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投融资问题迫在眉睫

时间:2022-10-12 08:51:32

物流业投融资问题迫在眉睫

物流企业目前遇到投融资问题,已引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正在着手解决。

投融资政策是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重要政策杠杆,也是企业最为关心的政策问题之一。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要“抓紧解决影响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收费、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最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研报告,发现物流企业投融资普遍遇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调研发现,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要给客户垫付大量资金,且帐款回收周期较长,一般为1-3个月,有的达6个月,由此带来较大的流动资金压力和风险;其次,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设备更新、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营网络构建等方面资金短缺问题十分突出。物流企业希望商业银行放宽贷款融资条件,降低其融资成本。允许物流企业将融资费用全部列入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以减轻其税收负担。

物流园区(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具有前期投资规模大、资金占用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的特点,目前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的巨大压力。许多地方物流园区(中心)建设无法享受工业用地政策,土地价格奇高,导致园区高负债运营。

报告建议设立物流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对于纳入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具有发展潜力的物流园区(基地、中心)给予优先贷款和贴息。鼓励各级地方政府投资参与符合发展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租赁给物流企业经营,减轻企业一次性投资的压力。

物流业须加快设备升级改造和信息系统建设,才能提升服务能力,企业在技术装备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单靠企业自身能力无法解决。物流企业认为车辆设施与装卸设备更新改造、大型专业物流设备引进和IT系统平台建设等方面对政府重点项目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亟需支持。

银行贷款是物流企业最希望获得的资金渠道,但大多数民营物流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过程中遭遇阻力。其中,缺乏完善的、社会化的担保体系是造成物流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报告建议政府采用“贷款平台+担保平台+群众组织”的模式,形成行业“互保”、“联保”机制。扩大物流企业动产抵押担保范围;对负债率较低、内部管理严格的民营物流企业,可适当放宽抵押担保的条件。

就物流业总体情况看,不仅直接融资困难较多,而且其他融资比例也远低于社会一般水平。为了帮助物流企业建立正常的融资渠道,建议证监会对物流企业在股票上市、企业债券发行方面给予支持。允许有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发行不同期限的长期债券和鼓励其推进股票上市,鼓励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有关职能部门可以考虑在区域性物流中心建立“二板市场”,为该区域物流企业提供筹资场所。

社会信用程度低,信用评级工作不健全,也是我国物流企业贷款难的原因之一。金融机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被迫采取严格的审查程序,并制定一系列贷款条件和担保措施,将一些有强烈融资需求且信用较好的企业拒之门外。同时,多数商业银行仍然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物流企业信息库,而一般的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比较落后,难以满足银行对其实时监管、快速反应的严格要求。政府要加快物流企业社会信用评级的推进工作,在金融机构内统一和共享物流企业信用信息,增设物流类别,增强优质物流企业获得信用贷款的能力。

物流金融或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创新业务,其通过供应链管理推动了中小生产与流通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我国已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参与了物流金融服务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我国物流金融服务是自下而上地推动发展,政府部门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相应的政策制度环境亟待完善。报告认为行业要在全国范围内尽快构建统一的担保品登记系统,降低物流金融业务交易成本和风险;针对物流企业代收货款业务现金流量大的特点,探索开展“物流一卡通”、“物流支付宝”等联网结算业务;大力发展银行商业贷款以外的金融授信业务以及银行承兑汇票、支票、信用证、保函、物流保理等适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融资业务;同时加强市场监管,谨防物流金融风险。

调研发现,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由一定的财政补贴、金融机构及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私人的多元化投资组成,按照“专家管理、组合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进行运营,以增加物流企业融资渠道,降低物流项目融资成本。物流产业投资基金主要配合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投资于符合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项目,已经发育成熟、但暂时还不能上市的物流企业,以及企业重组、并购等资金需求。

据了解,该报告提出的主要融资问题及政策建议,已提交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予以重视并正在着手解决相关问题。

上一篇:冷链物流需三位一体 下一篇:新《邮政法》引发快递企业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