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03-04 13:13:02

物流业发展趋势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现代的物流业,根据其市场发展和要求,已形成了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目标系统化、作业规范化、组织网络化、手段现代化、经营市场化和信息电子化等特点。现今大多物流企业,都把重点放在“服务与成本”的有机结合,无论是企业本身内部的物流,还是外部第三方物流,都以“服务与成本”的最佳配合为运营目标,并作为产品选择标准。学术界对于物流业的作用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主要从服务商流、保障生产和方便生活三个方面进行。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所有权的转变,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相对于商品流通的发展过程,物流发展得比较晚,实际上是以后继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没有物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商品流通活动都会退化为一纸空文。在保障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工艺流程之间,需要大量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支持,主要体现为生产的流动性,也就是物流过程。从原料的采购开始,到所采购的原材料到位,都要求物流的形成,否则,整个生产过程便成了无米之炊;现代化的物流过程,可以有效降低运输费用、节约仓储率、资金占压率和提高运营效率,进而降低经营成本,有效达到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一、日趋普遍公司大规模购并

2005年10月2日,美国最大重件货空运货物EAGLE公司购并了有102年历史的美国老牌货物CIRCLE公司,一跃成为国际货运业的领军者。当时新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400多个办事处、员工8000名,每年营业额可达15亿美元。同年,世界空运货物排名前十的英国OCEAN集团并购欧洲领先综合物流服务公司——EXEL后,拥有一千四百多个办事处和五十亿美元的年营业额。

二、第三方物流成为新趋势

历经百年的发展,报关行发展为传统服务业中运输业的子业——货物业。不断加深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跨国公司世界物质交换活动更加紧密。传统的运输需求是港到港,而新型运输需求则是门到门、桌到桌;传统运输方式是海、空、陆等,新形势下则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运输方式;服务对象整条供应链各环节都是货物业服务范围。熟为人知的,马士基物流为全球宜家家居提供仓储、运输、进口分拨、上货架、库存等服务,以专业物流服务降低宜家的物流成本。为满足客户不断发展的多层次需求,业界领先货物公司DANZASAE、ALPINA、MSAS、K&N等都已完成转型为物流公司,更多的公司也在着手转型。

三、物流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向深度发展

两年前,较为先进的是货物公司可在网上查询到自身运单动态,可是现在,货物公司规模较大时,几乎可将所有业务通过网络实现,包括网上打印提单、完成支付等增值服务。可想而知,互联网及数掘库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此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服务功能。货物公司大都意识到运输服务的未来竞争已是竞争信息服务。

四、网络化和集约化发展

国际物流网络体系要求既完整又健全。网络系统可实现完全的点到点的物流活动,并最优化物流网络库存总水平及分布,进而保证运输、配送的快速和机动,更有利于收拢、铺开。同时,相较于传统物流业,现代物流业更将供应链一体化中的集成功能突出地表现出来。现代国际物流极其看重集成物流渠道和商流渠道、集成物流渠道、集成物流功能及集成物流环节等集成物流及供应链其它环节。

五、知识型货物

现今,在企业的供应链中已经渗透至货物公司业务,一方面,提供普遍的海陆空运输服务;一方面,遵照客户综合信息,比如行业特点、成本目标、供应链网络等,提供给客户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货物业涉及业务内容广泛,从精益化生产到供应链管理,再到业务流程再造企业资源计划等,因此,要求员工具有相对比较高的知识面和知识宽度,以及信息技术水平。当前,渐向附加值高的咨询服务倾斜、转变是货运核心业务的发展趋势;低附加值的物理操作将由一些小公司承接。因此,“知识型货物”将会是货物业发展的趋势。

现代物流业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在对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时,人们往往会结合物流业的特点和市场运营环境,对物流企业进行系统分析,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运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根据物流的特点和构成要素,结合现代管理方法和科学信息技术,使各个运营环节达到信息共享,并以“一体化”的机构组织进行管理,以使其能够在系统化、科学化的情况下降低总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和议价能力。因此,物流业发展趋势需强调的是:要在科学而系统的前提下,对企业进行总体成本、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使企业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达到企业总成本最低,客户服务水平有所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敬彪.中国国际货运企业发展环境及战略选择.水运管理,2006(1).

[2]蔡佩林.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与选择.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3]宏伟.国际货运业发展对策分析.物流天地,2001(3).

