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12 09:05:00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重点分析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学院的科研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175-03

指导教师:陈新祥,男,本科,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

近年来,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理论提升、科研带动”内涵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研成绩有了大幅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要看到我院的科研工作仍有很多不足之处,科研工作有待加强。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科研工作的水平,以科研工作促进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实现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应该认真分析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相应的对策。

一、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

1.科研成果丰富

近三年来,我院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1300余篇、出版的著作有164部、获得各项奖励38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科规划课题、及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立项课题3项,获得省级立项课题40项,获得校级立项课题55项,科研工作成绩显著。

2.科研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我院成立了科研处、软件开发研究所、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建立了副院长、科研处、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体制,相继出台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机构管理办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年终考评科研等级评定方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了对课题的过程管理,建立了“一题一档”的资料管理制度。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3.学术交流频繁

我院加强了与其它高职院校及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邀请省内外教育专家、学者及行业、企业的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学术讲座。同时,我院选派了大批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学院整体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二、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1.科研意识淡薄、氛围不浓厚

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高职院校非研究型院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做好教学工作就行了,科研搞不搞都可以。因此,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高,自觉主动参与科研的更少。另外,科研条件的缺乏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也制约着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绝大多数教师参与科研活动主要是为了完成任务、晋升职称和获得科研奖励,功利性较强。一旦职称问题得到解决,科研工作也就基本结束。教师的科研压力较小,科研追求不高。

2.科研层次较低、形式较单一

科研层次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论文的质量不高,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较少,二是国家级课题和省级重点课题较少,三是成果奖励层次不高,多为教学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具有专利权的科技成果较少。科研内容以高职教育教学为主,多为教学心得体会,针对行业、企业开展的技术研究、特别是科技方面的研究较少。

3.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我院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底子较薄,地方财政拨款较少,学院收入来源较单一,加上近几年学院要进行基础建设,导致科研经费紧张。另外,外部科研经费渠道不畅通,从社会筹措的科研资金较少,也是造成科研经费短缺的原因之一。

4.科研力量较弱、科研能力不强

相对于地方高校和重点高校而言,我院的整体科研条件和研究实力都很薄弱,为科研而科研的现象较为突出。国家级、高层次的科研项目较少,参与课题申报的教师比例较小,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参与课题的申报工作。有影响力的学科和专业带头人比较缺乏,科研队伍比较分散,教师科研工作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形成高水平的科研团队。部分教师对开展科研的方法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实践,从事科研工作无从下手;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对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不清楚,在申报科研项目时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搜集材料和整理素材、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如何撰写课题申报书;项目结题时,对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和一般要求不熟悉,不知道如何对研究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1]

5.科研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院的科研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及宏观指导,没有制定中长期科研目标。科研的重点方向不明确,科研工作处于一种自发的、散在的盲目状态。科研处的职责较单一,科研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对教师的科研工作缺乏指导作用。专职科研人员配备较少,内联外引工作开展不够,与校外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联系有待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不够,存在重申报、轻结题的现象,项目结题数量、质量有待提高。对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奖励和约束制度不到位,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高。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6.科研特色不鲜明

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开展的应用性研究与技术开发较少,没有形成自身的优势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有关学科与专业之间交叉、渗透的研究不够,对区域内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历史文化的挖掘还不够。

三、科研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1.强化科研意识、营造科研氛围

学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正确认识科研在学院的地位。认识到科研工作在人才培养、知识与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引领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全面树立教学科研并重观。[2]把科研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来抓,确立科研工作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政策,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加强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提高教师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通过科研带动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科研能力

教师既是高职院校的教学主体,也是科研主体,教师科研能力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3]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提高科研水平的关键。一方面通过内配外引,扶持一批学科带头人或专业带头人,一方面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从青年教师中挑选一批科研基础好、科研素质高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课题申报、资金资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他们尽快成长为科研骨干。在培养科研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全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科研专题讲座和培训,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为教师创造学习、进修、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3.加大科研投入,拓宽经费来源

科研经费是开展科研工作的物质保障,学校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仍要适度加大对科研的经费投入。同时,要积极争取外部经费,一是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类研究机构的资金,二是大力开展与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研究,通过共同承担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流入学校,缓解学校科研经费紧张的局面。

4.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

学院要加强对科研机构的管理,明确科研处的职责。校内要加强对科研人员和教师的科研指导作用,及校内生产基地的联系和合作,校外要密切联系社会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从生产一线寻找课题,让学校的科研工作,从校内走向校外。在生产中搞科研,在服务中搞科研,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既要重视课题的申报工作,也要注重对项目过程的管理,争取结题质量的提高。学院要完善对教师参与科研的激励制度,对取得较大科研成果的教师加大奖励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5.加大科研特色的培育力度

学院的科研工作要充分体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学校科研的实际出发,分析本院的科研优势和发展潜力,围绕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开展科研工作,确定形成相对稳定、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优势研究领域和重点研究方向。加大与社会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根据孝感市政府三大工程、数字城市、数字企业、“三网”融合等具体战略目标,大力开展应用性研究与技术开发,在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提高我院的社会影响力。利用学院专业门类齐全的优势,推进专业、学科间交叉、渗透研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充分开发区域内特色资源、挖掘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力争在这些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产出高水平、影响力大的研究成果,

科研是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上水平、上质量、上品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4]虽然我院的科研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但笔者相信,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与区域发展的科研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家宏,沈玉梅.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厦门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

[2]张端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111(6).

[3]季绍斌.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新探[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4]孟学英,黎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7).

上一篇:语言进修留学生管理中的班主任工作策略 下一篇: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前的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