胜,这是什么道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

此外,还可以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猜谜语,写小诗,组织竞赛,饲养小动物,种植一些花草或油菜之类典型的植物,等等。

三、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将抽象的知识道理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比如,给三年级的小学生讲解“我们如何听到声音”的复杂原理及耳廊、耳道、听小骨、听神经等传播声音的功能,借助喇叭、鼓、铜铃、收音机等生活中常见事物作比喻,形象直观地说明,这样复杂深奥的道理就容易被儿童理解了。

四、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从事现实、有趣、具有挑战性活动的场所;是学生探索、学习知识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互动的亲切感、未知现象的神秘感、发现奥秘的喜悦感、得到肯定的成功感、同伴合作的支持感等,都有利于学生的科学学习,对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转变观念,积极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积极的心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畅所欲言,思维变得活跃,才会愿意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创造性学习。

五、精心设计任务,促进共同进步。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分组分享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精心设计任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让课堂教学结构由若干个分享环节组成的,让每一个分享环节都包含三个层次的分享:①学生小组内的分享,设计任务时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让每一个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去,让素质高的学生通过分享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素质较低的学生通过分享吸取他人的知识、方法来提高自己;②各学习小组之间的分享,设计任务时要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允许各小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以获得最佳效果,让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有机会参与到创新学习中去,让综合素质高的学习小组通过分享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让综合素质较低的学习小组通过分享吸取其它小组的经验、方法来提高自己,改进工艺获得共同进步。

总之,新课程改革,使得科学课堂教学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它使科学课堂教学真正贴近生活、充满活力。

上一篇:我谈物理内容改革设想 下一篇:使自己成为教学中的“张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