[4]陈晔.我国国际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战略选择.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 发展趋势 战略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资源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随之不断扩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正逐渐演变为物流与供应链的竞争,有“第三利润源泉”之称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正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社会追捧。同时,现代物流理念、方法的创新和技术的应用,推动着传统物流产业领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进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从而形成服务模式多样化、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竞争体。

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概况

现代意义的物流业是指通过先进组织管理方式和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设施,高效有序管理和配送产品的新型服务业,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配送与信息处理等环节。当前,物流产业在世界各国已成为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的新兴第三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日趋成熟完善,不仅形成了各自相对完善的物流网络,而且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都能提供网络化的服务,物流各环节环环相扣,搭建了从企业到客户全程衔接的物流“供应链”。

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过程有两大特征:首先,目前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物流理论。其次,各国物流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以日本为例,随着日本国内生产不断扩大和消费剧增,日本政府开始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兴建高速道路网、港口码头、商品流通枢纽等各种基础设施;各物流企业也积极搭建完善的物流体系,构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设施;在技术上大量引进新装备,实现从人工装卸向机械装卸转变;商品分拣、配送等物流软件被不断开发,在物流系统之间实现了联网,物流业的现代化为日本经济的腾飞提供重要的支持。

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009年3月和2011年8月,国务院先后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在政策扶持、企业重组、优化布局等方面给予物流业极大支持,在短时间内推动了国内物流业总体规模加速增长,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的数据:2012年,我国物流总额已达177.3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62万亿元,是推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动力,农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5%,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3.5%,受网络购物等电子商业形态的快速发展,快递业及与之相关的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物流业增加值实现3.6万亿元,交通运输、仓储、批发与零售、邮政物流增加值分别达8.7%、6.8%、9.8%、26.7%;物流业已经在我国GDP中占6.8%之重。①

现阶段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主要特征是:国内部分物流企业已经开始通过资本运作等多种渠道不断提升竞争力,尤其以航运和港口企业最为突出;完善网点布局,提高网络覆盖范围;物流企业之间不断通过战略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业务互补;信息化成为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构建交易与物流、仓储联动机制,实现集成化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和运效;汽车、家电、网络购物、农产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市场增长加快,快递、配送业依靠快速的网络化、规模化和信息化成为物流业具有成长性特征的主体;有别于传统物流节点设施仅为其他物流运作提供场所支持或物流服务企业“圈地”的状态,物流节点企业依托物流节点设施的物流服务创新成为物流业创新主要内容。②同时,外资物流企业凭借资金实力,不断完善网络体系布局,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加速在高端业务市场的扩张,对国内物流市场的渗透程度不断加深。

尽管我国物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水平依然较低,主要表现在:物流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管理中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现象还比较突出;物流运行效率较低,“物流成本高是影响我国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物流占到生产周期90%的时间,如果物流成本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能节约204.796亿元成本”③;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普遍不高,经营模式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产业链条,服务内容有限;物流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足,物流网络点位分布不均,信息交换渠道不畅,物流园区、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专业人才缺失问题突出;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阻碍了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发展,物流市场无序化现象突出;适合国情的本土化物流人才、物流标准缺失,物流企业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较低。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物流服务需求巨大,物流业发展空间广阔。从宏观层面来看,世界经济正在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作为服务业重要分支的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型时期,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将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市场化程度不断增加使得物流资源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充分配置;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将会带动要素资源的流动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优化调整步伐将加快,依靠运输网络和交通枢纽的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将成为物流企业构建服务网络体系的战略布局重点;区域经济圈内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将为物流业实现一体化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和更好发挥各类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提高良好的产业支撑条件。

日益完善的物联网技术将推动物流业实现根本性变革。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发展的标志性成果,物联网最先在现代物流业中得到运用。美国、欧洲及日本纷纷将发展物联网作为国家性战略予以推广。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运用可以打造“智慧物流”,实现企业生产、采购、销售与物流等环节的智能融合,方便消费者反向追溯产品信息。物联网的传感、蓝牙、食品识别等技术能够提高物流环节全程“透明化”程度,创新物流管理和应用模式,推动物流业发生根本性变革。

“绿色物流”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随着资源约束加剧,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共识。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物流”理念逐渐被业界和社会接受、认可。所谓绿色物流,也就是物流经营管理要从生态角度着眼,最大程度减轻物流环节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具体来说,就是在运输、仓储、包装、加工、装卸等关键环节应用绿色环保材料和技术,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实现物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我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途径

深化物流业管理体制改革,创造相对宽松、顺畅的物流发展环境。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减少对物流业发展的干预,放宽对铁路、航空运输和快递行业的管制,把重心转到完善产业政策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和提供相关便利条件、政策措施上来。④因此,政府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配套政策,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和企业行为,尤其是要制定物流业税收优惠政策,使税率、征管方式、票据等与物流业运行相匹配,降低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快物流业发展;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打破部门或地区分割,为物流企业构建全国性物流服务网络提供便利,促进国内完善的物流市场体系的形成。

加快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物流产业转移。深化物流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和加强高新技术在物流业的运用。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为目标,整合与优化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效率,实现对物流“供应链”集成化管理。加大物流标准化建设力度,推进物流标准的统一,实现与国际物流业标准接轨,推动物流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化。推进物联网建设,建立适合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需要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实现物流产业内部信息共享,形成健全的物流服务功能和经营能力。整合物流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物流企业间的合作,壮大物流企业规模,延长产业链,着力发展集采购、制造、配送、金融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积极发展绿色物流。政府应充分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以绿色物流理念来指导物流产业政策制定和对物流产业进行统一整体规划,出台扶持政策,调动企业和全社会发展绿色物流的积极性;把绿色理念贯穿到新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已有设施的改造过程中,防止重复建设和浪费,完善综合性的交通运输网络。企业要积极研发和应用绿色物流技术,在物流业和供应链的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包装、装卸等关键环节应用环保材料,减少物流环节污染源的发生。

【作者分别为青海大学财经学院讲师,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注释】

①中国物流与采购网:“2012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http://.cn/lhhkx/201302/26/210410.shtml.

②汪鸣:“2013: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综合运输》,2013年第2期。

③刘军:《现代物流产业的组织模式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58页。

④钟祖昌:“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物流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2011~2012)》,2011年11月,第15页。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趋势;物流企业

面对全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物流业已成为国内外人们生活中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信息发展产业,它的未来发展空间将十分广阔。在海内外国际同产业中,物流业已被称为民生社会经济的主动力,也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基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中名副其实的“时代加速器”。目前,我国的物流业由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得以确立,物流企业群体加速成长,物流产业信息园拔地崛起,物流运作的设施设备有了质的提高,特别是政府对物流业的支持使网络化、规模化的趋势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和供应链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较慢,与其它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国物流产业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与提高。

每个国家的物流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也应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角色,不难看出我国未来物流产业的发展宏伟蓝图。

一、规模不断扩大,实现经营模式多元化

规模不够大,批量不高,而品种却多样是我国物流行业现代配送系统中所展示的主要局面,这种局势将直接影响效益,而企业竞争却是多面性,国有储运公司颇多,虽然有规模,但体制中出现看问题观点陈旧,处理事态死板的缺点。而一批批新型物流公司不断涌现。在强烈的竞争市场中他们选择了联合方式,相互依靠性的合作战略,达成联盟性质来开创新的收成效益。从目前的战略形势中可以想像未来强强联合的战略趋势将会越来越扩大化演变。原来的大型物流企业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面对信息技术发达中的国家的物流业,系统网络化中实现了高度信息化的科技管理模式。而全球网络信息资源及互联网技术广泛普及成为提高物流业良好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有力促进了海内外物流业供应链所产生的变革,全面更新改善了流通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这也将成为必然,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积极走出国门,实现经营模式全球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将有效提高我国物流企业不同程度地走向国际,实现全球开放化模式。面对近年来我国经济与全世界经济接轨的事实,国内众多企业都积极努力的走出国门,积累了实质性的经验,而物流企业更是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积极努力的引进或开发更广泛更便捷的物流信息平台,更全面地提高国内物流企业中业务技能,争取更好地融入一体化的全球物流网络平台。一些有远见的物流公司已开始筹划在国外开设营业机构,大力推动了物流业的进步作用,有效提高了我国物流企业在全球化中的身份地位。

三、推广第三方物流合作,实现物流服务一体化

我国物流产业中也应大力提倡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界入,服务一体化、增值化将成为我国物流业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对其应全面性的深入发展。必须做到全方位的提高自已的业务能力,深入第三方物流高水准服务产业中,尽一切可能性的从客户自身出发,并量身制定相关增值服务系列。大幅度地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效应。采用第三方物流的初衷,主要就是想与物流服务商共同承担风险。但在外包的过程中风险性减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第三方物流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可分为两种:关系风险和绩效风险,前者存在于合作伙伴之间,是因合作而发生,是内在的;而后者则存在于伙伴与环境之间,指的是即使合作关系非常满意,但物流运作的目标也不一定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具有外向性。一个是有关合作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另一个源头是合作伙伴之间的分配不公平所致。

维持与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的良好信任关系是一件需要长期不懈坚持和经营的工作,它要经过合作各方的反复沟通、磨合与协商。这与建立信任关系的客观制约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宽松

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关于发展服务业的具体意见,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大了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快速发展,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深入实施,一些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政策问题进一步显现,制约了产业发展,国务院组织了10多个部门分赴各地调研物流业发展情况,发现有8个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在2011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重点提出来了解决这8个问题的配套政策措施,即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改进对物流企业的管理、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促进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相信我们国家的物流产业将会更加快速发展,健康成长。

五、快速供应链管理时代的物流企业

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已成为我国的物流行业中最早的起源点,成为了不可分割的部分。迈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复醒加快,全球范围跨国公司也普遍性的进入了新潮流时代,而内配置资源直接推动了海内外大规模采购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进度。全面覆盖了从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零售直至消费的整个细节。所以也将直接影响了同行业企业中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延伸。

六、互联网物流快速发展

互联网是连接世界各地计算机网络的全球性网络。随着网络广泛普及,利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也随之而来。互联网迅速向市场渗透或者说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企业竞争环境,新的竞争者利用互联网更容易进入成熟的市场,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能直接获得有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并且能直接进行交易活动,这些正在促使企业的商务方式发生改变。在21世纪的全球竞争中,为了有效地进行供应链管理分析,全方位满足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更好地建立企业间的市场竞争,维护好企业间的发展优势,全面发挥好企业中互联网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把握好未来长远的发展趋势,将物流活动中互联网管理效率发挥到极至。

七、结束语

全球化的战略趋势使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角色中各自分工明确。生产厂家全方位的集中精力扩大生产规模制造产品、创造经济价值,最大化地满足服务需求。虽然我国物流业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中,还在不断摸索前进中,但国内具有的丰富的物流资源等待我们进一步创新、开拓与发展,我们应多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经验和成熟战略。对国内外物流的现状、发展进行对比研究更有助于掌握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中心脉搏,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长远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2007)[P].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方光罗.现代物流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王长琼.绿色物流[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夏春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物流员[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2010.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国际化

1 国际化趋势

1.1 绿色物流

如今,随着各国推动科学发展的不断深化,与传统物流相比,逆向物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逆向物流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打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绿色物流体系已成为现代物流建设的方向。

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循环经济的大动脉、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1.2 第四方物流

就传统意义而言,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自身做仓储、货运;第二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聘请仓库、车队来做仓储、货运,属功能;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业务的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它承担了对物流规划决策内容以外的实际的物流操作业务。

在当今商品流通高频率、大范围,物流市场交易费用需要降低,供应链管理模式改变的形势下,第四方物流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1.3 物流服务个性化

现代物流的个性化服务趋势,是现代物流营销观念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在后工业化时代的过渡期,订单变得越来越小,客户要求越来越个性化,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产物的个性化服务,越来越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竞争的优势所在。因此,现代物流企业应积极发展个性化服务,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及其技术,善于创新,积极与客户沟通。

2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义

2.1 有利于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现代物流业是专业化程度高度发展和现代经济分工细化的产物,它在本质上属于第三产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有助于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很好的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及增加了税收。

2.2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从事生产互动的企业与物流业日益融合、互相依赖、互动发展,物流连接着企业从采购到生产、储运及销售的各个环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供应链一体化、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2.3 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发达地区可以加强物流配套服务能力,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招商引资,优化第二产业结构,聚集高端产业,优化配置地区资料。

2.4 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调整经济结构

在带来物流业规模扩张的同时,发展现代物流业还将为餐饮、会展、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相关服务业带来配套的服务,进而整体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2.5 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现代物流将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连接了起来,加强了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加强了消费的拉动作用;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各种生产资料和产成品的利用率,降低能耗,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商品流通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 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政府层面的对策、措施

3.1.1 政府重视做好规划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现代物流业指的是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管理方式,将物流过程中的包装、仓储、搬运装卸、物流信息、流通加工、区域分拨、运输和配送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供应链的新的服务业体系。政府从事物流业发展的规划是指企业参与的纲领,是物流业发展的蓝本。由政府出面,委托有能力的机构编制科学可行的物流业发展规划是加快和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编制的规划需具备可行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3.1.2 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两手并举,合力推进

相较于传统社会分工,连接着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现代物流业涉及仓储、商贸、运输、配送、保险、金融和海关等多个业务部门,只有通过各级政府多方位的协调才能使得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1.3 加快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形成网络支撑

发展现代物流业离不开先进的基础设施,而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也自然成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应立足于客观实际,与当地发展情况相符,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各种航线、路网和管网规划实现有效的衔接。政府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义,既不能放任其发展,也不能过多干预,从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自主投资,促进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形成网络支撑。

3.1.4 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代物流业的建设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要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以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前提和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应由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共通讯基础设施和行业及企业物流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3.1.5 实行税收优惠

与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样,物流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选取对企业较为有利的纳税方案进行纳税申报是可行的。对于按规定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物流企业,可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给予减免。

3.2 企业层面的对策、措施

3.2.1 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物流专业人才不足,并且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些现状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现代物流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合格的实践能力,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应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院校培养能适应其发展的专业人才。

3.2.2 改变企业规模,有效重组、规划

物流发展的最终体现是大量先进物流企业的成长壮大。因此,想要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培育出大型物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应加快对传统物流企业的改造,对其原有的物流设施和流程进行重组规划,从而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其次,要将物流业的发展进行外延,实现物流企业的跨地区经营,但是必须立足于本地物流业发展的实际。

3.2.3 企业转型应立足现有资源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我国现代物流业 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业也得到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上升4个百分点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量。政府从产业发展高度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支持经济持续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策略,生产企业把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机会。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仓储经营网络化、规模化

仓储主要是对流通中的商品进行检验、保管、加工、集散和转换运输方式,并为解决供需之间和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矛盾提供场所价值和时间效益,使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价值得到保护,加快商品流转,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面对工商企业供应链的一体化物流需求,仓储企业与货运、快递、货代企业之间以及各类仓储企业之间将会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兼并重组、连锁经营与经营联盟。有条件的仓储企业将会依托自身优势,以城市共同配送为基础,通过转变经营方式与资源整合,发展区域配送网络甚至全国范围内的仓储配送网络。仓库租赁企业将会更加贴近现代物流需求,仓库设施的建设将向网络化与定制化方向发展,仓库开发方式将会更加灵活。私人自助仓储将会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更多投资人将会进入这个领域,现有自助仓储企业将会不断扩建经营网点,并逐步走进大型高端社区。处于阵痛期的金融仓储业将随着三年左右的调整与规范期后在探索中前进仍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二、物流配送信息化

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化的新形势下,物流的信息化应该走在其他行业前面。物流配送作为政府高度重视的热点,为了适应连锁经营的发展等商业发展,物流配送信息技术也将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都在规划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改善物流配送信息服务技术,以提高企业的物流配送能力。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对物流资源进行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信息化的调度以及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从而降低配送的成本,另一方面,配送过程中通过加强管理和提高配送效率,也可以M一步提升配送服务质量,优化用户订单配送服务体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还降低了运行成本和费用。在物流配送中主要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除了普及性比较广泛的ERP系统、DRP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外,还包括条形码技术、EDI技术、射频技术、GPS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三、运输综合化

当下,我国的物流行业大量依靠铁路运输,辅之公路运输,并没有将运输综合化,我国拥有国际上最大的几个集装箱港口却没有与之相连的铁路,这些问题暴露出我国运输也面临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总量明显不足,结构仍需优化通道资源配置不合理,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滞后。而是运输服务特别是道路运输服务效率和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国家对此也提出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来改进我国的交通现状。由此可以推断,我国的综合运输将会有很大的进步,对于企业来讲,合理利用综合运输,多种运输方式进行联合,是提高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运输过程效率的有效途径,季候,水运资源,空运资源,公路和铁路资源将作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连接的整体,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全面持续的有效支持。在不同运输方式的联合运作中,鸟背运输、鱼背运输、驼背运输都在进行广泛的运用,在这几种联合方式中,都涉及到了公路运输,因为只有公路运输能够提供门到门的服务,所以国家和政府对公路运输也进行了大力的支持,比如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新型与特殊货车的出现,而这也为实现运输综合化提供了条件。

四、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所连成的整体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质量和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这一过程所耗费的总成本最小。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改变了供应链上原材料、产品制造、分销到交付给顾客的全过程,也必将改变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运作模式。因此高水平的电子商务的应用,必将带来供应链管理的变革,能够小促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运作和消耗,促进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这样也能克服我国企业现在对顾客需求的相应速度慢这一缺点,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大量定制化也必将在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融合中得以实现,因此,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五、小结

物流业的形成,是现代产业演化、升级的产物,作为一个将生产与销售连接起来的中间部门,为企业更快的将商品和服务传送到消费者手中,为消费者更便利的获得商品和服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广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将专业化分工推进到更高的层次,引起了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在现代大生产的格局中,物流业的发展,与企业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以及获取利润的努力互动,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而产生的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将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更大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物讯网,2012:《物流与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

[2]钱东人,初建环.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产业[J].商业研究,2003,2.

[3]蒋平,未来仓储行业发展将会呈现六大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11

[4]中国互联网即时配送专题研究报告.2016

作者简介: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欧洲 物流业 增值服务

进入21世纪,随着贸易壁垒的解除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货物运送变得更为经济而且便捷。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竞争的大市场,物流管理的新面貌也从传统工厂内部的仓储和运输,扩展到公司,整合与供应链有关的合作者,将产品研发、订单、采购、生产计划及控制、顾客服务连成一体。在全球经贸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欧洲,其物流发展与进步影响世界物流走向。

一、影响欧洲物流业发展的因素

1.互联网技术和个性化需求。网络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这也正在改变欧洲市场的面貌。消费者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想要的产品并且比较他们的价格,由此产生的结果是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开始取决于消费者而非生产商。而现代消费者的要求日益复杂,他们青睐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制造商也就必须在其产品种类上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顾客的要求。在目前强调“个性化生产”的竞争态势下,要以传统营销学的方式将消费者划分成几类目标客户越来越困难。消费者的需求和需求方式因人而异并且不断变化,这种个性化的需求正在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

2.全球性采购及制造。制造商们通过重整其全球供应链来顺应全球化趋势,并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所谓重整全球供应链也就是整合生产和物流体系,以降低运营成本、加强灵活机动性、提高整体效率,从而提升客服水平。这种做法导致了工厂数量的减少,但却更趋于专业化、合理化和产销弹性。在经历了21世纪初期几年的全球生产高峰期以后,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步趋缓,厂商面临大幅削减成本、提升利润,对顾客忠诚度的竞争加剧和建立战略合作的紧迫性也日益增大。降低成本的方式之一是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同时以全球布局的角度与供应商合作,以实现规模效应。这一举措显然对全球和欧洲的物流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欧洲物流业,由于欧盟内部的统一和管理而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整合风潮,货运、仓储、配送和整体物流等领域呈现出集中管理的趋势。

3.企业利用物流加强整体竞争力。物流直接影响公司企业成本,据调查显示,工业界的物流成本占公司总成本约11%;对贸易经销公司而言,其物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0%。在欧洲的物流成本占公司营业额的6%~8%,最高的物流成本是电子业方面,占8%;最低的6%是化工业。物流管理的最佳化,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进而提高公司竞争力。

4.欧洲区域内物流需求多样性。2004年5月,中欧和东欧(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简称CEE)地区有10个国家(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加入了欧盟,自此,欧盟成员国总数已达25个国家。中欧和东欧十国的加入,扩大了欧盟网络范围,增加了潜在的消费者数量。虽然东欧市场开放,更加速欧洲整合,欧洲经由物流结构网络连结在一起,但是整个市场,仍无法达到预期的一致性,而必须根据不同国家的需要,配合其物流结构和个别服务的要求,以达到整体性的目的。

二、二十一世纪欧洲物流业的发展

1.欧洲物流业结构优化。各个行业在欧洲市场建立供应链各有不同标准。第一标准通常是交货时间,例如,电信运营商若遇故障暂停业务时,需要马上调用关键零部件进行修复,不能长时间等待关键零部件的到来,而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的补货时间通常都是在24小时到48小时,因此物流仓库最好是接近顾客所在地。第二标准需要考虑的标准是产品的价值,高价值的产品通常存储于中央控制中心,以便降低资金成本。现今在欧洲物流供应链主要有三种结构,第一种为由一处大型配送中心为分布在各地的卫星仓库补货;第二种为由中央仓库直接向整个市场供货;第三种为地区配送中心,由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仓库直接从货物来源地取得产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和通信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得企业能够建立在对上述供应链进行集中管理。

2.欧洲物流业发展考虑客户个性化需求。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带动物流业起飞,也提高顾客对物流服务要求。顾客已从过去只要求低价位,进步到如今要求高品质及个性化服务。在欧洲,尽管已成为一个大市场,但其地理空间还是相当的分散,各国不同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对产品要求也各有不同。为了及时响应各地不同的客户对产品的要求,需要制造商尽可能地将产品定制延迟到供应链的最终阶段,在物流配送中心所储存的不再仅是最终产品,也存储大量的一般通用零部件,等待客户的确切订单后,才根据订单上的具体要求完成最后的组装,这种延迟制造的做法的是让企业能更加及时准确的响应市场的需求,较短的供货周期、紧急订单的灵活处理、库存的合理调配等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3.欧洲物流业提供不断完善的增值服务。集中式欧洲配送已被证明是非欧洲本土企业服务欧洲市场的有效方式。实际上,大多数的跨国企业正采用这一模式组织起欧洲物流。然而,欧洲的商业环境不断改变,新的市场需要和产品特点意味着集中式欧洲物流配送已不再是惟一有效的方法,区域性仓储、交叉配送、合并运送等其他方式也正被运用,以加强供应链的及时响应能力,满足大量产品定制的要求,传统供应链正向复杂、集中管理、需求驱动的结构演变。欧洲物流新发展过程中,存货地理位置并不是关键因素,传统的欧洲配送中心在供应链中开始发挥另一种作用。除了作为存货地点,还成为整个供应链的服务中心,创造着附加价值。欧洲物流业不仅能够提供仓储、订单出货、配送等基本物流服务,而且能够提供,如以抵押方式采购物料、库存拥有权、电话客服中心、金融管理服务、电子商务以及各种管理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以说明增值服务所带来的受益。SanDisk是一家美国的闪存产品生产商,这类产品广泛使用于各种高科技设备,如MP3播放器、照相机、录像机、音频设备、PDA等。SanDisk是这一行业的领头羊,SanDisk一直由其设在美国加州的Sunnyvale总公司来提供全球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在欧洲SanDisk采用了两种销售渠道:代工业务和通过经销商来销售自有品牌,但其从市场营销和成本节约两种方面考虑。SanDisk认为应在欧洲当地建立一个运营中心,以支持其零售渠道。于是,开始在欧洲寻找服务合作伙伴,后来SanDisk在荷兰阿培尔顿地区找到了理想合作伙伴ModusMedia公司。ModusMedia 公司不但能够提供仓储、订单出货、配送和点对点的运作透明度等物流基本服务,而且能够提供各种管理解决方案,如以抵押方式采购物料、库存拥有权、电话客服中心、报关和金融管理服务、电子商务。近三年中,SanDisk在欧洲的销量实现了从300万到3,000万美元的飞速增长。

4.欧洲物流的外包也是企业发展的趋势。在欧洲,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物流外包,让企业公司专注在本身的核心能力部分,进而提高生产率,并改善对顾客的服务品质。据德国联邦物流协会(BVL)对世界各国的一项问卷显示,其中70%的受调查公司,把货物运送工作交给外包公司,有50%的公司和其他公司共用仓储,希望透过这样的合作方式降低成本。此外,大部分的公司把外包限于传统功能,如产品控制、供应链和顾客服务,有10%~20%的受调研公司,引进更进步的物流功能技术,把公司内部运载、生产计划和订单完成等工作,交由服务业者去做,希望藉此带给公司竞争优势。

可以说,欧洲的物流业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和变革,面对不断变化的客户要求、数字革命和新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她正在做出积极的响应。

参考文献:

[1]彭展:三驾马车拉动欧洲物流业快跑.中国石化报,2008~1~23

[2]冯玲燕:欧洲物流:即将开始的新战场.市场周刊-新物流,2007~12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第7篇

关键词:物流 信息技术 供应链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协调供应链各环节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善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快速匹配,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信息化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

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

物流企业在客户的数据管理方面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将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4PL)。

物流信息服务业

软件提供商 软件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的软件商;二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的软件商;三是在提供ERP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扩展到企业资源管理(ERM)的软件商。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在软件系统,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上一部分模块。

信息中间商(Informediary) 主要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又无法自己做大信息平台,因此才通过信息中间商来进行这样的服务。信息中间商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来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

网上市场(E-Marketplace)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网上交易将日益活跃。

参考文献:

1.徐文静.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协调供应链各环节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善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第9篇

随着我国贸易的不断发展,物流这个行业近10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各类贸易快速、便利发展的基础服务业。物流业是融各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一种复合型服务产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反映,2008年我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幅比2007年回落6.7个百分点;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9 965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幅比2007年下降4.5个百分点;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54 542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比2007年回落4.4个百分点。除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外,严峻的金融危机、我国物流业自身存在的一系列制约发展、亟待规范等突出问题都是引发物流业指标回落的因素。国家为了应对这些因素,促使我国物流业规范化长远发展,2009年专门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将其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目前,国内物流市场国际竞争已经白热化,他们凭借强大的管理技术和资本实力,在中国步步为营,攻城拔寨,大力拓展市场,增加市场份额。如:DHL通过和中外运的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在国内建立了最大的合资快递服务网络,拥有56家分公司,业务覆盖全国300多个主要城市,每年的平均增长率更高达40%以上,目前在中国的物流市场已占36%的份额。现在,他们已稳居中国航空快递业的霸主地位,还有TNT为扩展其地面运输网络,将中国的最大公路运输企业华宇物流收购。同时将中国总部从北京搬迁至上海,将旗下的快递、物流、直邮业务统一管理,提高整体服务质量。UPS在中国业务总量的增长速度已连续几年保持在35%以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快递市场无疑已经成为一块大蛋糕。世界主要物流公司都将目标瞄准了中国。据相关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07年,快递业务年均增长达30%以上,市场规模达500多亿元。所以我国成为全球重要的物流战略市场。

可是,反观国内的物流企业,其市场表现着实令人忧心忡忡。尤其是国内航空货运,在国内的货运市场份额节节败退,已经下滑到10%左右,国外航空货运公司承运的货物市场份额超过80%。在民航快递市场上,邮政EMS在业界的市场占有率从最高的95%下降到20%。而民营快递公司,由于经营体制比较灵活,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最大的民营快递顺丰公司营业额已达到43亿元。第二位的申通超过40亿元。北京的宅急送也已经超过11亿元。从国内航空物流企业整体分析,普遍缺乏端到端的产品及服务的创新,不少航空物流企业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仅仅将自己定位为“交通运输者”,不能进行流程管理和系统整合,进而提供扩展性合作方案,也就无法满足大客户的要求,无法为客户创造价值增长源泉,从而导致同国外大物流公司同台竞争时毫无竞争力。在新产品及服务的价格方面,我国以“物流”企业命名的有70多家,但这其中仅有1%的是真正的综合物流企业。其余的大部分是单纯的货运、运输或仓储经营者。我国物流业的整体水平还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水平,加之不断增长的油料成本及人工成本,在价格制定上也上下两难,已经失去对外资物流企业的价格优势。

我们固守着全球最有活力的物流市场,中国的航空物流企业应如何成长?是背水一战还是成为别人的牺牲品?我们首先应该坚定物流企业经营理念,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客户各类需求为目的,用企业激励来鼓励团队的行为,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对员工要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予以人文的关怀和爱护,真正做到和提倡“以人为本”,然后考虑盈利的问题。国际上很多优秀的公司,如:强生、惠普、诺基亚等都是这样发展过来的。其二是不断寻求航空物流行业价值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转变发展模式,不断激励进步和服务创新,如果企业没有激励变革的机制,那么基层的团队很难做到以主人翁的精神进行自主化管理,进而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其三,在成功的市场运作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及时的组件化设计,能让企业快速应对各种市场和需要的变化,对客户的需求有更高的灵敏度,并提供超过他们预期的服务。达到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全方位的服务。联邦快递就有一套为客户提供主流的产品服务和一套特殊的策略,独立运作、集体竞争、协同管理。还有DHL对亚太各国家、地区推行的“标准”,赢得了各类客户的全心信赖与忠诚。

要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整合组件,关键是能把握客户终端需要,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的销售团队。首先要整合客户的需求信息,提供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可用信息平台交互和对接整合流程信息、作业信息,将最佳资源合并重组,打造统一平台,整合地面资源和航空资源,形成专业化的服务模块,实现空网和地网的对接。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第10篇

1.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现代物流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物流热持续升温,发展势头迅猛。广东、江苏、天津、上海、浙江等省市行动迅速,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地政府纷纷对本地区的物流业发展作出规划,进行规范,制定政策,扶持重点项目,抓紧园区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已经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占领了制高点。

1.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扩张迅速

以铁路、公路、内河水路、航空线路的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家交通建设中铁路形成了纵横交错,相互联系的铁路网。公路建设成效非常显著,全国公路年增里程、总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都呈大幅度增加的趋势。内河水路运输线路长度、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数个港口都进入世界集装箱大港之列。许多以交通枢纽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及各个地方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都在加快进行。

1.2货物运输总量增加快速

宏观经济环境良好,有利于物流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部门在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运输形势平稳发展,铁路、公路、水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沿海的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快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货物运输总量大幅度增长,各类运费方式的吞吐量都有明显增长的趋势。

1.3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

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逐年增长,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的市场潜力很大。根据有关方面的市场调查分析:更多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在寻找新的物流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更强调物流总的形式,需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同时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资料攫取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方兴未艾。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在于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更加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1.4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由于近年来我国企业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与物流设备的更新与现代化需求旺盛,汽车、烟草、药品、家电等行业都是物流技术装备的良好市场。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物流技术装备厂商也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并且开发出新产品。由于外国企业更广泛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高性能的技术装备;中国企业的产品也不断出现新品种,质量也不断提高。因此,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物流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2.我国现代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1)多年来一直沿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使原本是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划归若干部门,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物流发展战略。存在着诸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严重;物流布局不尽合理,物流资源利用率较低;综合性、一体化物流服务发展缓慢,物流整体效益难以体现;物流实现方式过于单一,物流企业运用效率低下;各种运输方式多头管理和相互分割,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服务;行业和地方保护,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系统运作困难重重等问题。

(2)我国物流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客观要求。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大多数工商企业也缺乏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识不强,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物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偏高。

(3)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技术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很难提供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以及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原始和单一,服务水平急需提高。

(4)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稀缺国外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物流人才稀缺。

3.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

3.1企业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趋势明显

在市场激烈竞争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和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外包的环节由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由简单的仓储、运输业务外包向供应链一体化延伸。企业物流的专业化趋势也相当明显,几乎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专业供应链。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

3.2物流企业呈个性化趋势

主要表现为传统服务的整合和专业化服务的创新。普通型的低端服务利润会越来越薄,而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专业化物流的发展会更加深入。制造、商贸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将会推动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加速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物流企业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自主物流服务的品牌价值越来越重要。

3.3物流市场细分化与国际化的趋势明显

各行业物流的规模、结构和要求不同,其物流需求的速度、成本和服务也有很大差别,这就加速了物流市场的细分化。中国的物流市场正在成为国外企业关注的重点,投资的热点。一些国际化的企业将加快并购国内企业,完善在中国的网络布局,国内的物流网络逐步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一部分。面临国际化竞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将随着中国产品和服务走出国门。

4.现代物流业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在新的形势下,物流产业的发展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1)现代物流是一个大跨度系统,具有大跨度性,主要表现在地域跨度大和时间跨度大。系统管理难度大,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高。

(2)物流系统稳定性差而动态性强,物流系统连接多个生产企业或用户,随着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难于长期稳定。

(3)现代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范畴,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

(4)物流系统的要素十分复杂,它的运行货物遍及全部社会物资资源,将全部国民经济的复杂性最后集于一身,带来物流系统的复杂性。

上一篇:外贸企业发展范文 下一篇:人文经济发展范文